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R校友系列讲座2011年春季学期第一讲活动纪要

发布日期:2011-04-11 04:51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4月8日下午,CCER校友系列讲座2011春季学期第一讲在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心小教室如期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心08届博士毕业生徐高。徐高师兄在百忙之中返回母院,做了主题为“CCER求学经验谈——一个投行经济学家的视角”的讲演,同大家分享了他学习工作的经验体会,并针对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宝贵建议。

演讲的开始,徐高师兄简短介绍了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他目前是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的高级经济学家,负责分析中国经济,在加入瑞银之前,他曾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历任研究助理、兼职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家等职。他还曾受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邀请,赴该校做过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

在开场白之后,徐高师兄首先向大家阐释了他对投行经济学家和学界经济学家工作区别的理解。他谈到,投行经济学家的服务对象是投资者,所以他们主要的工作是为投资者提供实用的投资建议。而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经济学者大部分工作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二者分工不同,但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同样重要。随后,徐高师兄还向大家介绍了他平常的工作内容:一是通过跟踪经济变化,预测宏观经济走势;二是对可能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做判断,例如预判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时点和幅度;三是对于投资者感兴趣的课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

在介绍完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业历程之后,徐高师兄又同大家分享了他略带传奇色彩的求学经历。他总结道,在运气和机遇的因素之外,他求学和求职道路较为顺利的主要原因在于踏实做好手上的事情。虽然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不同,但只要能用心完成当下的任务,机遇常常会主动出现。

 

a

 

 

之后,徐高师兄提到了中心毕业生在业界良好的口碑。他认为这与中心学生受到的严格而专业的经济学训练是分不开的。中心学生过人的专业素质体现在对经济学概念有着准确而深刻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经济学技术和方法处理问题、分析问题更加注重框架的搭建和保持严谨的逻辑性。因此,为了培养和加强经济学素养,徐高师兄建议大家认真学好“三高”等课程。

对于具体在中心如何学习知识,徐高师兄分三点向大家介绍了他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首先,他以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的存在性证明”为例向大家阐释了理解经济学逻辑和思想的重要性,他期望大家在今后学习和推导模型的过程中,更多的思考和记忆数学表达背后的经济学直觉和逻辑。第二,他建议大家从三个问题的角度理解模型,即模型对真实世界进行了怎样的抽象,模型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学逻辑,以及模型怎样加深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徐高师兄结合了分权经济的Ramsey增长模型的假设和现实不符的例子阐述了如上观点。最后,他还强调,在理论研究过程中,不要只局限于追踪文献,这样很容易会觉得理论研究的可能已被穷尽而无题可做。要避免陷入这种困境应该加强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关注程度,用现实碰理论,往往会发现可供研究的问题。他结合2001-2010年间中国分项CPI走势不同的现象,提出了一个现有货币经济学理论还未触及的研究问题,告诉大家我们面对的仍是充满着丰富理论研究题材的现实世界。

具体到学习经济学的方法,徐高师兄对大家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是认真的完成课业内容,夯实专业基础和学术能力。其次是充分利用中心良好的学术氛围:多向大师学习,多同中心的老师交流,在思维碰撞和争辩中完成升华;多向同学学习,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齐相互督促,共同提高;通过助教工作锻炼和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更加深入的体会知识背后的逻辑线索。

演讲的最后部分,徐高师兄针对中心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向大家提出两点极具针对性的建议。他建议学弟妹们在思考之余勤动笔写文章,避免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他认为写作过程在锻炼和培养学生阐述和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他的第二点建议是中心的学生应该更多的观察模型之外的真实世界,通过跟踪和观测经济数据的变化,发现、提出并解决经济学问题。

随后的交流问答中,徐高师兄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工作经验、博士生发展方向、课程学习和推荐宏观研究报告等问题做出了耐心而详尽的解答。活动结束后,还有部分同学意犹未尽,一直围着徐高师兄边走边聊从朗润园行至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