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朗润专栏】沈绍炜、黄卓:2023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五个新趋势
发布日期:2023-02-08 04:03 来源:
跨过2022年,虽然A股表现不佳,基金投资者伤痕累累,不过,公募基金行业规模逆势增长。根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以基金投资组合计算,2022年成功新发1451支基金,新发基金数量排名历史第二,合并发行规模共计15304.20亿元,募集规模排名历史第三。
站在2023年新的起点上,投资者情绪比2022年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外资连续加仓A股,1月份北向资金累计加仓1412亿元,已经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净流入金额,公募基金也将在2023年迎来更快的发展,我们认为,2023年公募基金行业有五个发展新趋势值得关注。
趋势一:公募基金行业集中度将近一步提升,马太效应显著
近十年,公募基金行业的集中度整体变化并不明显,其原因在于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资产管理规模迅速提升,使得行业集中度变化放缓。尤其一些新基金公司的设立往往由具有一定“明星基金经理”效应的公募基金“老将”带领,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同时,随着新代销渠道比如第三方销售机构的兴起及年轻基金投资者的入局,也带来了公募基金行业长尾业务的增长。
然而,随着行业竞争格局的不断加剧,一方面公募基金行业盈利门槛不断提高,根据Wind数据统计分析,截至2021年底,在对外披露盈利情况的77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中,有9家公募基金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公募基金公司非货基金的盈利门槛提升到了200亿元左右;另外一方面,公募基金代销渠道的话语权及销售费用分成占比也在不断提高,比如商业银行销售渠道基金认/申购金额占总体金额的占比从2016年的8.2%提升到2021年的39.39%,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基金认/申购金额占总体金额的占比从2017年的3.9%提升到2020年的25.44%,而基金公司直销规模占比连续5年下降,从2016年的84%下降到2021年的26.42%,代销渠道基金销售规模占比的不断扩大也将提高对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合作的准入门槛及费用分成等。
且最近几年,基金公司的行业集中度正在不断的提升,从2019年至2022年,前五大基金公司(CR5)非货基金规模的占比连续三年提升。
表1:前五大基金公司(CR5)非货基金规模占比连续提升相比美国和日本市场,截至2021年底,美国资本市场CR5的占比高达54%,而日本CR3占比更高达55%,不仅在发达市场资管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升,在全球市场亦如此。最近几年,全球资产管理机构CR20的占比由2008年的38% 提升到2020年的44%]。
2023年,预计中国公募基金管理行业的集中度将继续提升,马太效应显著,头部基金管理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中小基金公司的发展将会面临着更多挑战和压力。
趋势二:投资者更加理性面对“明星基金”效应
公募基金的投资者主要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而个人投资者在基金投资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投资行为偏差,比如追逐“明星基金经理”,尤其在过去几年,随着第三销售渠道的兴起,大量新的基金投资者尤其90后投资者涌入资本市场,“基金追星”的效益尤其显著,同时,移动互联网络直播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加速了这种“追星效应”。
一时间,“冠军基金经理”“国民基金经理”“医药女神”“科技先锋”等标签更让公募基金经理火出圈,短期间内带来大量投资者蜂拥而入基金规模迅速扩大。可是在2022年市场的调整中,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却让很多投资者苦不堪言,也让更多当年“追星”的投资者得到了深刻教育。我们跟踪每年冠军基金的业绩表现发现,根据Wind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如果买入前一年的冠军基金,第二年的业绩在全市场后1/3的概率高达58.33%,甚至有冠军基金在第二年业绩排名倒数后十名,即投资者买入前一年的冠军基金,第二年大概率大幅跑输全市场平均水平。
表2:冠军基金业绩表现经过近几年的市场调整,投资者教育活动不断推进,投资者金融素养有所提升。未来,个人投资者将更加理性地面对“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比如,2023年伊始,2022年的冠军基金就开始限购,除了冠军基金限购以外,其他2022年业绩表现优异的30多支基金也实施限购。只有让投资者有更好的投资体验,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降低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的追逐效应,才能更有利于基金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
趋势三:公募基金将更积极布局养老金产品
2022年是个人养老金业务正式开闸的元年,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布,2022年11月18日,证监会确定并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名录与基金销售机构名录,首批名录包括40家基金管理人的129支养老目标基金,以及37家基金销售机构(包括16家商业银行,14家头部证券公司,以及7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2022年11月25日开始,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启动实施,2022年11月28日,个人养老金基金正式开售。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缴费比例为31.37%,平均投资金额2316.48元,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比2020年翻了400倍,缴费金额比2020年总规模翻了33倍。
截至2023年1月20日,共有40家基金公司披露了129支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专属Y类基金的四季报。根据四季报显示,共有三家基金公司的个人养老金规模超过3亿元,从单支基金分析,仅两支基金份额超过亿元,不同养老金基金Y份额的规模差异较大,有9支Y基金的总份额低于10万份。
总而言之,个人养老金业务在2022年有一个不错的开局。未来中国养老体系建设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根据《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测,在未来5~10 年时间之内,养老金缺口将达到8~10万亿左后,如何通过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来弥补养老金缺口,完善中国养老体系,将来个人养老金市场预计会有万亿级别规模的增长,这也给整个公募基金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
个人养老金业务才刚刚起步,2023年,公募基金将会更加积极布局养老金产品,做好个人养老金客户尤其是首批个人养老金客户的投资陪伴服务,提升公募基金个人养老金投资服务品牌,积极抢占个人养老金的市场份额。
趋势四:基金投顾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2019 年10 月25 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截至2022年12月底,共有60家机构获批投顾试点资格,其中包括25家基金公司、29家证券公司、3家第三方销售机构和3家商业银行。在这60家试点机构中,已经有55家机构开始了基金投顾业务,目前仅1家基金公司、1家证券公司及3家银行未获得基金投顾的展业资格。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截至2022年底,根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整理统计,有披露服务规模的15家基金投顾机构累计规模已超1100亿,披露签约客户数量的12家基金投顾机构累计服务客户账户超250万个。虽然,基金投顾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试点效果初步显现。一是投资者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不断增强,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功能日益增强;二是试点机构买方中介作用初步发挥,买卖双方制衡机制促进基金行业良性发展;三是为市场带来更多长期、专业、增量资金;四是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规范化发展内生机制初步形成,制度体系正加速完善。
2023年,我们预计基金投顾的市场份额将近一步提升,公募基金业将更加重视基金投顾业务,尤其借助数字金融技术手段来更好推动基金投顾业务的发展。
一方面,基金公司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更好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千人千面”,做好投资者教育的同时提升投资者金融素养水平,更好地引导投资者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并长期持有,可以有效抑制投资者追涨杀跌的习惯,做好投资者的长期陪伴服务。
另一方面,投资者积极参与“基金投顾”业务,可以更好借助金融机构的服务平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强化自我金融教育,提升自身金融素养水平。
投顾机构转向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需要投顾机构在行业研究、财富管理及客户服务等方面具备更强的研究和服务能力,不仅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更需要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践行“逆向销售”创新投资者陪伴方式,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为客户提供长期的投资者陪伴服务及投资者教育。
随着投资者金融素养水平的提升,也会更加认同基金投顾业务,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表明:接受投资者教育的频率越高、金融素养水平越高的投资者,对基金投顾业务的认可度也越高。尤其随着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推出,各家金融机构在推广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同时,也积极通过各种短视频直播等数字化等手段进行投资者教育和宣传,通过短频、高效、精准的投资者教育形式,更好满足投资者学习要求。
趋势五: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加快入局带来鲇鱼效应
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为46家,在全部公募基金公司占比为30%左右,尤其最近几年,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正不断增多,2023年伊始,就有三家外商独资的公募管理公司获批,目前,在中国获批的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公司共七家。
表3:中国市场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随着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一方面,可以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更有特色的产品,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外资资管机构具有全球投资视角的专业研究团队,具备领先的全球投资理念,在跨境投资、全球资本配置、对冲策略、养老ESG及被动投资ETF等具备明显领先优势及更丰富的投资经验,可以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更好的“立足中国,投资全球”的理财服务。
另外一方面,外资资管机构的入局也将带来鲇鱼效应,外资资管机构非常重视合规风险控制及科技投入。中国国内公募机构可以参考学习借鉴其高度成熟的合规风控制度,提升国内公募基金的风控管理水平。同时,外资机构更重视科技投入,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赋能数字化手段更好的为投资者提供服务,外资机构在数字化平台建设、数据分析、量化投资、智能投顾等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也为提升中资公募机构运营效率水平提供了参考。
2023年伊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三家外资独资基金管理公司获批,我们预计今年会有更多的全球资管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并设立相关分支机构,也将为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带来更多的竞争和活力。
未来,中外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同台竞技、相互学习、各取所长,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更好满足中国老百姓投资理财需求。
作者
沈绍炜 富国基金首席基金投资分析师黄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院长、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文来源: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