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院学术下午茶系列讲座|黄卓:数字化应对经济不确定性

发布日期:2023-05-29 01:40    来源:

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发展研究院开始推出学术下午茶系列讲座,旨在促进国发院师生内部跨领域交流,鼓励老师们分享新的研究想法,促进思想的交流和潜在的学术合作。下午茶系列讲座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六次。本次下午茶是本系列的第十七次,也是2023年春季学期的第十次活动,于2023年5月22日下午2点至3点在承泽园229教室举行。本次下午茶由国发院教授黄卓主讲,主题是“数字化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由张丹丹老师担任主持。讲座讨论氛围浓厚,轻松愉悦,促进了充分的交流和学术灵感碰撞。

黄卓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问题的背景。一方面,目前全球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一系列宏观事件涌现,世界经济陷入不确定性的迷雾。另一方面,我国的数字经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2022年规模达到50.2万亿元,连续11年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不确定性给经济主体带来了负面冲击,因此,研究数字化如何帮助经济主体应对不确定性冲击成为了学界和业界未来关注的重要问题。。

黄卓老师正在讲解研究背景

接下来,黄卓老师详细梳理了不确定性的概念、来源和特征。就概念而言,不确定性与波动率和风险有所区别。波动率主要指收益的方差,而风险更多关注损失和概率分布的左尾。不确定性则是比波动率和风险更加广泛、复杂和模糊的概念。而且,在学术研究中,对不确定性概念的使用并不统一,介于风险/波动率和奈特式不确定性的表述之间,或者侧重于某个特定的特征。不确定性的来源与其本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客观随机性、信息不对称、主观感知和有限的认知能力等方面。从统计特征来看,不确定性具有持续性、非对称性(通常伴随着负面冲击)以及无法直接观察(需要通过模型数据进行测量)的特点。

随后,黄卓老师系统回顾了关于不确定性经济影响的文献,并总结了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在微观层面,不确定性主要从四个方面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首先是实物期权效应,即当存在调整成本时,市场倾向于等待观望,推迟做出重大决策。其次是预防性储蓄,即个体为了应对不确定性而增加流动资产的储备。第三是放大金融摩擦,即不确定性的加强企业的融资限制。第四是扩大信息摩擦,即不确定性的增加降低了市场价格中所包含的信息量。

基于上述机制,不确定性对经济体的潜在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企业层面,不确定性会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减少。在家庭层面,不确定性会降低家庭收入和减少消费。在创新方面,不确定性既可能通过实物期权机制抑制创新,也可能通过增长期权机制促进创新。


黄卓老师热情洋溢地介绍研究话题

在基本概念的铺垫之后,黄卓老师开始介绍数字化的概念和分析范式。他指出,现有研究从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区域和国家等不同视角进行分析,以确定数字化是否能够帮助经济主体缓解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冲击。随后,黄卓老师提出了数字化应对不确定性的几个视角和机制。最后,黄卓老师介绍了自己近期在数字化降低不确定性冲击方面的几项研究。第一,他利用经济不确定性指标预测金融资产的波动率,并发现不同经济不确定性指标对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波动率的预测效果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第二,他利用大数据方法构建了中国省级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指数,用以分析全国和地区不确定性的变化。第三,他聚焦于个体层面,探究数字金融是否能够缓解经济不确定性对消费降级的负面影响。第四,他研究了金融科技是否缓解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主动承担风险的抑制效果。

国发院的与会教师对黄卓老师的报告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刘诗尧老师对不确定性定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徐化愚老师则对识别不确定性影响的自然实验提出了疑问。最后,张丹丹老师和雷晓燕老师对数字化和不确定性话题的研究前景表示高度肯定。在讲座在热烈氛围中结束,虽然讲座时间已过,但老师们讨论热情仍然不减,继续深入讨论着相关问题。

新闻撰稿:赵家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