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毕业生黄志刚博士的学位论文《资本流动视角下外部不平衡的原因和治理研究》荣获2012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是我院培养的首位博士荣获这一学术殊荣。黄志刚博士于2004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并于2006年进入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易纲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是开放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和国际金融。黄志刚博士2010年从我院毕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工作,现为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并担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助理职务。目前,黄志刚博士已经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十篇。
黄志刚博士的学位论文《资本流动视角下外部不平衡的原因和治理研究》主要研究中国经常账户不平衡问题。论文提出了三个基本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外部不平衡?(2)如何解决外部不平衡?以及(3)未来如何预防外部不平衡的产生?论文分析资本流动对贸易和汇率的影响,从资本流动视角为外部不平衡提供了解释;分析资本流动如何影响不同政策对于调整外部不平衡的效果;以及资本流动下预防外部不平衡的政策选择问题。论文的研究主要基于“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 NOEM)”理论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DSGE)”方法,并对该理论进行了多种拓展和改进,使得新框架更加符合中国现实,能更好地研究中国问题。
论文认为,中国大量吸引外资流入是外部失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外资持续不断的流入在中国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外资部门。外资部门获得的利润以换取中国产品的方式流出国界,从而导致中国出现经常账户盈余。文章指出,外资流入对中国福利的提高是有条件的。如果外资以低技术、高垄断和挤压中国国内产业方式进入,对中国居民有损。
文章分析了货币和汇率政策对于缓解中国经常账户不平衡的作用。通过建立一个小国开放宏观模型对中国的名义政策的分析发现,采用人民币升值的政策要明显优于通过提高国内产品价格的政策。这种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汇率调整能够较快实现经常账户平衡,(2)汇率调整不会引起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过度波动,(3)汇率调整更有利于福利改善。文章还发现,通过资本账户开放,有助于经常账户不平衡的调整。论文还对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够改善中国经常账户不平衡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提出人民币升值能否降低贸易顺差依赖于汇率传递程度的新观点。
文章还分析了在资本流动越来越频繁的背景下,应该采取怎样的货币和汇率政策来平抑经济波动,协调内外均衡。论文突破了传统的资本流动假设,将不完全资本流动特点和资本流动影响生产的特征刻画到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研究发现,汇率变动引起大规模的资本涌入(或流出),会快速扩张(或收缩)国内供给,最终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论文还得出与传统理论不同的结论:一定程度的汇率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资本流动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从而降低经济波动,这为汇率管理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