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跨学科讲座课——2012年春季学期双学位课程介绍

发布日期:2012-02-20 12:59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人文与社会”跨学科讲座课

课程简介:

旧世纪结束时,教育家们都说,新世纪的大学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获得和发展批判性思考能力。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你发现学术和教育都已无药可救地官僚化了。姑且不提怎样改造世界,问题首先是,你怎样获得和发展批判性思考能力?这门课程帮助你:(1)换一个视角看世界,发现属于你的新大陆;(2)将同一问题置于不同视角下,从而不会沉溺于偏激的见解和专业的自负;(3)摆脱单一专业训练形成的思维方式,这是批判性思考的开端,将你带入一个有更多可能性的世界。

 

上课时间:周六10-12节18:40-21:30 (具体日期见各讲介绍)

上课地点:二教203室

 

课程安排:

第一讲:有客观的历史吗?(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紫江讲座教授),

参考文献: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

上课时间:2月18日

 

第二讲: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叙事(吴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解 读作品包括:费孝通《乡土中国》、师陀《果园城记》、老舍《想北平》;萧红《呼兰河传》、汪曾祺《戴车匠》、周立波《山那边人家》、鲁迅《故乡》;师陀 《果园城记》、沈从文《边城》、废名《桥》、萧红《呼兰河传》;徐迟的诗《都会的满月》、卞之琳的诗《航海》《寂寞》;茅盾《春蚕》、铁凝《哦,香雪》、 早逝的少女作家飞花的《卖米》

上课时间:2月25日

 

第三讲:合理性与相对主义(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尼尔森.古德曼(Nelson Goodman),《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

2、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科学革命的结构》

3、彼得.温奇(Peter Winch),《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

4、Bernard Williams,“The Truth in Relativism”,见《道德运气》

上课时间:3月3日

 

第四讲:政策与规范的分疏——两种自由主义(冯克利,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马基雅维里:《君主论》,此书有很多译本。

2、马基雅维里,《论李维》,冯克利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

2、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

3、迈内克:《马基雅维里主义》,第一章(时殷弘译,商务印馆,2008年)

4、柏林:《马基雅维里的原创性》,见同作者:《反潮流》一书(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

5、卡西尔:《国家的神话》第十、十一章(范进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

上课时间:4月2日

 

第五讲:中国社会结构:它的冲突性和稳定性(张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参考文献:

M.韦伯, 《儒教与道教》,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费孝通, 《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J. 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J. 斯考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译林出版社,2001

A. 魏昂德,《共产主义新传统》,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1996

 

上课时间:4月14日

 

第六讲:型构中的接班模式——中共最高权力更替的制度化进程及其意义(景跃进,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参考资料(中文部分):

1、寇健文,“制度化與中共權力轉移”,2004.

2、刘军宁,“从终身制到限任制:盘点三十年的政治体制改革”,2009。

3、刘鹏,“中共执政以来领袖更替问题的考察与思考”,2005。

4、刘思扬、孙承斌、刘刚,“为了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纪实”,2007年10月23日,新华社。

5、许耀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产生方式述略”,《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5月。

6、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

 

上课时间:5月5日

 

第七讲:中国人的关系:向度及其运作(翟学伟,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

2、翟学伟《中国人的关系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上课时间:5月19日

 

第八讲:待定(夏中义,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上课时间:5月26日

 

第九讲:中医—尚礼的医学(刘力红,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

课程主要内容:医为仁术;克己复礼为仁;何者为礼;何以和之;中医——尚礼之医学;和的元素;尚礼(和)之道;解决人和的问题。

上课时间:6月2日

 

考核方式:

任选四次演讲分别撰写每篇不超过两千字的读书笔记四篇,每篇满分10分。并且根据全部九次演讲撰写一篇有贯通式理解的学期论文,满分60分;共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