国发院学术下午茶系列讲座|雷晓燕:人口老龄化——学术研究与政策思考

发布日期:2024-05-28 02:08    来源:

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发展研究院开始推出学术下午茶系列讲座,旨在促进国发院师生内部跨领域交流,鼓励老师们分享新的研究想法,促进思想的交流和潜在的学术合作。本次下午茶讲座是2024年春季学期的第十一次活动,于5月27日下午2点至3点在承泽园333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国发院教授张丹丹主持,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党委书记、国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经济学教授、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经济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雷晓燕老师为大家带来题为《人口老龄化:学术研究与政策思考》的精彩分享。


雷老师首先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着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少儿的人口占比下降,而2010年以后老年人的占比则快速上升。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有二:一是全球生育率存在下降的趋势,二是预期寿命的显著提升。其中,中国的生育率下降和老年人预期寿命的提升都超过或者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当今已经不可忽视。

给定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事实,雷老师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定义“健康老龄化”的意义之一在于预期寿命的增加固然值得肯定,但现实中这种增加往往伴随着的是保证存活的健康水平,因此考虑健康预期寿命而非预期寿命能够更好刻画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离健康老龄化有多远。雷老师以CHARLS(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下同)中的“失能比例”为例,指出中国老年人的失能比例处于高位水平;失能比例随着年龄快速增长,且在70岁以上的老人和女性中更为明显。借助“失能比例”对中国深度老龄化社会冰山一角的刻画,雷老师强调了预测健康预期寿命的重要性,指出健康预期寿命和预期寿命的差距可以较好衡量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的距离,而进一步的政策建议则是提升健康预期寿命,缩短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

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力人口规模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雷老师指出,中国的劳动力人口规模近年来已经出现下降趋势,但相比于其他国家仍然处于高位。关键在于给定我国当前的劳动力人口规模,劳动力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借助CHARLS中对于城市老年人工作潜能的刻画,雷老师指出,城市老年人的工作潜能尚未被很好挖掘,这一点在女性中尤为明显,且对教育程度稳健。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劳动力的利用仍然存在很大潜力。

老龄化背景下另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则是延迟退休。前述对于预期寿命的讨论从健康角度谈及了延迟退休的阻力,那是否存在健康以外的阻力?雷老师对“三明治”困境和青年失业率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指出最重要的阻力还是养老金的激励问题。现有养老金体系本质上是一种现收现付体系,因此其困境在于人口老龄化的宏观压力: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现收现付制度难以为继,尽管过去几十年国家不断通过提高统筹层级和财政补贴等方式来维持养老金体系,但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可预见的未来是全国范围内赤字的出现。因此养老金制度的调整势在必行。

雷老师进一步比较了积累型个人账户和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体系,指出积累型个人账户可以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压力,自动实现统筹、免除转移接续等问题,但也需要处理好已退休职工、老体制职工和低收入群体等的养老金问题。最终,雷老师讨论了养老金制度转变和退休制度改革相结合的可能性,从领取养老金是否与退休脱钩、个人更加灵活的选择、延长缴纳的部分纳入个人账户积累等角度抛砖引玉,并强调了改革的窗口期问题。

与会老师分别就“养小”现象在劳动力工作潜能中的度量、养老金替代方案的可操作性等问题和雷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下午茶在老师们热烈的掌声和对于研究合作的展望中结束。

文字:江弘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