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润·格政】第148期在上海举办,解析中国环境与能源的中长期机遇与挑战

发布日期:2020-11-05 02:08    来源:

2020年11月1日,北大国发院第148期【朗润·格政】暨“中国经济的远景与挑战”第二场专题论坛落地上海,依然基于国发院和美国布鲁金斯两大智库合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和专著《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以下简称《2049》)。

本期主题聚焦气候、环境与能源问题,立足当前中国及国际经济发展新形势,解析产业的前景与政策的选择。

此次上海站专题活动由北大国发院副研究员、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勋主持,由主题演讲、嘉宾点评、互动问答三大环节组成,学者分别是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院长、南南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副院长、北大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北大国发院副教授、北大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敏,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吴力波。

姚洋: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与战略转变

姚洋教授主要分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筹划《中国2049》研究项目的初衷,二是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挑战该如何应对。

姚洋教授表示,中国经济在过去70年走得非常成功,未来30年怎么才能继续行稳致远,才能更顺利地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中美两大智库为此联合开展了这项研究,并很快推出中英文研究成果。

姚洋教授认为,未来30年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后冲刺的30年,会面临国际环境变化、人口老龄化、经济体系尚未成型、环境压力等诸多挑战,中国经济需要转向可持续发展,需要淡化经济增长目标并向社会目标转变,需要同时强化内循环特别是自主技术,开启结构转型和战略转变。同时也必须牢牢坚持开放,保持并加强外循环。

徐晋涛: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高质量发展

徐晋涛教授重点就未来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换主讲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2030和2060环境目标提出的背景、中国方面因此而面临的挑战和责任;二是从气候环境角度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三是对增长模式转型的思考;四是进一步解读2030和2060环境目标;五是为什么要寻找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徐晋涛教授指出,中国需要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全球遏制气候变化的目标实现与中国的努力密切相关。以往中国靠世界上最便宜的环境要素支撑了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也伴随着碳排放高速增长和“污染避难所”现象,未来中国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将碳交易或碳税政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纳入政策框架。

王敏:从风电和光伏看新能源产业的前景与挑战

王敏副教授认为,碳排放或碳中和两大目标都关系到经济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他认为,目前美国、德国、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位居世界前三,其中,中国增速最快但是风电、光伏电在能源总供应量占比仍然非常低,过去十年还一直面临补贴资金缺口扩大、供需不匹配,弃电率升高等难题。目前从成本来讲,风电、光伏发电二者中应该先发展风电,因为清洁程度更高,但可拓展的空间没有太大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优化与拓展并行,尤其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改变价格和数量双重管制的政策设计,全面将风电、光伏发电纳入电力市场化交易,同步发展储能和调峰等辅助市场。

吴力波:数据中心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

吴力波教授首先解读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她指出,这两大环境目标还要进一步厘清边界,包括到底在什么水平达峰、达峰后马上下降,还是在该排放水平上维持一段时间?这类细节将决定政策选择的路径和成本。另外,要警惕双循环格局下刺激经济可能带来新一轮排放反弹,因为新基建所涉及的大数据中心、城市充电桩等相关产业,未必都是绿色低碳模式。

吴力波教授认为,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中心本身具有高能耗特征,应尝试其能耗曲线与可再生能源曲线协调优化,尤其在风电和光伏电资源丰富的地区。从国外经验看,中国低碳转型过程中,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要够多、市场碳价要有效,并且有效进行总量控制。此外,还要解决减排成本有效传导、可再生能源跨省优化等系列难题。

现场问答

活动最后,嘉宾们围绕听众提问深入分享。现场听众踊跃参与互动,话题涉及中国未来是否会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如何预期碳交易和碳税两种机制的效果、核电发展的前景、如何平衡碳排放目标和经济增长、传统高耗能企业和绿色经济的结合点等方面,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以及专业思考。

本次活动同时在腾讯新闻、百度财经科技、财经、知室、北大博雅讲坛、中国知网,以及国发院B站号等平台直播,得到了广泛关注。

此外,继10月20日北京和11月1日上海的专题活动之后,12月4日还将在深圳举办这一专题论坛的最后一场,主题聚国际环境的变化与中国创新发展议题,继续深度研讨中国经济发展的远景和挑战。

关于“中国2049”研究项目

“中国2049”是北大国发院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开展的课题研究,双方学者基于中美不同的视角和学术的逻辑,以2049年的新中国成立百年目标为时间节点,聚焦中国发展的中长期问题,从整体战略、人口、金融、环境与能源、财政、消费、国际关系等重要的维度,展望中国发展的远景,解析中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挑战。研究成果包括中英文的研究报告和中英文的图书专著,已经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出版并发布。

关于【朗润•格政】

朗润•格政于2003年发起,是北大国发院践行高校智库和国家高端智库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讲座、论坛、圆桌、对话、闭门沙龙等,旨在以格物致知的态度,推究公共政策选择,通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分享与思辩,助力政策研讨与公众启蒙。

文字:王志勤  | 编辑:王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