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创共同富裕、民族团结的新典范

发布日期:2023-03-01 10:07    来源:

【导读】 本文为林毅夫教授于2023年2月12日在和田行署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连续八年到和田调研的缘由以及和田取得的成绩

大家好,过去八年国务院参事室每年组团到和田来调研,这在参事室是史无前例的。和过去比,这次来心情特别好。

八年前我们之所以到和田来调研,是应新疆办主任杜鹰的邀请,原因是和田是我国脱贫攻坚最艰难的地方,七县一市连片贫困,人均GDP在全国334个地市中最低,不及全国平均数的1/5,比越南、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还低。

为什么最穷?是老百姓不想富?还是地方领导不想把和田经济发展起来?显然都不是。

和田人均耕地只有0.8亩,和人多地少的浙江、福建、广东相同,但是地处我国西陲,南抵昆仑山,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交通基础设施差,是全国最为闭塞的地方,远离内地市场和国际市场。

在这个地方怎样实现总书记脱贫攻坚一个不能落的目标?这是八年前我们来调研的动机之一,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同时,八年前和田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促进民族团结是和田以及新疆维持稳定的关键,事关我国安全和发展的全局性问题,这也是我们来调研想破解的第二个难题。

我们很高兴看到,在总书记的治疆方略和脱贫攻坚战略的指引下,经过新疆自治区、和田行署各级领导、对口支援的各个省区以及和田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田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而且是漂亮的一仗。

2019年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把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放在和田召开,就是对和田成绩的肯定。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有103位优秀县委书记得到表彰,新疆有4位,和田有两位在脱贫攻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而得到表彰。

同时,从民族团结来看,也有显著的变化。2015年第一次来和田的时候,我们下到乡里去调研,要两位全副武装的警察陪同,乡亲们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回答问题基本上就是背诵标准答案。这次我们去调查,乡亲们表现出发自肺腑的喜悦之情,这是以往看不到的情况。我个人和调研组所有成员都深有感受,对各位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也表示敬意。

二、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化解和田的两大难题

八年前参事室来和田调研所要解决的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两个问题,是中央、自治区以及和田各级领导都在思考的问题。作为国务院的参事,考察后提出的建议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抓手,来创造就业,增加收入,促进民族团结。

当时和田的产业基本上都是农业,城市里有一点服务业,制造业非常的少。当时只有一个艾德莱丝厂、一个地毯厂以及一个维药生产企业,各雇佣几十个工人。除此之外,还有招商引资来的一个袜厂也是雇佣几十人,其他就是一些小的民族手工艺品厂、修理厂。这基本就是当时全部的制造业。

当时和田地区250万人,有60多万年轻劳动力缺乏城里的就业机会,学校毕业后只能留在农村。和田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增发量2480毫米,缺水、可耕地少,农民又不能种鸦片,怎么能致富?这是当时的现实。

在现代化、工业化之前,任何国家和地区,包括西欧和北美,用现在的标准来看都很贫穷,那时人口都主要居住在农村,依靠农业为生。要解决贫困问题,一定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这是必然的规律,在缺地、缺水的和田更是如此。

那么转移到什么地方呢?

有些人说可以转移到服务业,比如印度在上世纪80年代走的就是试图跳过制造业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到服务业的道路,国际发展经济学界曾经有一段时间认为这是现代化的新途径。可是对中印之间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这条道路并非明智之选。

1978年时,印度人均GDP比我国高30%,之后印度主要依靠服务业来实现现代化;我们国家当时有81%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以农为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进入到制造业,再慢慢发展服务业。国际学界曾经盛行的观点认为印度的道路比中国好,可是经过40年的实践,印度从1978年的人均GDP比我们高30%,到今天印度的人均GDP只有我们的20%。

所以八年前针对和田的两个问题,我们提出的建议是抓住东部工资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以及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枢纽,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连接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使得新疆从内陆变成前沿的机遇,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来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以提高收入,完成脱贫攻坚,促进民族团结。

2015年我们第一次来的时候,针对和田有60多万初中、高中毕业生,没有城里的制造业就业机会,只能回农村务农,处于半失业状况的情形,提出通过设立工业园筑巢引凤,到东部沿海招商引资,发展能提供10万甚至更多就业机会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按一般规律,发展一个制造业的就业,可以带动三个甚至五个服务业的就业。如果大力招商引资,实现这个目标,会帮助解决和田的贫困问题。

发展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农村人进入到城市以后,一方面,生活文化会发生改变,跟外界的接触增加,视野会变得开阔;另一方面,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心情舒畅,极端势力对他们的渗透就比较难,这与在农村贫穷落后、没有工作,极端势力渗透起来容易形成鲜明的对比。

所以,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作为抓手,来同时解决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的问题。

我们很高兴,这个建议在和田提出来之后,和田和新疆自治区的领导高度赞同和积极落实。每次调研考察回去后,写的报告和建议报上去也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经和田各位领导日以继夜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脱贫攻坚和促进民族团结上取得了卓越成绩。

三、和田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

现在和田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同时,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即昆仑山铅锌、铜金、锂铍等超大型矿产资源的开发。

从报上得知,2月9日在厦门举行的绿色矿业集群招商会上,和田与30家企业就矿山开发、冶炼加工、新材料生产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协议,合同金额达828亿元。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田人均GDP很快将会从全国倒数第一位,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甚至将在全疆、全国排在前几名。

在此历史机遇之前,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谈谈和田未来发展需要克服的两个挑战。

首先是所谓“资源诅咒”的问题。

从历史经验来看,不少国家和地区,在未发现或开发资源之前经济发展得不错,等到资源大开发以后,反而各种问题、各种矛盾加剧,被称为“资源诅咒”。

比如,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尼日利亚,1960年代以前是非洲发展较好的国家,发现石油,成为石油主要的生产国之一以后,固然石油给他们带来了收益,但是,创造的就业机会少,财富分配不均,反而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爆发。美洲的委内瑞拉、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的发展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但是并不是资源开发一定会变成诅咒,也有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发展非常好。比如挪威,在还没有发现石油的1970年代之前,其收入水平在欧洲国家里是排在后面,人均GDP比瑞典低了30%,而现在人均GDP比瑞典高45%,且超过美国,各种社会经济发展得非常好。

所以,在资源即将大开发的关键节点,需要从过去的经验吸取教训,把资源从可能的“诅咒”变成发展与福利提升的助力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创造就业有限的问题。

目前和田七县一市的加工制造业创造了7.1万个就业,对脱贫攻坚、民族团结的贡献初见成效。这些制造业分布在成衣、制鞋、袜业、假发、电子产业等,各县每个产业各种产品雇佣几千人。

内地同样的产品通常以“一乡一品”、“一镇一品”、“一县一品”的产业集群来生产,每个产业集群少则几万人。例如,浙江大唐的袜业雇佣5、6万人,辽源袜业雇佣了10万人,多则几十万人;例如,泉州和东莞后街的制鞋业雇佣了30多万人;许昌的发业雇佣了60万人。

目前和田的几个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尚未形成足够大的产业集群,虽然,工资成本比东部地区低,但是,供应链不完善,物流成本高,政府的优惠政策过期,补贴取消后,可能出现倒退。

由于资源产业的开发、加工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少,可能给和田的就业带来巨大的挑战,而就业是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基础。

四、对和田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要大力支持已有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做大做强,往集群化的方向发展。

和田一定要有一点认识,就是不要小看劳动密集型产业。

2021年浙江的人均GDP达11.3万,排在全国的前列,浙江的绍兴、金华等地市,到今天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著称,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多,有利于财富分配的平均,浙江被中央定为共同富裕先行区。同样的情形,新加坡现在的人均GDP和美国相当,达到人均6.5万美元,新加坡仍然发展了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么和田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点也不落后。

实际上,和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和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两个目标:解决收入问题和解决就业问题。就业关系到民族团结的问题,虽然自然资源产业产值会非常高,可以把和田人均GDP的水平提高到全疆甚至是全国的前列,但是矿产资源产业的开发和深加工,资本密集,高度自动化,能够创造的就业机会很有限,而且劳动力一般需要高人力资本,可能吸收的是外来的劳动力,难以给和田地区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提供就业。

如果和田自然资源产业发展了,就业下滑怎么办?现在的民族团结的形势能不能维持?在这一点上大家要从战略上认识。诚然,和田现在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仍然是温室里的花朵,还未到自己可以发展的地步,如果政府不想方设法帮助其茁壮成长,很可能就会萎缩。

那么,如何帮助和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发展?

一个产业要发展的基础是产品在市场上要有竞争力,关键是在市场上总成本要低于其他地方的产品。

例如,在于田县的工业园考察时了解到,由泉州来投资的著名运动品牌鸿星尔克生产的运动服,在泉州生产,材料成本占60%,工资成本占40%,于田的工资大约为泉州的一半,员工经过一年的工作,效率可以达到泉州的70%,坏件率现在已经下降到3%以下,和泉州的工厂没有太多区别了;各种原材料和中间部件的购买成本和泉州是一样的,但是原材料和中间部件从泉州运到于田,产品从于田运到国内市场的运输成本比泉州高。

所以,于田和泉州相比,工资上可以省12%的总成本,但是,扣除进料和产品运输成本的增加,两者相抵,目前可以持平。鸿星尔克的产品只在国内市场销售,新疆本身的市场小,大多要运到全国各地,和泉州比,产品的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不可避免。

要减少运输成本,关键在于减少原材料和中间部件等进料的运输成本,而进料运输成本基本决定于当地产业集群的规模,规模越大,大厂本身或配套厂就会在当地生产中间部件,各种原材料和中间部件的运输费用就会低。

所以,一个地方的产业要发展好,首先,所发展的产业必须符合当地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或资本的比较优势,生产成本才会低。但是,也需要有足够大的产业集群,来提供足够好的供应链以降低各种原材料、中间部件的运输成本,这样总成本才会低,才在市场上能够有竞争力。

目前,在和田各个县的工业园区里的工厂都是政府建好租给企业用,这种筑巢引凤的招商方式是各地通用模式。企业家在做投资时,不仅与内地其他地方比,甚至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比。在税费补贴方面,和田有“三免两减半”,其他地方也有,综合分析和田有工资优势,但如果没有足够大的产业集群,物流成本降不下来,靠优惠和补贴才能把企业家吸引来,但是补贴是不可持续的。

要想不靠补贴让产业能持续发展,就必须走浙江和内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好的省份所走的“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的道路。内地省市的县市多则百万人,少则几十万人,和田的县市大的接近三十万人,少的只有几万人,比如说袜子产业集群,即使没有达到大唐镇的5万人和辽源的10万人,至少也要达到2万人,供应链才能够配备起来,物流成本才能降低。制鞋、假发、电子产品的产业也是如此。

和田目前尚在温室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怎样才能向产业集群化发展?

第一,必须要有几家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就会有许多中间部件自己生产或有配套企业来为其生产,供应链完善以后很多小厂家就能够发展起来,帮大厂做代工,大厂拿到订单,自己做不完可以分包到小厂生产。

例如,泉州晋江的制鞋业是一个大约30万人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就是安踏、361度、匹克、喜得龙、乔丹、贵人鸟等几个品牌鞋厂。这些品牌企业在泉州每个也就雇佣1万人左右,但是,泉州有3000多家鞋企和配套企业,许多就是几百人上千人。目前,和田的制造业若不朝着扩大集群规模方向发展,就容易陷入到供应链差,企业进料的物流、时间等成本太高,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产业难于存活的不进则退的困境。

由于人口规模的因素,适合和田“一县一品”发展的是一些生产比较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辅料和中间部件的劳动密集产品,这种产品要达到有效的产业集群的规模会比较小;同时,由于产品到达消费者市场的交通运输距离较远,适合生产的是体积小、易于运输的产品。

这样的产品,如果有几个有规模的大厂来投资,很快就能形成足够大的产业集群。开始时,会是外地的老板来投资,有了比较好的供应链以后,在工厂里工作的员工中有企业家才能的人就能够自己去设厂,雇佣员工,自己当起老板来,来为大厂生产配套产品、为大厂做外包或是自己生产最终产品卖到市场。

我国东中部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业集群,一般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由港商、台商投资开始,到现在产业集群里的绝大多数企业是内地的企业家设立的。将来和田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业集群也会是这种情形,这将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的企业家,有利于民族团结。

和田各个县对已经来投资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大厂,要支持他们做大做强,也要继续加大力度招商引资,把相同行业中其他的大厂也吸引到和田来投资,同时要鼓励支持在现有的工厂里工作,学了技术、管理的员工自己去设厂,为大厂做外包生产。

二要用资源产业开发的收益支持工业化城市化,贡献于共同富裕。

资源产业开发经常会出现“资源诅咒”,有四个原因:

一是资源产业开发,企业家为了取得开采权可能会贿赂政府官员,容易出现腐败问题;

二是资源产业开发产值高,创造就业少,开发后资源税费国家拿去,当地老百姓如果没有得到好处会滋生不满的情绪;

三是税费的收入如果用来作为转移支付直接发给百姓,一方面容易有中间流失,另一方面资源价格波动大,资源价格下跌时,税费减少,为了避免转移支付减少引起百姓不满,政府财政会出现赤字甚至出现危机,委内瑞拉和外蒙都出现这种问题;

四是资源会枯竭,等资源枯竭时,整个经济会凋敝衰败。

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从严治党,产生“资源诅咒”的第一个原因可以避免。要使得资源成为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则要克服第二、第三、第四点原因。

除了在资源开发时要将每年的资源收益中的一部分作为储蓄,以备资源价格下降税费减少时弥补一些刚性支付所可能导致的开支赤字之外,关键的是要用资源税费的收益来支持当地其他具有比较优势的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以创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政府税收的来源。如能这样,拥有资源的地区会比缺乏资源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资源就不会是发展的诅咒而会是发展的助力。

和田除了矿产资源开发将来具有优势之外,劳动力也是一个优势,农业的光热土地资源条件同样是一个优势。所以,我们建议和田在以绿色的方式开发丰富的矿产资源的起始阶段,就要考虑如何把资源税费的收益用来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和农业的发展。

首先,通过支持公租房等产业园区配套,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田现在每年有10多万新增的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以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来吸纳新增劳动力。

如前所述,和田在生产环节不多、供应链比较短的运动服、防护服、假发、袜业、电子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只要形成足够规模的产业集群,在全国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上都会有竞争力。发展好了,工业化会带动城市化,在工业园区周边会形成新的市镇。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很高兴在于田县看到了这种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模型。像新加坡那样,在园区周边给进城的劳动力提供公租房,让每一家两个劳动力可以住上80平米的房子,将来条件好了可以拓展到120平米,有三个卧室,厨房厕所客厅俱全,家里夫妻加上孩子、老人过来也可以住得下。

建公租房的钱从哪来?和田在资源开发以后,将其税费收益的一部分用来支持配合园区发展的公租房、学校、医院,把这些都配套好了,相信比内地其他地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条件会更好。

国内其他地方还没有一个工业园区配套公租房,工人流动性高,与其相比,和田的工人会更稳定,幸福感、获得感会更强,将来也可以探索公租房出售给工人的制度,让一对夫妻在园区工作5、6年后就能改租为售,有恒产者有恒心,这样既有利于劳动密集群型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的团结。

其次,通过补贴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和田目前就业的主要渠道,和田作为绿洲,温光热条件好,在核桃、大枣、无花果、肉苁蓉以及养殖业等许多特色农产品、畜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需要加强研发新的优良品种,提高市场上适销对路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农民收入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研发需要政府支持,新的品种、新的技术需要政府推广,可以聘请一些院士、教授,设立农业科研所和农业推广站等。

此外,和田降雨量不足会是永远无法避免的矛盾。这个问题的解决有经验可以借鉴,比如,以色列南部地区的降雨量不及30毫米,使用滴灌来解决农业用水的问题,和田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思路。和田的土壤条件和以色列未必相同,合适的滴灌技术新疆兵团已经做了不少研发,滴灌设施的资本投入大,和田可以从资源税费的收入中划拨一部分补贴推广农民采用滴灌,等到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种植优质优价的特色农产品以后就不再需要补贴。

最后,通过投资建设政府提供的住房,探索共同富裕新模式。

现代化的进程必然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在和田也一样。香港和新加坡工业化进程的对比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在1980年时,新加坡人均GDP为4900美元,香港为5700美元,新加坡比香港低15%;2021年,新加坡人均GDP为7.28万美元,香港为4.98万美元,新加坡比香港高46%。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展经济时,香港和新加坡都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到了1980年代以后,香港放弃了制造业,而制造业包括劳动相当密集的制造业在新加坡的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新加坡鼓励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阶层购买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少部分高收入人群通过市场方式来解决住房。在新加坡一般人只要肯工作,就能买得起体面的住房,其模式源自新加坡开国领袖李光耀“居者有其屋”的理念。在李光耀看来,只有当国民真正拥有国家的一部分时,保卫家园和保卫国家的概念才能真正联系起来。香港的住房则依靠商品房来解决,成为全世界房价最高的地方之一,一般工人和新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难以买得起住房,香港也成为收入分配最不均的地方之一。

内地各地在改革开放以后,为筹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采用香港批租土地发展商品房的模式,房地产价格很高,一般进城的农民工和新进入就业市场的年轻人买不起房,有房者和无房者之间的差异是我国财富分配不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中央财政已经从西部大开发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中给和田和新疆其他地方提供了大部分发展所需的交通基础设施,在矿产资源开发即将给和田带来新的财政收入之际,和田有条件采用新加坡的“住者有其屋”的住房模式,在工业化进程中,配合城镇化,投资建设政府提供的住房,鼓励新进入就业市场的工作人员购买,为我国的共同富裕探索新的模式。

如果能这样做,而且一开始就规划好,矿产资源开发后,和田不仅GDP的规模和人均GDP的水平会上一个大的台阶,而且,像在脱贫攻坚战那样,和田也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上为全国创造经验和典范。

五、结语

八年来国务院参事室每年到和田来调研,我很高兴八年前提出的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来克服和田脱贫攻坚的难题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思路得到各位领导的肯定、落实并初见成效。

这次来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在于田县工业园区的公租房遇见的一位维族小姑娘,她的母亲在园区的工厂就业并分了一套住房,父亲是刚刚回归的人员。那位小姑娘聪明伶俐,普通话说得比我还标准。问她喜欢现在这个地方还是以前的村子,她说这个地方好啊,村子里到处是沙是土,这个地方干净。问她怎么上学,她说搭公车在玫瑰小学上学,她说以后还要到乌鲁木齐上中学,到清华上大学。过去到和田来,从来没有见过有这样梦想的小孩。

我自己和在座的不少人小时候也是生活在贫穷落后偏远的地方,也曾经和她有一样的梦想。在世行工作时,我访问了很多国家,也见过不少有梦想的小孩,从历史经验我知道在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有梦想的小孩,但是,回顾历史能像我们这样梦想成真的人少之又少。

1987年我们举家从美国回到国内前,我女儿和她的一位来自墨西哥的同班小女孩告别,那位同学以羡慕的语气告诉我女儿,“你很幸运,你有一个欣欣向荣的祖国可以回去。”是的,我们的梦想能成真,是因为在成真的过程中,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欣欣向荣。

作为过来者,我觉得我们有责任,维护国家社会的欣欣向荣,让那位维族小姑娘的梦想也能成真。我们的官员都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愿望,思路对了,就能事半功倍。我相信和田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为共同富裕为民族团结作出新的贡献、创造新的典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