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闻网》聚焦两会 | 北京大学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发布日期:2023-03-13 10:43    来源: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会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3月,党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之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共议国是,共商大计,共谋发展。两会期间,来自北京大学的代表委员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他们的提案建议涵盖经济高质量发展、“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管理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医疗卫生、民生交通等多个领域,并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京报》《第一财经》《北京商报》《教育家》“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政协网”“全国政协”“统战新语”“澎湃新闻”“中国网”“中国新闻网”“中国评论新闻网”“中国民主同盟”“九三学社之声”“中国经营网”“财联社”等众多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聚焦科研主业——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教授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指出,人才是国之元气,是培养时代新人、创造前沿科技和先进思想文化的根基所在。大学作为人才荟萃的重要阵地,在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北大以“人才战略年”为主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千方百计为国引才、为国聚才。面向未来,北大将坚持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基础工程,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学术大师,会聚一批基础扎实、潜质突出的青年人才,为源源不断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好青年涵养人才源泉、夯实人才基石。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长期扎根科学教育和基础研究工作一线,他始终关注基础研究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3月7日,田刚代表民盟中央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指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无论从规模上、结构上,还是质量上仍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总体要求。为此,田刚提出建议: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贯通培养,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引育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相符合的高校分类评价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视频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一件件让中国人骄傲的国之重器,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着一批批顶尖科学家的卓越智慧,也倾注了无数工程师的心血和汗水。他建议,应尽快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变革,打造一支新时代卓越工程师队伍,构建世界一流工程科技战略人才培养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副主任,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悦广指出,要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重要精神,就不能忽视中文科技期刊和中文论文成果的重要性。他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中文科技期刊和中文论文成果实行单列评价”的提案,建议优化原有的评价体系,给予中外文期刊和中外文论文同等的享誉,打造真正的高质量中文科技期刊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教授认为,要突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创造代表人工智能最终目标的通用智能体,迫切需要组织跨领域的交叉研究,并以系统论、整体论思维开展有组织的团队科研攻坚,进而实现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性突破。在他看来,通用人工智能是智能科学的初心,也是终极目标;是科技制高点,也是必经之路。“要以有组织的科研推进原创性、引领性创新。”他表示:“从全局出发,我们不应盲目跟跑当前以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为特征的人工智能热点,而是要以强大的战略定力,‘纵向贯通、横向交叉’,独辟蹊径地探索自己的科研创新道路。”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事关健康中国发展战略,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目前已经形成了以“5年(院校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专业硕士)”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西城区政协常委李海潮关注到,作为临床医师执照考试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近10年的总体通过率一直徘徊在低位,低通过率即意味着资源浪费,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高水平发展。为此,他建议,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调整为两段式,两段式考试可以分别对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进行评价,同时,探索将研究生入学理论考试前移,切实提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为毕业后医学教育输送大批合格的入门者。

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松蹊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统计学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工作的提案。他表示,当前我国统计学基础人才培养面临统计学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的问题。他建议尽快将统计学纳入“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加大统计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统计学博士点授权名额,将统计专业学位类别提高到博士层次,切实加强统计学基础人才培养,支撑数字中国战略。

聚焦民生医疗——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乔杰将目光聚焦医学教育、危重症诊疗、女性生育、医疗科技创新转化等领域,针对医学科技体制改革及疾病的防治结合问题建言献策,探索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她提出,要关爱育龄女性,建设新时代生育文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要持续加强危重症救治体系建设,紧跟老龄化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就医需求,提高我国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加强医院诊疗和医保等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共享和利用,通过制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海量信息的共享使用。

新冠药物的研发仍在继续。今年全国两会上,16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议,呼吁建立药品紧急使用授权法规,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威胁。这份公开建议由全国政协常委、昌平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谢晓亮作为第一提案人发起,这些专家覆盖医药、药监、疾控、临床和公卫等领域,他们呼吁建立药品紧急使用授权法规,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威胁。谢晓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我国由于缺少相应的药品紧急使用法规,一些包括新冠药物在内的药物只能作为同情用药使用或滞留在申报阶段,未能及时有效地惠及人民群众,建立在应急情况下的药品紧急使用法规迫在眉睫。

全国人大代表,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刘忠军提道,在医疗科技创新项目的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受制于人的现象,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而提高医疗创新产品国产化程度,亟需国家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有力支撑与鼓励。为此,他建议,要优先支持国产化程度高的科技创新产品项目,对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的医疗创新产品,应制订相应政策,鼓励其进一步拓展项目,深度研发,以提高国产化程度。

建立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这是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所始终牵挂的事情。“中国现代医学在疾病诊治、健康促进、疫情防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是健康文化的核心内容。建议设立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及时总结、传承和弘扬中国现代医学,能够促进健康文化传播、加强医患互信,提升人民健康素养。”今年两会期间,王俊提出了如上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胃肠肿瘤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季加孚聚焦肿瘤规范化诊疗和加强癌症筛查服务供给侧改革等方面。他提出要强化肿瘤诊疗行为质量监管,完善肿瘤诊疗质控体系,完善肿瘤人才队伍建设;要整合癌症筛查服务提供方源头资源,建立完善的癌症筛查长效管理及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机制,通过落实肿瘤诊疗和癌症筛查的规范化工作,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尽快实现。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会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霍勇递交了关于完善与慢病管理相结合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提案。霍勇提道,应从多个方面完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的慢病防控预案机制和常态化管理机制。在继续落实“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同时,总结经验,建立和慢病相结合的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完善基础慢病常态化管理机制,以最大程度降低此类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重点脆弱人群及全社会带来的伤害。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委,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邓旭亮长期关注公立医院医疗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他认为目前公立医院作为医疗科技创新的主体,依然存在成果转化率不高的现象,创新成果缺乏有效落地。为此,他建议,要加强公立医院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制度建设,加大人才培养支持,让临床科学家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口腔健康新产品早日实现为民众服务的使命。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会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王广发长期奋战在危重症救护的一线,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3年新冠疫情应对中,暴露出了危重症总床位数少、转换床位受限于气源供电不足等问题,应在接下来5年逐步改进。他建议,要关注封闭公共空间空气生物安全,建立一套国家级封闭公共空间空气生物安全监控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刘梅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伴随着老龄化的进程,我国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威胁将持续增加,成为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疾病。重视心血管疾病防治,积极促进健康老龄化,这是刘梅林所始终关注的领域。“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防治应重视特殊性,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合作应对及政策支持。”刘梅林建议,要优化老年人医疗保障管理体系,加强老年医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鼓励开展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借助媒体及公共宣传平台做好科普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党员,民盟北京市委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门诊部主任、胸部肿瘤中心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吴楠认为,队列研究是医疗领域的关键基础性研究,是国际公认的慢性病研究首选设计,也是阐明慢病发病机制,探索高效关键防治技术的重要手段。为此,相关单位应制订相关支持政策,建立国家重点队列研究集群与协同发展中心,形成队列研究的国家品牌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队列研究人才的培养,切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聚焦经济社会和对外开放——坚定信心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全国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林毅夫在今年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他强调,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积极作用。对于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林毅夫还提出了积极稳定市场预期、充分挖掘创新潜力、大力开发人口红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提出九大本质要求以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这些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的认识,也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黎安指出。他认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将有利于广大企业增强长远发展信心,为稳住经济释放更大活力。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倪晋仁非常关注南水北调基础工程建设,他对加快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建设提出建议,希望相关部门尽快确定合理的线路布局方案,加快机制开发与完善工作,促进东线后续工程尽早开工。“东线后续工程是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沿线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集中承载地,同时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倪晋仁指出。

全国人大代表,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长期奔走在文化遗产保护一线,他指出,我国有大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广布在乡村地区,它们的保护和发展问题也亟待解决,建设乡村博物馆是一类有效的探索路径。他建议明确乡村博物馆定位,探索适宜发展路径,同时,地方教育、文化、财政等各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将乡村博物馆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布局,统筹协调相关工作。“要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给予资源保障。”杭侃指出。

全国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理学部副主任、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带领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已经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碳反演系统“贡嘎”,可估算全国以及全球生态系统碳汇,为全球碳收支评估提供中国方案。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后疫情时代文旅消费正在复苏,迫切需要新增强力抓手,使相关产业回归甚至超越既有水平,为全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促进文旅发展的重要资源,但一些非遗项目规模较小,经济回报率低,有待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非遗传播也需要更多有效传播手段。今年两会,张颐武整理了“关于用好网络直播促进文旅振兴的提案”。他表示,用好直播等线上媒介,培育“线上+线下”新型非遗文化消费,有望成为今后提振文旅产业的重要抓手,也能够为文旅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作为研究两岸关系的专家,全国人大代表,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义虎认为,文化在两岸关系发展中起着根基性作用,要更加重视两岸同胞之间心灵纽带的建设。“如果两岸同胞都共同地弘扬中华文化,就能够将现在两岸关系向和平发展方向再推进。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根’与‘魂’,也是两岸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是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伸展点。”李义虎说道。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盟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十分重要的。他认为,过去数十年,中国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同时,面对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的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也使国际社会渴望进一步了解中国成功的秘密。在与世界各国广泛交流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凝心聚力谱新篇,逐梦未来新征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北京大学的代表委员在积极建言献策中展现北大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社会责任担当。他们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担负起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大道之行,壮阔无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出北大声音、贡献北大智慧!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