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中国经营报》姚洋:中美不会脱钩 不会出现技术冷战
发布日期:2019-12-08 12:18 来源:
“中美不会脱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对此坚信不疑。2019年12月7日,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举行的“中美贸易争端与世界秩序”论坛上,姚洋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贸易战背景之下中美不会脱钩的原因。
中美不会脱钩——姚洋认为,第一,中国不愿意脱钩,中国也不能脱钩;第二,美国的商界不愿意脱钩;第三,其他国家也不愿意看到中美脱钩。
姚洋分析,中国在过去40年中之所以能取得这么伟大的进步,和对外开放是极其相关的。新中国成立头30年,中国也靠独立自主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那个代价非常高,通过工农产品的剪刀差,通过压低城市的生活水平,中国才实现了进步。然而,这样的进步相比改革开放之后这40年,是小巫见大巫,中国所有的指标,如果从1954年开始划,头30年几乎在零附近徘徊。
而在姚洋看来,中国的财富积累就是在加入WTO之后。在加入WTO之前,中国的出口增长率也是比较高的,但和加入WTO之后这10年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加入WTO之后的2001~2008年中国的出口增长5倍。
“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国财富,基本上是在过去20年之内积累下来的。”姚洋称,开放不仅仅是让我们的产品出口了,而且开放让国外的资本进入中国,FDI在中国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里面作用是非常大的。
另外一方面,姚洋认为,“国家的技术升级,至少在过去40年里面,很大程度上是开放之赐”,即使是在中美贸易争端最高峰的时候,国家仍然在开放。“今年修订的外商投资政策明年1月份应该就可以颁布了,我们的金融仍然在持续开放。”
美国的商界也不愿意脱钩——姚洋称,反对中国的人在美国属于少数。美国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复杂的社会,美国的商界力量不可忽视。美国商界的想法和特朗普的想法不一样,特朗普想通过贸易战把美国的企业都逼回去,让它们在美国创造就业机会。但是,对美国商界来说,要跟中国做生意,要到中国生产,因为中国的市场很大。同时,美国商界对中国的要求是,和中国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营商环境上有同样的水平,比如反对对国有企业的超额补贴等。在姚洋看来,美国商界的诉求和中国民企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和改革的方向一致。
“中美经贸联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姚洋称,一定不要小看了美国商界在美国起到的作用。
姚洋称,特朗普比较特殊,明年大选不一定100%再度当选美国总统。因此,中国要进一步地联合美国商界,和美国商界搞好关系,让美国商界在中国获得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姚洋以美国的几个大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举例,苹果19%的销量在中国,英特尔24%的销量在中国,高通65%的销量在中国,通用汽车42%的销量在中国。中国国内总是担心没有芯片会遭遇卡脖子,但姚洋分析,卡脖子是美国政府想做的,美国的商界不可能答应。高通65%的销量在中国,芯片行业是个高举高打的行业,没了市场,就不可能有所谓的科技进步,没了市场就得等死,只有维持这个市场,才可能不断地有技术创新。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美国的商界跟中国脱钩,等于他们自己放弃技术的进步。
其他国家为什么不愿意看到中美脱钩?姚洋认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里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姚洋以富士康为例称,iPhone手机在中国的附加值只有2.6%,其他全是国外进口的附加值,有来自德国的企业、日本的企业、韩国的企业,当然还有来自美国的企业给富士康输送了中间品,如果iPhone不在中国生产了,挪到别的地方,富士康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样其他国家的企业都要受到冲击,他们要找到新的下家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我觉得是短期情况,长期来说,中美至少在贸易上会恢复到常态。”姚洋说。但同时姚洋认为,在技术方面,恐怕中美会有各自的保护。
“美国会更多地强调对他们技术开发的保护,中国也会投入更大的精力搞自主创新。”但就中国的自主创新,姚洋称,不是关起门来搞,仍然是开放的搞,而且应该是争取更多的朋友,美国不行,我们可以跟欧洲合作。但即使是在技术竞争环境里,我们也不太可能形成和技术的冷战。
“比如5G技术,会不会形成中国以华为为主导的一个标准,美国又出来一个新的标准?”姚洋认为这种状况不太可能发生,他认为这种技术标准不是国家主导的,而是企业主导的,这些企业都明白,如果有好几个标准的话,大家都吃亏,只有在一个标准下面,大家创新才会更加容易,更加节省资本。“所以,我相信,即使是中美两国在技术领域会有一些各自的做法,但也不太可能形成两个世界。”
记者 张晓迪 北京报道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