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3班——2016年春季学期双学位课程介绍

发布日期:2016-02-22 01:37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老师:霍德明 教授

 

上课时间(地点):周一17:40-19:30 (理教203)  周四17:40-19:30 (理教211)

 

考察方式:两次考试,每次成绩占学期成绩的40%-50%,题型主要是英文的选择题,中文简答题。习题课及平时表现占学期成绩的10%。

 

课程计划

本课程的内容是从均衡的角度(equilibrium approach)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当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架构、熟练经济学分析的思考模式,并进而评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探讨的议题将主要包括:经济增长、景气波动、通货膨胀、实质面与货币面之间的互动关系等。课堂讲授将特别强调经济直观(intuition)的建立,分析上则以图形说明与简单的微积分为主,并选用巴罗撰写的《宏观经济学》(Robert J. Barro [1998]: Macroeconomics, MIT Press)作为参考教材。

根据均衡理论的基本架构,课程内容可大致分为如下六部分:

个体行为:古典理论特别强调宏观经济现象的个体行为基础;这是传统凯恩斯理论最不能令人满意之处,也是其理论产生严重逻辑问题的关键所在。本课程的目的之一便是要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现象与理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在个体行为方面,我们将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家庭单位如何决定消费需求(储蓄)、劳动供给及货币需求;厂商如何决定劳动需求、投资需求及商品供给。 宏观均衡:我们将根据个体行为建构一个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此模型是我们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基础。事实上,整个古典理论可以视为对此模型的反思与扩展。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只面临一个模型,而非经济学原理中经常出现的数个(或无穷多个)模型。我们将发现宏观经济中许多看似非理性或失衡的现象,其实是理性选择与市场均衡的结果。 景气波动:景气波动是当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三大主题之一,另两个是增长理论与货币理论。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利用前述均衡模型分析外生冲击(如石油危机、亚洲金融风暴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将特别强调理论预测是否能够解释景气波动的主要特征。 经济增长:如上所述,增长理论是古典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将从著名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着手,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增长的收敛过程。课程亦将触及最近相当流行的内生增长模型。 财政政策:此一部分主要分析政府财政支出、税收政策与公债管理的宏观效果。我们将发现古典理论的预测与传统凯恩斯模型截然不同。这中间除了对政府角色的认知不同外,更牵涉到一个基本问题:市场机制真的象某些经济学家所说的有如刀之两刃,不可信任吗?除了传统主题外,我们也将讨论政府转移政策(如养老金)的效果。 货币与产出: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先有鸡(货币上升),还是先有蛋(产出上升)的问题。这是各家理论争议最大的焦点。我们将从古典的观点出发,探讨名义货币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关联。

 

授课进度

 

2/22, 2/25 -- Ch. 2; 2/29, 3/3 -- Ch. 3; 3/7, 3/10 -- Ch. 4;

3/14, 3/17 -- Ch. 5, 6;3/21 -- Ch. 7; 3/24 -- Ch. 8; 3/28, 3/31 -- Ch. 9;

4/7 第一次考试 (Ch. 2-9)

 

4/11,4/14 -- Ch. 11; 4/18,4/21 -- Ch. 12;4/25 -- Ch. 13; 4/28,5/2 -- Ch. 14;

5/5 -- Ch. 15; 5/9 -- Ch. 16; 5/12, 5/16 -- Ch. 17; 5/19 -- Ch. 18;

5/23, 5/26 -- Ch. 19;

5/30      第二次考试 (Ch.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