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访黄卓:解决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数字金融或是重要抓手

发布日期:2022-11-16 09:55    来源: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唐朝金)2021年11月15日,随着首批81家公司正式登陆北交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迎来里程碑时刻。

如今,北交所迎来开市一周年。这一年,发展成效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北交所的定位是促科技与资本融合,聚焦‘专精特新’,成为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主阵地。开市一年来,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共123家,大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领域的中小企业,包括4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开融资256.9亿元,同时多家公募基金都在积极布局参与北交所的投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全球金融、政治不确定性持续冲击,市场预期持续走弱为背景的,因此,北交所能够坚持定位、取得这样的开局还是不错的。”11月13日,北大国发院助理院长、长聘副教授、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黄卓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黄卓看来,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合理充裕,但创新型中小企业由于发展不确定、信息不对称和规模不经济等客观原因,其融资问题一直是堵点与难点,今年国务院出台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对中小微企业、重点领域加大了货币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对北交所服务的细分资金市场的流动性提供了较强政策支撑。

黄卓谈到,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必然是全方位、全领域、全周期覆盖企业融资需求的,包括难以触及的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一些规模偏小、概念超前、投资风险较高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虽然我国上交所有科创板、深交所有科创板,但融资门槛还是太高了;虽然升级了新三板,但核心的投融资功能缺失。同时,由于缺乏具有投资吸引力的财务报表,这些企业间接渠道融资成本也比较高,而其正是我国发展活力、创新动力所在,北交所的成立使这些企业有了在主板上市的可能与更广阔的融资市场,是极大的制度创新,这对于我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价值链迈向中高端亦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更是一种战略创新。

在谈到北交所未来的发展时,黄卓表示,服务于创新意味着北交所自身发展也需创新,以最终解决创新型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可能是一个重要抓手。

他认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信息不对称难以降低,到资本市场融资的门槛比商业银行贷款更高,这是因为银行可以依赖专业性较强的信贷员做信用风险评估,但投资者一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与条件,而很多地方商业银行主要依靠政府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目录发放贷款。

“数字金融领域已有相对成熟的利用大数据做信用风险评估的实践,未来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大科技信贷’业务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进行大规模信用风险评估,目前几家新型互联网银行的不良率明显低于传统银行同类贷款。”黄卓表示。

因此,黄卓建议,北交所或其他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利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将大数据信用风险评估的思路应用到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投资分析、估值和融资过程中,发展类似大数据投资银行的模式,降低中小科技企业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本文来源: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