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国的应用经济分析——2014年秋季学期双学位课程介绍

发布日期:2014-09-15 06:26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课程简介

 “面向中国的应用经济分析”是一门面向本科生的经济课程。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利用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社会现实(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能力。课程从中国经济现实问题出发,以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经典模型为分析工具,剖析现实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本 课程属于应用导向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现实,能够解答基于现实观察所提出的经济问题,进而能够参与到诸如经济调结构、金融自由化、影子银行 发展等现实话题的讨论当中。与此同时,本课程又是理论导向型的。课程将以本科教学的程度介绍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凯恩斯模型、金融加速器模型、Diamond-Dybvig银 行模型等经典经济学分析工具,着力向学生展现经济学理论对现实问题的穿透力,培养学生以经济学思维严谨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本课程还是中国导向型 的。课程以中国经济为主要分析对象,以那些对分析中国经济有帮助的理论模型为讲授重点,帮助同学了解中国经济与市场经济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从而建立起分析 中国经济的思维框架。

选修本课程的同学需要已经修过中级微观经济学。

教学计划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阅读为辅。课程每周授课1次,每次2小时,总计13周。另有1周进行期中闭卷考试,1周进行期末闭卷考试。

第1周、课程介绍;学习要求

第2周、中国经济的典型事实;国民经济统计体系;金融统计体系

第3周、Solow增长模型;国家间经济增长差异;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长计量;次贷危机后中国潜在增长率的测算

第4周、IS/LM—AS/AD模型;中国经济波动特征;卢卡斯批判

第5周、理性预期;均衡经济学分析方法论;现代宏观经济调控理念

第6周、新古典增长模型(Ramsey模型);中国储蓄过剩、消费不足的失衡经济结构

第7周、开放经济体模型;中国的失衡与全球失衡

第8周、期中闭卷考试

第9周、新凯恩斯模型;货币和财政政策;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

第10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中国的结构性通胀

第11周、无摩擦金融市场模型;资产定价原理;中国的资本市场

第12周、信贷配给模型;金融加速器模型;中国的宏观金融波动

第13周、Diamond-Dybvig模型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

第14周、次优理论与中国的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

第15周、期末闭卷考试

依照课堂情况,实际教学进度可能会与以上的计划有所不同。主讲人保留随时修改教学计划的权力。

教材及参考资料

本课程教学将穿插使用以下的课本和参考资料。每节课对应的阅读范围将在课堂上指定。

罗伯特.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2008; 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理解金融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杰弗里.萨克斯、《贫穷的终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主讲人撰写的相关文章。 课程考核

课程分数依照四部分内容来评定:(1)期中和期末闭卷考试各一次,每次成绩各占总分的30%;(2)1篇课程论文,占总分的20%。(3)4次课后作业,总计占总分的15%;(4)课堂表现,占总分的5%。

课程主讲人简介

徐高目前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他目前还是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并兼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世界银行顾问、以及华尔街日报和财新网专栏作家等职。徐高以每周一篇的频率在《华尔街日报》、《FT》、 《上海证券报》等国内外一线财经媒体上发表评论文章,还在《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近十篇。徐高经常受邀参加财政部、发改 委、人民银行的经济形势分析专家会。之前,徐高还曾担任瑞银证券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助理和兼职经济学家等职。徐高于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