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金刻羽:解析全球疫情下的金融动荡与经济挑战

发布日期:2020-05-06 04:14    来源:
本文根据4月15日国发院院长姚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终身教授金刻羽在网易财经“长盛时间”栏目上的对话整理。对话由网易传媒副总编辑姚长盛主持。
 
为什么此次疫情冲击比肩大危机?
 
姚长盛:金老师,您写过一篇文章,认为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可能比肩1929年的大萧条,这一观点引起轩然大波。如果给这次经济影响定性,是经济增速放慢、衰退、危机还是萧条?
 
金刻羽:如果作为经济危机,这一次不能跟2008年经济危机、1929年的经济萧条类比,因为性质完全不一样,这次危机不是金融系统的问题导致实体经济大衰退,它更像是外星人袭击了地球,大家都躲在家里使得经济全部停滞。这种情况是我们没有见过的。
 
我的意思是,这个事情发生非常快,金融动荡在三个星期之内接连发生,而不是五年,所以这绝对是我们人生能经历的最大经济事件之一,从这个角度来比肩大萧条我觉得一点也不夸张。危机非常快速地使得全球经济基本停滞,从短期强度和力度看是接近于大萧条,甚至是比大萧条更严重。所以,也有著名经济学家说这是150年来都没有见过的经济大事件。
 
姚洋:我没有研究过经济史,刻羽对此有研究,我相信她的判断。从衰退的程度和突然性来说,这次危机肯定是百年一遇。我同样关注的还有持续性问题,1929年的萧条持续了十年时间,这一次不知道它持续多久,我感觉也许连三年都持续不了。
 
金刻羽:从短期的影响强度和深度看,这次衰退可能比萧条更严重,但反弹也可能比2008年的危机更快。2008年的危机过了十年,很多指标才恢复正常。如果放在150年的历史中,这肯定不算是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我无法肯定会持续多久,但持续性同样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维度。
 
为什么未来全球经济不乐观?
 
姚长盛:姚老师,IMF预计2020全球GDP增长负3%,原来是3%。特朗普说美股已经进入技术性牛市,开始反弹,一定会比原来的29500点还要高。我们也将发布一季度GDP的数据。您对这几个不同方面的信息怎么研判?
 
姚洋:特朗普喜欢由着自己的性情说话,他不求严谨,大家也就一听而过。至于IMF的预测,可能过于乐观。我感觉发达经济体GDP平均掉5%恐怕是底线,中国一季度GDP增速我预计大概在负6%到负10%之间。因为复工率最好的是制造业,但复工不等于复产,还要有订单。服务业的复工率,不少城市能到30%就不很错了。目前这几项叠加起来,使我无法乐观。
 
第二季度会不会好一点?3月份的出口数据还算好,但后面三个月可能跌幅又要扩大,因为发达国家的需求停掉了,所以二季度中国经济好不了太多。还有更多发展中国家的疫情刚刚开始。IMF估计印度全年增长会比中国高一些,我也觉得它太乐观了,印度的疫情刚开始,印度疫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谁都不知道。拉美的巴西好一点,其它小国可能会非常惨烈。非洲的疫情也将要开始。所以,全世界没有什么地方能实现正增长。
 
金刻羽:我也认为IMF的预判过于乐观,IMF作为国际组织,只能用最乐观的数据说问题,以免造成恐慌。做一个简单测算,美国23万亿美元的大经济体起码停滞两个月,其服务业占GDP的80%左右,西欧国家都很相似,即便服务业只停一半,也至少会损失40%的GDP,所以西方国家的增幅肯定是负的。
 
西方认为两个月之内就可以完全控制疫情,然后复工。至于第二次疫情会不会来,他们没有估算进去,股市也没有把这个情况反映出来,所以关键还要看疫情会持续多久。其实西方也认为,在疫苗出现之前,可能有20-30%甚至更多的职员工不能上班。IMF每周都在调整数据,大的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也是不停下调预期。
 
为什么中国刺激消费很难?
 
姚洋:我有个问题想问刻羽,国内消费启动特别难,以前我以为是政府管控过于谨慎,但现在看是老百姓不愿意出去消费。你在英美待的时间长,如果英国、美国疫情控制到中国3月初的水平,他们的消费能反弹吗?
 
金刻羽:西方没经历过SARS,他们的敏感程度的确比较低。3月中旬,伦敦一点变化都没有,一点防护意识都没有,连我自己的医生都说,这就是一个季节性小感染。
 
最重要的是欧美的生活方式,不让他们出去消费,等于剥夺了他们的自由和最重要的生活乐趣。不过现在已经有很大转变,美国的餐饮数据持续下降,美国人比欧洲人反应更为强烈,他们没有欧洲人那样的生活习惯,尤其意大利人、法国人,每周一定要出去跟人见面、吃饭,美国人居家更多一点。所以疫后美国可能恢复得比欧洲稍慢一点。
 
这只是餐饮、看电影这样的普通消费,大的消费产品如汽车、房子,大家都一样。只要经济有了变化,大家消费情绪也会受到影响,更大的消费肯定会长时间地受影响。
 
为什么要特别关注低收入群体?
 
姚洋:我通常是乐观派,但这次比较悲观。我们一到经济下行,都是先提就业,好像离开经济增长,就业能独自恢复似的。宏观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就业和经济增长是一回事。经济增长肯定带来更多就业,反过来,没有经济增长怎么可能有就业、没有增长怎么保就业呢?所以我们解决危机的路子不对,最重要的是要有需求,我们和美国的政策都弄错了方向,拼命给经济注入流动性,但流动性对企业没有多少用处,因为都没开工,并不需要增加流动性,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订单,所以我们的第一任务是把消费给刺激起来。
 
有一点我们应该引起重视,衰退绝对不是平衡地衰退,很多失业的人一旦没有工作就没了收入。北大每隔两年做一次全国性的家庭收入调查,中国家庭收入分配数据让人感到震撼,我们发现,最低收入家庭中几乎没有储蓄的占比40%,是负储蓄的占比10%。
 
疫情一来,他们没了工作就没了生活来源,所以我强烈呼吁,不能只投基建和新基建,要给大家发钱,平均每人发1000元,总共才1.4万亿元,而且也不用发给所有人,只发给收入最低的40%那部分人口,每个人可以发2000多元,消费马上就能起来。
 
金刻羽:东西方的处境和政府目标都不同,西方不光要减少经济下行的幅度,更在意如何平滑损失。如姚老师所说,不同群体的受损程度非常不同,受打击最大的还是低收入人群。美国想办法让大家一起分担损失,而不只是减轻经济压力。他们对老百姓、企业给予全面关注,给老百姓直接发现金,都是这个出发点。相比之下,我们中国比较注重减少GDP下滑的程度,但不能因此而忽略了低收入群体,这非常重要。
 
除了需求下滑问题,更严重的是疫情对供给端的冲击。现在中国跟美国不一样,美国要刺激消费,但供给短缺,会对价格有比较大的影响。在供给受到重大打击的情况下刺激消费,其效果不会理想。中国疫情控制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消费在慢慢恢复,供给端也已经有很大进步。因此,刺激消费是正确的政策,但并不是哪里都适用。
 
姚长盛:美国无限量化宽松(简称QE,Quantitative Easing),通胀会来吗?
 
金刻羽:西方国家已经进入负利率时代,通胀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他们甚至想往上调通胀都很难。如果从供给端来看,的确有通胀的可能。但供给缩小需求也会缩小,只有需求上升很快,供给跟不上,才会产生通胀压力。再看中国,需求上不来,也很难有通胀。总之,通胀目前还不是最大的危险。
 
中美脱钩的可能性有多大?
 
姚长盛:最近一直谈论中美脱钩,甚至中外脱钩,两位是否担心外资和外企撤出中国?
 
姚洋:不可能脱钩,因为这违背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除非国际分工是错的,否则完全脱钩不可能发生,至少不可能全面发生。因为几十年来,每个企业都在专注做产业链流水线上的产品,而且单个产业的分工已经分散到全球,我们看到的脱钩是暂时的、个别领域的。
 
有人说日本在号召企业搬回去,仔细读一下新闻就会发现,是希望给日本供货的有些企业转移到别国或转回日本,本质是分散风险,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主体还是在中国。日本汽车行业在中国十分赚钱,利润率比在日本国内高得多。美国也一样,高通大概30-40%的芯片卖给中国。跟中国脱钩完全是一些政客为了吸引眼球,为了民意而恶搞概念。
 
金刻羽:我完全同意姚老师的观点,很多外企之所以在中国开工厂和公司,是因为:
 
第一,其主要市场在中国,这样安排减少了成本。这是贸易经济学里的一个常见现象。
 
第二,很大一部分500强公司,50%以上的销售都在中国,他们不愿放弃中国市场,政治家要求公司做出违背公司利益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成功。中国非常庞大的市场对其它国家、对跨国公司非常重要。
 
第三,有些工厂在搬出中国,根本原因是低端产业本来就已经开始转移,中国不可能一直持续生产低端工业产品,这对中国经济不是什么好事。当然,贸易战以及疫情会加速这个过程,但我们的产业在慢慢向上走,这是一件好事。
 
姚洋:我再补充一点,疫情过后,“经济民族主义”又成为潮流,这是以我们自己的惯性思维来揣度别的国家。西方国家政府调节经济的能力很弱的背后,一个事实是政客可以说,但企业不愿听就可以不听。奥巴马有一次直接问乔布斯,“把iPhone的装配线搬回美国行不行?”乔布斯当场就说“不行”,因为搬回美国,苹果的利润要降低20%。我们不要把自己想走的那条路夸大为世界趋势,国内有些人想走“经济民族主义”路线,就说西方国家也要跟我们一样想变成经济民族主义。如果真要这样,我们可能会犯下极大的错误。
 
为什么美联储“大放水”不明智?
 
金刻羽:美国新一轮货币“大放水”只能带来股市的假性反弹,因为现在很多好消息已经完全在股市有反应,利好已经兑现,但我们不可能基于此预判接下来疫情会持续多久、多长时间能复工,股市可能还是短期的反弹。
 
姚洋:我的判断跟刻羽稍有不同,美联储已经明确这是无限量QE,也就是说美联储已经打定主意,不会让股市再掉下来,一旦下行马上再“放水”,一定要把股市撑住。疫情总会有平复的时候,我倒感觉美国股市在美联储的硬撑之下,说不定还真有一波短期的牛市,但长期而言,如此疯狂地放水对美国是一个坏消息。
 
第一, 华尔街已经成为美国一部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再分配机器,华尔街剥夺美国乃至全世界普通老百姓的财富,把大家的红利都装进了少数金融家的口袋,这不公平。
第二, 虽然现代货币理论没有多少人相信,但美国就是按照现代货币理论行事,任意发货币,任意发债,这是极其危险的,这在毁掉美国的未来。增发那么多钱都跑到股市里,造成股市虚假繁荣,每过几年就崩溃一次,老百姓跟着受损,只有少数人得利。
第三, 美联储本来是独立的,但它这次跟特朗普唱双簧,会影响自身形象,尤其会影响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可信度,今后其风向标意义就会下降,这对美国也不好。这么做也许短时间托住了股市,但最终毁了美联储自身的独立性和公共信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