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与增长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4-09-16 01:03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中国的改革与增长研讨会成功举办1

 

2014年9月11日,作为朗润•格政系列活动之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举办的“中国的改革与增长研讨会”在万众楼二楼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以及“2015年中国的增长目标”。

 

参加会议并发言的专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高级代表Alfred Schipk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局副局长Markus Rodlauer,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院长Naoyuki Yoshino,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财政部综合司副处长于永臻,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何东,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陆旸,国泰君安证劵宏观分析师韦志超,汇丰银行中国经济学家马晓萍等。

 

中国的改革与增长研讨会成功举办2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陆旸首先发言。她认为,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将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政府可以通过综合性的改革措施提升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比如通过放松生育政策以提高生育率,加强教育与培训以提升人力资本,推进所有制改革、金融体系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看来,中国经济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这意味对高附加值服务的需求增多,对工业品的需求减少。然而我国高附加值服务部门的扩张受到社会资本匮乏以及信息不对称两大因素的制约,打击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并降低经济增长率。失业的压力使政府不得不采取以兴建大型工程为主的刺激政策,很多仓促上马的项目非常低效,带来更大的增长与就业压力,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中国的改革与增长研讨会成功举办3

 

 

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强调,要预测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仅仅分析我国的历史数据是不够的,还应进行跨国比较。基于106个国家从1985年至2011年的数据的模型显示,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将在7%与7.5%之间。这一预测比许多只基于国内数据得到的预测更为乐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局副局长Markus Rodlauer认为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有所降低,而改革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快速的改革虽然可能在短期降低经济增长率,但是长期来看却对经济增长有利。在设定增长目标时,一个有变动余地的区间要比一个固定的数值更好。预计201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在6.5%到7%之间。
 

中国的改革与增长研讨会成功举办4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院长 Naoyuki Yoshino讨论了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类似问题,介绍了日本的经验教训。1980-2004期间,日本的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回报率逐渐下降,然而日本政府的公共投资并没能及时实现从工业到服务业的转移,这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前车之鉴。

 

中国的改革与增长研讨会成功举办5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认为,经济增长的本质是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处于技术前沿的国家只能通过研发来创新,而发展中国家则可以采取成本更低、风险更小的技术引进的方式实现创新。中国具有在未来20年以8%的速度增长的潜力。实现这一潜力的必要条件是按照比较优势战略来发展经济,再加上一系列有利条件。考虑到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带来的出口增长下降,明年的增长目标定在7%较为合适。
 

中国的改革与增长研讨会成功举办6

 

 

最后,在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中,本次会议圆满结束(文/邓欢、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