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严复经济学纪念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5-12-03 04:01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15年12月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第13届“严复经济学纪念讲座”在朗润园万众楼召开。严复经济学纪念讲座的设立目的,既是为了纪念严复先生的贡献,也是为了继承以严复先生为代表的先贤的志愿,继续推动中国现代经济学科的发展。严复讲座于2001年首次举行,之后每年都邀请一位国际知名经济学者进行演讲。

_DSC7170a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资深研究员Gordon Hanson,演讲主题为“中国的出口模式:似曾相识”。主持人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余淼杰老师。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其它院系的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Gordon H. Hanson目前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系、国际关系及太平洋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新兴及太平洋经济体研究中心主任。他也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资深研究员,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委员,发展经济分析与研究办公室资深研究员,是国际移民、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研究领域的顶级权威专家。

_DSC7133a
Gordon H. Hanson 教授

讲座从关于东亚发展的争论入手,试图回答中国的出口增长演化路径相比于其它东亚经济体有什么特点,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发展路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着眼于比较优势,认为中国的高人口密度使得中国在劳动力密部门有比较优势,而邓小平的经济改革释放了潜在的优势。而发展主义者则认为,中国专业化生产的产业相比其发展水平而言是过高资本密集度的,违背了其比较优势。   

Hanson教授则试图用数据从实证角度来回答这一争论。他将中国的出口增长路径与同为东亚经济体的日本、韩国和台湾做了对比,结果发现中国的增长模式与这些国家是非常相似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在该模式下走得更快。从资本积累与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来看,资本积累对中国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影响也与其它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影响非常相像。中国出口增长并没有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

之后Hanson教授展示了三部分的实证证据。第一部分是关于加工贸易出口的发展规律。美国1980年代的出口,最先出口的产业是低工资和高技能产业,之后是高工资和高技能产业。第二部分是东亚经济体的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度量的不同部门的比较优势显示,中国90年代以后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在工业部门。东亚国家来看,1962年到2007年,东亚经济体不同资本密集度的产业的RCA都具有明显的倒U型发展趋势,并且资本密集度越高的产业,倒U型的顶点出现得越晚。而不论是日本、韩国、台湾,还是中国,这些趋势都是类似的。如果将日本后移22年,中国前移12年,那么中日韩台四个经济体的RCA发展趋势几乎是完全重合的。这说明,中国出口产业增长的模式与日本、韩国、台湾没什么不同,只是中国追赶韩、台的速度大于韩、台追赶日本的速度。

_DSC7105a
余淼杰教授主持

第三部分的证据聚焦于资本积累对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影响。Hanson教授提供的分析显示,随着人均资本的提升,以日、韩、台为代表的高资本积累经济体在低资本密集度产业的比较优势下降,而低资本积累经济体的比较优势提升,而位于中间的中等资本积累经济体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发展趋势。其中,中国的倒U型转折点来得更快。而随着人均资本的提升,在高资本密集度产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比较优势都会随之上升,只有高收入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

Hanson教授的分析表明,中国的出口增长路径与其它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非常类似。而产业政策使中国已经偏离其比较优势的观点,则得不到数据的支持。从而,中国的出口增长模式是似曾相识的,可以用总资本积累很好地解释。
在完成讲座之后,Hanson教授回答了听众师生的相关提问。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代表学院向Hanson教授赠送了礼物。本次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