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保群
范保群

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研究员、智库中心常务副主任。1999年6月获得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后,在中兴通讯(ZTE)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历任部门经理、总经理助理。2003年6月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政策研究工作,历任副处长(2004.8)、副研究员(2007.4)、处长(2012.9)、研究员(2013.9)。曾任“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秘书长、“国研斯坦福中国企业新领袖培养计划”发起人和执行负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小组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党支部组织委员。2016年10月加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从事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与政策研究工作。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优秀党务工作者。参加了多项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政策研究课题,撰写的政策研究报告,多次获得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有的成果写入中央文件,有的建议转变为具体政策与规章。

  • 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研究员、智库中心常务副主任
  • 宏观经济与产业政策、企业发展与改革政策、企业创新

“健全长效机制,建设质量强国”,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国是咨询》,第9期(总第180期),2017年9月22日。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几点意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内部报告,2017年6月30日。[获批示]

“双边制度安排与外资企业绩效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第5期,pp68-77,2017年5月。

“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特征及政策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181号(总第5064号),2016年12月19日[有关观点获采纳]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SME’s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EEQ Listed Companies”, ISMOT’2016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y, Dec.3-4, 2016. Hangzhou,China (ISTP, 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

“我国有能力解决国有企业杠杆率偏高问题”,《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5日第11版。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优先考虑对创新型国企实施债转股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家高端智库报告》,2016年9月28日。[获批示]

“客观看待企业分化,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第81号(总第2474号),2015年7月14日。

“进一步发展混合所有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6号(总第4691号),2015年1月19日。

“中国世界级企业的结构失衡问题研究”,《学习与探索》,2014(3),pp.79-83。

“多策并举化解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发展研究》,2014(6),pp.46-50。

“化解平板玻璃产能过剩重在建立长效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29号(总第4528号),2014年2月28日。[获批示]

“化解产能过剩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四个一批’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第6号(总第2203号),2014年1月23日。[获批示]

“当前企业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看法的问卷调查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第118号(总第2028号),2013年7月4日。

“我国企业对当前经营环境、发展机遇和制约因素的看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第180号(总第1966号),2012年12月4日。

“高度重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第157号(总第1944号),2012年10月22日。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转型发展的总体情况及政策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第151号(总第1937号),2012年10月15日。[获批示]

“当前我国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模式与进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146号(总第4148号),2012年8月15日。

“要防范国有企业经营困难长期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第81号(总第1867号),2012年7月10日。

“当前企业效益下滑不是短期和偶然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第37号(总1823号),2012年4月25日。[获批示]

“当前石化、钢铁行业企业经营的突出问题和政策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第46号(总1832号),2012年5月10日。[获批示]

“印尼、印度微型金融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96号(总第3208号),2008年6月26日。

“微型金融大有可为----印尼、印度微型金融考察报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第19号(总第1297号),2008年4月4日。[获采纳]

“开放式创新趋势下美国高技术公司创新管理新动向与启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235号(总2750号),2006年10月31日。

“在战略高科技产业建议加快建立同行业企业‘竞争前研发’联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234号(总2749号),2006年10月30日。

“战略管理新趋势: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3),pp.3-10。

“东亚地区IT终端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启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215号(总第2485号),2005年12月17日。

“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方式及其启示”,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1),pp.3-7。

“新产品开发中的动态平台战略”, 《科研管理》, 2004(4), pp.97-103。

Competitive Strategy: A Business Eco-system Perspective,In Proceeding of ISMOT’04,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2004,pp.281-284 (ISTP收录)

“试论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结构变革标准”,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0(6), pp.38-41。

“科研机构一体化进入企业的两种模式”, 《中国科技论坛》,1998(6),pp.16-19。

“美国研究发展经费结构的演变及其启示”,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2),pp.29-37。

“R&D经费来源结构转变的国际比较与我国转变模式选择”,《研究发展管理》, 1999(2),pp.35-39。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R&D Funds Source in US, Germany and R.O.K”, in Proceeding of ’9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ICMSE'97), pp.654-658,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1997.( ISTP收录)

“基础研究投入的速度、规模与模式的国际比较”,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10),pp.21-24。

“我国研究与发展投入产出的相关性分析”, 《科技管理研究》,1997(5),pp.28-32。

“研究所企业一体化模式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1997(1),pp.41-44。

“中世纪教育的发展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9), pp.61-64。

“供需合作与技术转移过程”, 《科研管理》, 1996(4),pp.43-46,52。

“国内外技术转移研究的现状与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