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院学术下午茶系列讲座|易君健: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心理、技术与市场的互动

发布日期:2024-05-21 01:14    来源:

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发展研究院开始推出学术下午茶系列讲座,旨在促进国发院师生内部跨领域交流,鼓励老师们分享新的研究想法,促进思想的交流和潜在的学术合作。本次下午茶讲座是2024年春季学期的第十次活动,于5月20日下午2点至3点在承泽园217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国发院教授张丹丹主持,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易君健老师为大家带来题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心理、技术与市场的互动》的精彩分享。

易老师首先从自己最近阅读的一本书《The WEIRDest People in the World: How the West Became Psychologically Peculiar and Particularly Prosperous》谈起。这本书采用了宏观的叙事视角,通过结合人类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方法,解释了西方世界如何变得独特并且繁荣。易老师从中受到的启发在于,现有的经济学研究理论和工具的极大丰富,为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心理、技术与市场的互动提供了可能性。

易老师接着以发展经济学这一领域为例,总结过去经济学家探索不同区域的市场的性质差异的原因的变迁。在易老师看来,第一代发展经济学家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存在发展体系的差异,却并没有解释背后的原因;第二代发展经济学家尝试为发展中国家构建一套新的发展理论体系,却并不成功;第三代发展经济学家则回到了发达国家的理论体系,即新古典模型,在给定发展中国家的特有社会规范(例如劳动力市场的摩擦等)的前提下,用新古典模型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走向;第四代发展经济学家则更加技术化,但是会避免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制度与市场本身的系统讨论。

通过上述例子,易老师指出,传统的经济学因为专注于研究个体选择和市场均衡而被其他社会学科批评。尽管经济学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市场会内嵌在各种例如心理、道德等的社会规范中,但囿于学科发展和研究工具的限制,很多隐含的机制和故事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几十年不断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与研究工具的出现,为研究市场内嵌于文化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契机。

易老师从个体层面和加总层面两个角度简要介绍了经济学研究工具的发展。在个体层面,一是偏好的拓展。传统效用函数里面只包含了对于自身的金钱激励,而现在的效用函数允许有其他层面的激励,例如利他性等社会性偏好。二是个体选择描述的丰富,特别地,对于约束的理解变得多元化。传统的约束只包括预算约束,而现代的经济学则允许了时间、信息、认知、信念、激励相容、技术等多方面的约束。

在加总层面,传统的经济学一般只讨论竞争均衡或者简单纳什均衡,而随着网络理论的发展,内嵌在网络中的均衡为刻画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与经济变迁提供了更好的工具。

易老师之后总结,上述两个层面的工具箱的丰富,可以让经济学家开始处理不同区域市场形成的内嵌问题,并为最终理解市场的演进和互动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易老师最终分享了自己最近几年的思考:如何在充分理解了内嵌于不同传统文化的市场机制的前提下,讨论和研究内嵌于东亚社会规范的市场,在受到内嵌于马丁路德改革之后的基督教社会规范的市场的冲击之后,不同市场之间的互动和变迁,最终进行反事实分析,给出预测和政策建议,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指导东亚的经济和社会走向。

与会老师分别就不同社会学科对于市场的划分、不同类型国家市场摩擦的多寡、最优的医保/社保规模、个体偏好的构建等问题和易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对不同学科的交叉合作提出了展望。下午茶在老师们热烈的掌声和意犹未尽的交流中结束。

文字:江弘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