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雷晓燕:30年后中国将有4亿老年人,生育政策要更积极

发布日期:2020-10-26 11:21    来源: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雷晓燕周二称,到2049年,中国老龄人口预计将接近4亿,占我国总人口比重达29%。人口老龄化不仅将影响经济增长,还会加剧养老金支付压力。她呼吁在完善养老保障体制的同时,实施更加积极的生育政策。

雷晓燕在当天北大国发院举行的“中国经济的远景和挑战”讲坛上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2年已达到顶峰,总人口预计将在2029年达到顶峰,目前中国正处在从人口红利向老龄化转换的过程中。

她表示,总体来看,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四个特征。一是中国老龄人口增长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2018-2022年,主要是解放后出生的人达到老龄,第二个增长高峰是2027-2038年,主要是“大饥荒”后十几年里出生的人口达到老龄。第一次高峰期间,老年人口年增量预计在860万左右,第二次高峰期间,老年人口年增量预计将超过1000万。

第二个特点是老龄人口结构发生改变,高龄化特征日益凸显。2019-2038年间,主要是低龄老人(80岁以下)的增长,低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约为三分之二。从2041年开始,高龄老人(80岁以上)的数量将急剧增加,占比将迅速扩大。

第三个特点是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在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劳动年龄结构也会趋于老化。若将劳动年龄人口分为15-24岁、25-54岁,以及55-64岁三个段位,到2049年,55-64岁的大龄劳动年龄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7%。

第四个特点是总的人口抚养比将大幅提升,养老负担将大大超过抚幼负担。 在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同时,空巢老人的规模将快速加大。1982年,中国家庭人口数量在4人左右,到2050年,预计只有2.5左右。届时,10%的中国家庭将成为空巢家庭。

雷晓燕称,人口老龄化将给中国带来极大影响和挑战。首先是对经济增长的挑战。一方面,劳动人口减少将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水平,另一方面,人口结构老化还会影响到人力资本的质量与积累,养老资源的投入会挤压社会储蓄,进而影响到资本形成率,而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对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其次,老龄化会加剧养老保险的财政压力,如果实现不了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到积累制的转换,未来的人口结构将对养老金支付造成巨大压力。

第三,老龄化将加剧老年人的赡养负担。随着空巢家庭比例提升,传统依赖家庭的养老方式很难持续,也就是说很难依赖子女养老。

雷晓燕表示,应对老龄化,未来的政策要深度挖掘二次红利,由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还要完善养老保障体制,建立灵活的退休机制。同时,实施更加积极的生育政策,而鼓励生育则需要发展完善长期照护服务与保障体系。

记者 聂琳

本文来源:界面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