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术研究展开 / 收起
学术研究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内客座项目初稿评审会
发布日期:1999-04-10 01:27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时间:1999年4月10日
地点:致福轩
会议主席:陈平教授
发言及评议内容:1、许宪春(国家统计局) “中国GDP核算问题研究”
该项研究报告从对现有的中国关于GDP核算及增长率的计算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世界银行及Maddison教授关于中国GDP核算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入手,针对中国统计体系及价格体制改革以来,各项经济活动及核算所发生的变化,比较科学的提出了关于中国GDP核算方法及增长率的计算方法,并得出了有关GDP及增长率方面的详细数据。
评议(陈平、韩廷春):本研究报告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中国的实际及所存在的问题,对构成GDP的一些项目进行了重新核算,并运用国际通行方法计算了GDP的增长率。
2、张光远(国家计委) “收费体制改革思路研究”
我国行政收费体制四大特点:总额大、限制多、种类多、范围广。“费改税”推进方案:从农村的“三提五统”、城市的燃油税开始。
评议(卢锋):该报告较全面、描述有实感、对策性很强。不足在于一是描述的规范性问题,二是标准经济学方法的运用的缺乏。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国内还很不够,是否可以至少单独做一个研究资料的积累?收费现象与贪污腐败一样,有时是市场发展过程中增长的需要,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有很大的研究余地。
3、陈剑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纺织业产业变迁棗比较优势的变化(制度政策调整问题)”。
将纺织业和比较优势作为切入点,探讨比较优势如何显现出来的问题。
评议(雷鼎鸣):该文章所选素材是十分重要的,几乎可以检验所有的经济学理论,“眼光是准的,但分析是低估的”。是否可以探讨一下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是否会有规模效应而占据国际市场垄断地位?历史的描述应注重发现其中所掩盖的问题,中国纺织业目前的问题在哪?应重新进行深入研究。
4、江春泽(国家计委) “中国现行养老体制实证研究”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现行养老金体制的现状描述和政策性研究。
评议(赵耀辉):世行鼓励进行的是现收现付制度与基金积累制度相结合,这已计划推行的可行性如何?国家准备推行的这种外推其隐性负担的方案是否可行及是否公平的问题,是否考虑基金积累制度的可行性?
5、邓正来(香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棗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
本文所要解释的问题是话语或观念所遮蔽的东西。基于对哈耶克“社会秩序二元观”的讨论,本文所作的研究在实质上转换成了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反思法律制度建构与整体秩序间关系以及批判法律实证主义和唯理式自然法理论的一个出发点。
评议(陈平):规则本身是一种进化的结果,本文实际上是对法律本身的追究。
6、李玉新(大庆油田博士后工作站) “大型国有资源型企业失业问题研究”
本文以大庆为例,讨论资源型产业的失业问题,主要做的是描述性的工作。
评议(周其仁):对国有企业的职工失业问题,应先进行经济分析之后才提出问题。就业问题与资源型产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而且,大庆的问题并非一般性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问题,应将其特殊性体现出来。不妨谈一下我国整个资源型产业的状况。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现象,本文并未作结构性分析。即使是描述性的分析也应注重理论准备。
7、赵晓(国家经贸委)“中国抓大放小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抓大放小政策作为案例讨论中国公共政策的效率状况及改变途径。得出竞争导致公共政策效率提高的结论。
评议(林毅夫):本文对文献的回顾工作做得很好,对抓大放小政策的实施过程也作了很好的描述,竞争提高公共决策的效率的假说似乎是成立的。但机制上不够清楚。而且这样的论文有些超前,因为国企改革的结果如何还未成定论,是否可以做一个中国政府行为的模型?
8、王明舰(北京大学)“中国地区通货膨胀研究”
本文讨论了中国各地区通货膨胀成因模型、各地区通货膨胀的趋同性分析、通货膨胀的传递性是否存在几个问题,试图建立通货膨胀与GDP缺口及投资之间的关系模型。得出经济增长的菲律普斯曲线是存在的、全国通货膨胀的趋同性趋势击穿地形不存在的结论。
评议(宋国青):分地区描述通货膨胀的尝试是很新的,应在考虑一下政府控制在其中的影响。另外,将各时期、区域分段考察的话,应该还会有一些故事。文中体现的运用经济规律的能力还不够,省际间的封锁等因素对区域通胀率的影响等问题其中的规律更有价值,菲律普斯曲线是否有用?年度数据变月度数据所采用的方法是错误的。数学概念太多,经济学概念太少,讨论区域经济的时候CG的模型是否可用?
9、姜照华(大连理工大学)“科技进步与中国区域经济不均衡增长”
在对CD生产函数批判的基础上构造出一个新的生产函数,运用之计算出经济增长率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得出技术对经济增长率有20%-40%的贡献的结论。
评议(姚洋):典型的中国经济学转型期的矛盾表现。对于生产函数的批评是错误的,兼容马克思的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是不可能的(若将两个系统加以比较则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