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观点
徐晋涛:基于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展望
发布日期:2023-02-23 03:54 来源:
题记:2022年11月13日,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推动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 中国角边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北大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进行题为“基于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展望”的主题演讲,本文为徐晋涛教授的演讲文字。
森林碳汇的重要性
森林碳汇的重要性,现在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五月份解振华主任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讲中国气候行动主要是三大措施:一是政策制定,二是能源转型,三是森林碳汇。联系到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前两个措施关注的是二氧化碳的减排,而森林碳汇是二氧化碳的吸收。
按照丁仲礼院士给出的路线图,到了2060年,中国的化石能源燃烧、工业生产大约还有二、三十亿吨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那碳中和就要有另一种手段,把这二、三十亿吨吸收。
目前只提森林碳汇,还没将CCUS(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即碳捕获、利用和储存的一套技术)考虑进去,所以搞林业相关工作的人要思考,有没有可能完成这部分碳吸收的任务。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解主任在会上也讲了,未来十年力争植树700亿棵,国家林草局的造林发展规划上,未来10年至15年,要将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8%,如果按每公顷1400棵这个造林密度来推算,这两个指标基本上是相等的。
另一方面,中国林业部门在过去三四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有底气的。中国可能是发展中国家里唯一一个真正实现森林面积蓄积双重增长的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气候问题这个领域面临着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毁林和森林退化。英国格拉斯哥COP26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格拉斯哥森林宣言》及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都讲到了“要共同遏制森林损失、森林退化”。所以对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解决森林退化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这里,中国显示出了特别重要的比较优势,也给政府将来解决碳中和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方案。
林业碳汇的潜力
林业碳汇究竟有多大潜力?就像我刚才讲,我们能够解决二、三十亿吨的排放问题吗?
我想用三个经济学的术语,讲一下森林可能在这个路线图里能做到的贡献:一是“外延扩大再生产”;二是“内涵扩大再生产”;三是“产品市场替代”。
首先是“外延扩大再生产”,扩大森林面积。我国过去40年森林覆盖率接近翻番,从大约12%,现在已经到了大约24%。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同时期全世界森林储备率由30%增加到了31%,中国在这1%的增长里面大概占一半左右。所以中国实际上在全球森林资源增长里面起到了一个主力军的作用。
但是光就面积增加(需要涉及到土地利用改变),森林碳汇的潜力是非常有限的。
第二点所谓“内涵扩大再生产”,就是看森林质量,确实也还是有比较大的潜力。因为过去二十多年时间,全球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从90年代的每公顷120立方米,增加到了现在的每公顷137立方米。中国90年代大概是全口径每公顷70立方米,现在是全口径是每公顷80立方米,但如果算用材林大概是每公顷90多立方米。
从这个指标来看,我们跟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把森林覆盖率的目标定在30%,就是因为全球森林覆盖率是30%,追赶的目标是世界平均水平——我们没有理由达不到这个目标。森林质量也应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森林质量能够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差不多我们每年的蓄积量、增长量都可以翻番,每年大概换算出木材能达到2亿多立方米的木材。现在的二氧化碳固碳量才7.3、7.4亿吨,如果是森林蓄积量,按照同样的换算标准,那就是应该翻番的。
但土壤含碳量不会同样翻番,所以我打个折扣比如说75%,大概是11亿吨到15亿吨这个样子。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看到森林碳汇的贡献就已经非常大。
第三,从“产品市场替代”的角度讲,森林是个可再生资源,中国的绝大部分森林都已经属于有人工干预的人工林。如果拿出一部分用于林产品生产,形成有益于长期固碳的林产品,替代其他高排放原材料(比如建筑材料中的钢筋水泥等高能耗材料),用于农村建房等等用途,将有广泛的固碳前景。同时,在可持续利用、不毁林的前提下,森林作为可再生资源也有很大的生物质能源的潜力。
这方面有可能替代三分之一建筑材料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即接近10亿吨的碳减排贡献。这样森林碳汇的总体贡献(碳汇+替代减排)可达二十亿吨以上,就真的发挥了碳中和半壁江山的作用。
林业经济发展和政策体制需求
接下来我想讲的是目前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首先,中国在过去二十年经济增长过程中,国产木材生产停滞不前,木材进口持续增加,需求的增长也加剧了热带国家非法毁林问题的风险。
其次,林业经济活动水平低,林业收入下降明显。2010年以来,户均林地面积持续减少,主要原因来自于集体收回林地、征地、转化为耕地。农业家庭经营的林地投资下降,成本上升,而林业收入下降,有木材销售行为的林农比例和林地流转率都极低。调查表明,林农拥有的林地中生态公益林占比持续扩大(从21%到39%),但是许多情况下补偿水平过低,50%的林农没有得到补偿。这应该是我们在林改中应该注意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将林权制度改革当成一项长期任务持之以恒地推动。经济分析表明,林权改革政策落实较好的地方,造林力度增大、投资水平提高、收入不平等下降。应该重视避免运动式保护、尊重林农财产权利,提升林区投入水平。建议建立“林业直补”制度,以解决生态公益林补偿水平低、不到位的问题。
总结起来,在国家“双碳”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是一个成本低、效益高的战略选择。我们需要大幅度提高森林生产力,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碳汇能力。
为此,需要致力于巩固和扩大林权改革成果、保护生产者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加大林业投入水平、调动林业生产者的积极性。通过增加林产品供给,为国家实现低碳绿色转型增砖加瓦,减少对进口木材和林产品的依赖,为全球森林资源状况的改善做出更多的贡献,也是乡村振兴、林区振兴的主要抓手之一。
本文来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