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专题——2012年秋季学期双学位课程介绍

发布日期:2012-09-13 12:43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大纲

林毅夫

本课将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出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来分析中国长期的兴衰,以及在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程中我将着重讨论:1、为何我国在前现代社会文明鼎盛,而到现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2、为何我国在19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发展绩效很差,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却取得了奇迹般的增长?3、为何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的总体绩效很好,然而却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地区差距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进行改革才能取得稳定、健康、快速的发长?4、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阴影不散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应该怎样应对才能趋利避害?5、我国当前经济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包括,中国经济增长是否是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币汇率是否低估、资本账户是否应该开放、构建和谐社会等等。

 

这门课的教材为: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2版。

 

主要参考教材为:

 

林毅夫,《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起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发展理论和政策的框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林毅夫,《与林老师对话-论经济发展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林毅夫,《与林老师对话-论经济学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1版。

 

本课程有两次考试,期中考日期为11月16日,期中考的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期末考日期为12月14日,期末考占50%。期末考的范围包括整个课程的全部内容。平时网上讨论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平时网上讨论的具体方案如下:

 

根据课程的内容和进度设置4组12个讨论问题,按先后秩序发布在中心的BBS讨论板块上。每位同学任选各组中的1个题目参加讨论,每个题目5分,根据讨论的质量给分。 每次讨论的字数不少于200字;必须逻辑清晰,言之有物;可以引用他人观点,但不可抄袭别人的文章或发言;一旦发现有一次抄袭,全部平时成绩即以0分处理。 为激发同学进行思考,在思辨中理解本课的内容和理论,同学的立论不要求完全依据课堂上老师主张的理论。 每个题目挑选出一篇文笔流畅,思路清晰,观点有见地,字数不少于1000字的同学给与奖励。 由助教在论坛上定时公布学生的得分情况。

 

本课程于学期末举办论文竞赛,设立5个奖励名额,欢迎同学们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探讨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和治理的办法等。参加竞赛的论文于2012年12月15日前交给助教,得奖同学名单于期末考前公布。

 

本课程每周由助教在国家发展研究院课程论坛主持一个小时的网上答疑。网址为(http://forum.ccer.edu.cn/forum/)。

 

注意:提前占座的同学必须本人亲自坐在座位上,不可以放置物品、书本等占座。

 

讲授大纲

1·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经济专题》第一章 

2·李约瑟之谜和中国历史的兴衰。

    《中国经济专题》第二章。   

3·近代的屈辱、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中国经济专题》第三、四章。

       《繁荣的求索》第1-3章

       《新结构经济学:反思发展理论和政策的框架》 第一章

4· 合作化运动和中国的农业发展

    《中国经济专题》第四章

    《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第一章。

5· 改革前的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专题》第四章。

6· 比较优势战略和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专题》第5章

    《与林老师对话-论经济发展战略》

       《繁荣的求索》第4章

       《新结构经济学:反思发展理论和政策的框架》 第一、二、三章

7· 农村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中国经济专题》第6章

8· 城市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中国经济专题》第7章  

9. 国企和金融改革

    《中国经济专题》第8、9章

《新结构经济学:反思发展理论和政策的框架》第五章

10·中国当前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中国经济专题》第10-11章

11.总结

    《中国经济专题》第12章

《与林老师对话-论经济学方法》

《从西潮到东风》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