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杂志访海闻:中国经济企稳运行,未来3-5年后迎来新的高潮

发布日期:2017-01-18 01:20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英国脱欧、美国总统大选、意大利修宪公投……2016年的重大国际事件,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全球经济复苏。同时,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这些国际事件对全球经济、中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哪些方面?前不久,借第十六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武汉举办之机,《支点》记者独家专访北京大学海闻教授。海闻表示,中国经济已经企稳,预计3至5年后将迎来高峰。

不必把特朗普竞选时的话太当真

《支点》:2016年发生的美国总统大选、英国脱欧等事件,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海闻:我认为美国大选、英国脱欧这些重大国际事件,会促使全球经济转型,对中国经济发展也有比较积极的一面。

首先,英国脱欧以后自身压力加大,欧盟也因英国的离开倍感压力。以前,欧盟各国绑在一起,相互依赖,但是英国脱欧以后,会和其他国家建立更好的关系。这意味着,英国会对中国更加关注,欧盟也会有与中国保持更好关系的想法。

因此,英国与欧盟会建立一种竞争关系,包括企业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脱欧对中国利大于弊,中国可选择的余地更大。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对美国经济发展会带来一个很大的转机。特朗普当选、英国脱欧反映了人们想要寻找经济转型的意愿,只有经济转型才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成功的希望。所以,这两件大事很可能促使世界经济向好。

同时,我们不必太当真特朗普竞选中的一些话。我相信他当总统以后不可能像他竞选时说的那样去做,因为他有着商人的经历,他懂得什么是利益、共赢,更了解什么是妥协。他在竞选时的口号仅仅是一种策略,比如他曾经声称将对中国提高关税,事实上有很多限制条件使其根本实现不了。我觉得中国政府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贸易逆差太大对中国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三五年

《支点》:中国经济虽然增速减缓,但仍被不少国际经济学家看好,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之一。您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还要等多久?

海闻:中国经济减缓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仅是宏观经济调整,还有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调整需要较长的时间。

我个人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已企稳运行。虽然我们看到有些地方还会继续下行,比如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但是从全国来看,有一些城市如武汉在创新、创业方面涌现出了新的产业,并持续释放出新的增长动力。所以,我认为中国经济转型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在3至5年后会迎来新的高潮。关键要看新兴产业,包括健康、文化、金融、服务等产业。以服务业为例,当前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刚达到50%,但与70%以上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提升空间。如果服务业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那么经济增长的动力会很强劲。

《支点》:您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潜力在哪些方面?

海闻:我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包括现代服务业、城镇化拉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的创新与整合,以及“一带一路”拓展的新空间。

第一,中国产业结构要转型,服务业会加速发展。在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这给服务业带来机遇。我们看到,中国的服务业占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电商渠道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会为中国进一步发展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也到了产品品牌建设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服务业会逐渐成为新经济的组成部分。

第二,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简单来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超过90%以上,而我国现在才过50%。未来两亿农民进城带来的城镇化,可以拉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居民消费。

第三,低端制造业到了趋于饱和或者放缓的阶段,迫使制造业的创新和提升。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兼并重组来转型升级。制造业的兼并重组要通过市场而不是完全通过政府来进行。供给侧改革不仅仅要建立机制淘汰过剩产能,更重要的是加强未来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都很重要。

第四,“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也将为未来经济增长拓展空间。欧美市场基本饱和,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洼地。同时,“一带一路”战略长期来看将是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重要机遇。“一带一路”涉及26个国家,辐射的国家达到60多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占了将近世界的一半,但是GDP总量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而且贸易总量也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所以,其中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支点》:金融改革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突破点在哪里?

海闻:未来,技术创新或模式创新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政府需要从两方面加强对创新的支持:一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哪怕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二是加快金融改革,发展资本市场,让企业更多地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比较少,要通过金融改革使资本愿意成为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直接融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中国不到三分之一。所以,我认为金融改革的着重点是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关系到服务业、新型创新企业能不能快速成长。

我们知道,间接融资是跟银行发生借贷关系,借贷自然就需要抵押,而新兴产业可能是轻资产,没有东西可以抵押。所以发展直接融资,对新型创新企业、服务业来说至关重要。

房产税征收与产权改革同步推进

《支点》:有人认为,房地产泡沫会带来金融风险。您如何看待房地产泡沫?又如何看待新一轮的楼市调控政策?

海闻:我认为当前楼市存在泡沫,但不完全是泡沫。中国还处在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需求一直都有。但房价上涨过快对经济发展不是一件好事,比如在深圳工作的年轻人因房价过高而选择离开。

楼市最大的问题是重买房、轻租房。楼市投资过高,还会带来做实业不如买房的不利影响。我认为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办法:第一是加快出台房产税改革,分期、分批、分地区对房价高的地区首先开征房产税,降低房屋空置率,让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增加炒房者的房屋持有成本。

如何征收房产税呢?我认为应当与70年产权改革相结合。房屋70年产权应该变为永久产权,把开征房产税与产权永久化两件事同时推进。此举既完成了个人住房私有产权的界定和保护问题,也减少了开征房产税的阻力。

同时,在房产税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一些低收入人群,应采取灵活的解决办法,或者在征税的同时进行补贴,重点打击囤房的投机客。

第二是政府应当鼓励发展租赁市场。租赁市场的不发达也是造成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最好是政府和企业一起发展租赁市场,建设租赁公寓,只允许出租,不能出售。

《支点》:现在中国经济主要风险点之一是民间投资趋冷。您觉得应该如何破解?目前中央出台加大产权保护意见,是否会带来民间投资升温?

海闻:民间投资意愿低,有几个原因:一是当前经济形势带来的投资信心不足;二是产权保障、税收政策让民营企业家不放心,这其中有对经济的担心,也有对体制、机制的担心;三是政府在产业领域的开放度还不够,很多领域尚未开放,同时在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等投资领域,民营企业受到很多限制。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民营企业还要提升技术实力、加大研发投入,向高端装备制造业、服务业转型。

产权保护对民营投资、大众创业都非常重要。加大产权保护的力度,关键不在于说而在于怎么具体落实。我们应出台更多防止对民营产权侵犯的措施。

人民币过度贬值对中美都不利

《支点》:美国经济预期回暖,是否会带来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可能性呢?

海闻:首先,人民币贬值不完全是中国的问题。2016年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达3.2%,好于预期,创两年来最佳表现。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防止经济过热,采取加息措施从而导致美元升值。我们应当看到,美元升值引起货币贬值的不仅仅是人民币,还有其他国家发行的货币。

其次,从宏观经济政策来讲,在经济不景气时,中国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同时,也一定会引起货币贬值。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另外,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企业存在“一窝蜂”现象,各地企业不管有没有实力“走出去”,都急于“走出去”,这其中也夹杂着不少套汇或转移资金的行为。

所以,当前政府加大资金流出的审查和监管是有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让企业“走出去”,我们还是要防止“一刀切”。

人民币会不会持续贬值?我觉得不会,因为政府不会让它持续贬值。最近已经开始对资本外流进行严格审核,以阻止套汇行为。另外,毕竟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容忽视,也不会导致金融危机。如果人民币过度贬值,对中美双方都是不利的。

《支点》:“保房价弃汇率”的俄罗斯模式与“保汇率弃房价”的日本模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对于房价和汇率的平衡问题,您如何看?

海闻:中国不会简单地“保房价弃汇率”或者“保汇率弃房价”。汇率和房价都不能出现大的波动。中国不会出现低汇率以及大量资本外流的现象,因为中国当前对外汇仍有监管,资本也不可能大量外流。

俄罗斯和日本的做法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我相信中国政府不愿意看到这种政策的结果,而更愿意实行平稳过渡的政策。


海闻,浙江杭州人。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之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兼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

海闻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1983年毕业于美国长滩加州州立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海闻教授的主要教学及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