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复苏之路前景难料

发布日期:2010-03-25 10:09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一年多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经济深陷低谷,中国经济也随之急速下滑。一年后,危机阴云渐次消散,世界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然过去。然而,日益凸显的债务危机,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又使踏上复苏之路的世界经济前景难料。不少人担心,全球经济可能会面临“双谷衰退”的风险。

  那么,未来两三年全球经济走势,究竟是“稳定增长”还是“双谷衰退”?我的判断是:世界经济不会出现“双谷衰退”,但是否“稳定增长”也面临挑战,各国政府不可也不会掉以轻心,最终结果将是有惊无险。

  为什么 “双谷衰退”不可能出现? 我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目前世界经济的复苏比较正常。从2009年以来的数据看,GDP的增长,OECD国家大概平均在2%,非OECD国家平均增长大约6%,世界工业产值平均增长5%,通货膨胀率为2%左右。从目前情况来看,应该讲,世界经济复苏既不太弱,也不太强。不弱,说明它不容易下跌;不强,说明通货膨胀还没有形成,没有成为主要威胁,所以政府还不会采取打击通货膨胀的政策,从而出现政策扭转,由刺激转向抑制,让仍存在不少问题的世界经济出现二次衰退。

  其次,目前世界经济复苏比较稳定。实际上美国经济在2008年底的第四季度已达到谷底。中国和其他国家在2009年第一季度跌入谷底,此后经济逐渐恢复。所以世界经济离开谷底已长达将近一年之久,期间虽有迪拜的债务危机等,但都没有使世界经济的复苏出现较大波动。应该讲这样的复苏还是比较稳健的。

  第三,各国政府不会容许“双谷衰退”发生。纵观历史,美国自1854年以来曾经历了33次经济衰退,其中出现“双谷衰退”的只有三次,其中两次发生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分别是1913年和1920年的衰退。我们知道,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是1929到1933年的大萧条,此后经济学理论出现了“凯恩斯革命”,论证了在出现经济危机时政府的作用。此后,尽管衰退仍然不可避免,但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干预,大大减轻了经济衰退的程度。“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后的 “双谷衰退”只发生了一次,即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出现的是一种由于石油危机造成的“滞涨”,政府在对付衰退之后又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美联储急于应对当时的通货膨胀而将利率提得很高,达到将近20%,这一政策使得刚刚复苏的经济再一次跌入了谷底。可以说,这次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跟当时的情况很不一样,各国政府对整个经济情况的关注也是非常敏感和密切的,我相信各国政府不会容忍经济出现“双谷衰退”的。

 尽管可以比较乐观地排除 “双谷衰退”的可能性,但是经济增长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未来三年世界经济能否稳定增长也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对付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的抬头。危机期间大家能同舟共济,但是当危机过后,很多潜在的问题开始暴露,特别是中美之间,目前的贸易摩擦以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议不断,已经影响到两国间在经济方面的关系。尤其在危机以后,国际经济格局相对发生变化,中国等一些新兴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增强了,欧美的相对实力减弱了。各国对这种变化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但一些国家还不能很好地调整理念,适应这种变化,势必造成新的摩擦。这些摩擦不光是在经济方面,也包括政治和社会方面。这些问题处理不好的话,会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引发一定的贸易摩擦,从而给各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带来一定的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各个国家如何对付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在对付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实行了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数以千万亿美元的货币投入了金融系统和经济实体中。流动性的迅速增加势必逐渐反映到资产和商品的价格上来。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大量资金涌入了房地产,形成了一定资产价格的泡沫。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出现。怎么对付日益增强的通货膨胀预期和可能出现的较高通货膨胀?是实施比较激进的政策还是比较温和的政策?这对各国政府来说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对这个问题反应过于缓慢,增长过快的房价和通货膨胀预期的提高有可能真的形成通货膨胀,对政府形成经济和政治上的强大压力;但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反应强烈而迅速提高利率限制流动性的话,有可能会让仍处于复苏状态的经济出现问题。能否兼顾好防止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取决于各国政府实行宏观政策的技巧。

  第三个挑战是如何尽快降低仍处高位的失业率。尽管复苏已持续一年,但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仍高居不下。虽然就业的恢复通常会晚于GDP的恢复,但如果复苏不能为创造就业做出贡献的话,居民消费不能提高,促进经济增长的总需求仍会是脆弱的。即使在中国,我们还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就业状况。中国的失业率不能只看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那个失业率并不包括农民工,而这次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最大的是出口行业和建筑行业的农民工们。很多因经济衰退而“返乡”的农民工并没有回来,还有很多本来应该从农村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还没有出来或没有找到工作。目前所谓的沿海地区“招工难”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不对称和供求不匹配的问题。从长期来看,我们有几亿农民需要逐渐转移出来,而目前他们的技能和知识又不一定能够胜任升级后的产业的需要。如何将刺激经济的货币用于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产业和企业,这也是能否保证未来三年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

  总的来说,这场曾被人们描述为“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正在逐渐过去。虽然危机之初凶猛的跌势堪比当年的“大萧条”,但由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各国政府国际协作和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全球经济崩溃的状况。尽管未来仍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我相信各国政府最终能够避免激烈冲突,小心谨慎的处理好目前面临的问题。未来三年世界经济应该是稳定增长,有惊无险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