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余淼杰教授|中美贸易战:美国将是最大的输家?

发布日期:2018-03-24 02:41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国打响了对华贸易战的第一枪。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宣布将采取措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限制中国投资,并将相关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产品进口的做法,严重破坏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严重干扰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商务部还发布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拟对涉及30亿美元的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

《北大青年》(以下简称“北青”)邀请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王栋副教授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余淼杰教授,为我们解读这场“中美贸易战”。

北青:您可以解释一下什么是“贸易战”吗?

余淼杰:“贸易战”和“贸易摩擦”不一样。最广义的贸易战是将另一个国家认定为汇率操纵国,要求汇率上升30%-40%,这就会对这一国家所有的产品都产生影响。而狭义的贸易战指,不一定对这一国家的所有产品产生影响,但会涉及到相对较多的产品种类,涉及的产业对这个国家比较重要。那么狭义的贸易战意味着要打到这个国家的痛处,有时这又叫做“局部贸易战”。

从中美贸易战目前的情况来看,它并不是广义的贸易战。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征收高关税涉及到的产品却都是很重要的产品,例如新能源汽车、高铁、通讯技术,都是中国制造2025中计划主要发展的产业。美国剑指中国当前最在意且影响长远的一些产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就是贸易战的开始。目前来看,可能还没有到“会战”的程度,但起码是一场战役,形容为“硝烟弥漫”也不为过。

北青:这场贸易战为何会爆发?

王栋:我对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解读就是这服务于国内政治的需要。特朗普说,中国对美国采用不公平的贸易手段,但是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以钢铁为例,中国对美国的钢铁出口量很少,只占美国总量的2%,加拿大才是美国在钢铁方面最主要的一个进口国,而美国自己的生产就已经占了三分之二。

而且,经济学家都不会认为这场贸易战是经济理性的。美国对中国征收了惩罚性关税后,只会给双方的金融市场带来更加不稳定的预期。贸易战这种惩罚性关税征收的方式,显然是没有赢家的,是没有人能从中获益的。所以,发动贸易战主要是出于政治利益。所以,发动贸易战主要是出于政治利益。美国十一月份要进行中期选举,特朗普为了谋求连任采取这样的手段争取选民。同时,最近对特朗普“通俄门”的调查也愈演愈烈,不排除其发动贸易战为自己解困的可能。

特朗普发动贸易战肯定是经过一个很精心的利益计算。但他更多算的不是一个经济学的账,而是一个政治账。
 
北青:贸易战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节点爆发?

余淼杰:历史上,可以说贸易战比比皆是。美国对各个时期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都发动过贸易战,例如60年代对德国,80年代对日本。现在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也是出于把中国定义为虎视眈眈的竞争国的心态。美国觉得自己的比较优势在逐渐丧失,老大的位置不保,给定这样的情况,选择对中国发动贸易战。
 
王栋:在奥巴马政府时期,中美贸易摩擦一直都是有的,但是规模很小,所以我认为贸易战爆发的一个大的背景就是中美关系。从08年到现在,中国快速崛起,而且我们在外交上是非常进取的一个姿态。贸易战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中美实力相对缩小之后,美国的一种战略上的焦虑,美国对中国意图的判断越来越倾向于负面。

这是一个大背景。另外一个大背景和特朗普本人的个性有很大关系。他的个性是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和原来美国政治人物深思熟虑、理性的形象不一样。他总是给人“打破常规,不讲道理,做法简单粗暴,但是很有效”的印象。这让民众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维护美国利益、尤其是维护基层民众的利益的人,这样就可以牢牢抓住基层民众的选票。

北青:这场贸易战中会有赢家吗?

余淼杰:不管哪种情况,美国都是最大的输家。

美国在汽车、钢铁、新能源这些新的产业上增收高关税,目标是维持本国比较高的就业率。但事实上,美国不从中国进口,也必须从其他国家进口。因为美国在这些产品上并没有优势,现在从中国进口是因为中国的这类产品相对印度、越南等国家,价格更便宜。对中国征收高关税,结果并不是美国自己制造,而是必须从印度、印尼等其他国家进口,并不能创造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增收高关税会导致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价格提高,这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是个灾难。因为他们要付出更高的价格买一样的产品。生产者剩余不一定改善,但消费者剩余变差,所以整个美国社会的福利肯定变差。在这样的损失面前,关税收入增加的一小部分是微不足道的。

北青:那中国会不会在贸易战中受损?

余淼杰:短期内,肯定会对中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第一,中国产品卖不到美国市场中去。如果中国什么都不做,对中国的就业当然不利,损失的是生产者的利益。第二,如果中国进行报复,对美国产品也征收高关税,而没有其他政策配套,那对双方都是损失。因为美国产品进不来,国内相同的产品比较贵,对中国消费者也不利。
 
但如果中国能够通过其他的经济战略改变劣势,就可以减少损失。比如可以通过做实一带一路,或签订更多地区贸易协议,通过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增加进口,就能够降低国内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价格,中国就能在贸易战中相对减少受损。

北青:中国提出的应对贸易战“一不会怕,二不会躲”具体指什么?

王栋:美国对我们强加贸易战,我们不回应是不可能的。中国是处在防守,被迫要作出反应,来维护我们国家自己的利益。中国要采取反制手段,也要让特朗普感觉到疼:他打过来,你打回去,也得把他门牙敲掉一颗,这样的话,会形成一个威慑力的作用。

但中国的回应,不能是他打我们一下,我们就狠狠地再打回过去。回应必须适度。

我曾经用十六字总结过对中美关系的前瞻:“丢掉幻想,做好准备,不怕最差,争取最好”,今天这依然是适用的。我们回击的目的不是打到最后两败俱伤,但必须要做一个坚定的反应,奉陪到底,中国自己的国家利益必须要捍卫好。

北青:这场贸易战会是持久战吗?

余淼杰:这取决于美方。如果中国的反制确实打到了痛处,议会也能够给特朗普施加压力的话,特朗普可能会有所妥协,这场贸易战就不会扩大。但如果继续扩大,中国就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即贸易摩擦恶化成全面贸易战,中方出口到美方的产品基本上都会被征收高关税。

中国最佳的应战策略是“以战促和”。和平不可能是轻轻松松从天上掉下来的,在反制中,中方应该恪守“有利、有理、有节”的原则。同时力度要够,蛇打七寸,才能让对方觉得打下去两败俱伤。这样,美方才会收手。所以在目前,积极备战、以战促和是中方唯一正确的选择。

北青:中美贸易战是否会对全球化进程造成阻碍?

余淼杰:如果美国选择妥协,回到谈判桌,这对经济全球化是一件好事情。但如果美国变本加厉,贸易战时间持续很长,那么是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直接破坏。因为中美贸易战并不仅仅是中美两国的对抗,现在的产品都有很长的价值链,一部iPhone的诞生就源自很多国家。中美贸易战看上去只是中美的对抗,然而形成对抗的范围远远不止于此,许多贸易国也会因为美方发动的贸易战而直接受损。

不过,我认为全球化进程的大趋势不会受到影响。历史的趋势不会因为任何人的阻挡发生大的变化。自由贸易已经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观念,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

王栋:我刚出版了一本新书,叫做《再全球化: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对全球化当前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我的核心观点是,现在出现了一些逆流,但没有进入到整体逆全球化的阶段,而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把它叫做再全球化阶段。在这里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扮演了引领的位置。特朗普代表支流和逆流,不代表全球的发展。

不管美国怎样,我们还是要继续做我们该做的事情。中国要深化改革,不要因为美国跟我们打贸易战就停止改革。我们该开放市场的还是要开放,市场也不是专为美国开放的;我们还要增强我们自己的产业竞争力。我们政府在十九大和两会,都表示了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我觉得我们国家和个人的选择应该是同一个逻辑。自己变得更好更强才是在当今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的立足之法。

北青:中美贸易战对国际贸易秩序会产生哪些影响?

余淼杰: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前是地区间的贸易摩擦居多,而现在则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的直接贸易冲突,贸易战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当然,美方发动贸易战是对WTO多边贸易体制的直接破坏,美国用自己国内法取代了国际法的做法,粗暴地践踏破坏了国际经贸规则,从而使本来已日趋完善的WTO争端解决机制被弱化。

北青:这场贸易战会对股市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余淼杰:相对而言,我觉得贸易战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不会过大,但股市就是在赌一个“明天”。中美贸易战无疑给股市蒙上了悲观的气氛,眼下的刀光剑影难免让人产生贸易战会扩大的忧虑,所以对股市会有很负面的影响,比如美国的波音或者其他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

北青:除了宏观上的影响之外,这场贸易战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比如说您觉得中美贸易战会影响国内物价吗?

余淼杰:我觉得影响相对而言可以说是比较小的。比如,对葡萄酒征收高关税,但市面上葡萄酒弹性大,不买美国的葡萄酒也可以买其他国家的产品。我认为不会对物价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必过分担心。

北青:对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会有负面影响吗?

王栋:收紧留学签证的政策是有的,这个和贸易战本身没关系,但是它和现在整个的中美关系出现一些负面的发展倾向有关系。这对想出国的同学来讲,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我相信,其实美国国内也有很多理性的声音,认为不应该采取这样的一个动作。

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不用担心这么多,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车到山前必有路。万一很极端的情况发生,也不用太担心。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国以外,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也有很多好学校。

 

本文来源:北大青年

本报记者

刘沛宜 元培学院2015级本科生
张卓辉 元培学院2017级本科生
张君曼 元培学院2017级本科生
王泰程 经济学院2017级本科生
钱玉婕 经济学院2017级本科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