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2006年秋季双学位课程介绍

发布日期:2006-06-08 11:41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行为经济学

汪丁丁

 行为经济学在西方主流大学不是新设的学科,只不过,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它沉寂了几十年。然后,哈佛大学、MIT、加州伯克利大学、普 林斯顿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等主流大学于1995年以后纷纷设立行为经济学或类似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西方主流大学经济学教育的这一“新潮”,受到 2000-2005期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奖方向的影响。事实上,这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至少有三位被视为“行为经济学家”——阿克劳夫、史密 斯、谢林,以及至少有一位被视为是“计量经济学家”的行为经济学家——麦克法顿。
 狭义而言,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产物。广义而言,我认为,行为经济学把五类要素引入经济分析框架:(1)“认知不协调-C-D gap”;(2)“身份-社会地位”;(3)“人格-情绪定势”;(4)“个性-偏好演化”;(5)情境理性与局部知识。
 下图所示,是麦克法顿在2000年诺贝尔演说中对行为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之间异同的不完整的一个概括:

R_20100514133504100

 事实上,自2001年以来,我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设的各种课程中,已经讲授了行为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并整理为两卷本教科书,《制度分析基础I》和《制度分析基础II》,2005年8月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公开发行。此次申请增设此课程,无非“正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