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对话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富传承,基业常青之道
发布日期:2011-06-09 09:54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龙一萱
6月7日下午4时,罗斯柴尔德家族第七代掌门人伊夫林•罗斯柴尔德爵士(Sir Evelyn de Rothschild)和琳•罗斯柴尔德夫人(Lynn Forester de Rothschild)与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霍德明先生,经济学人集团中国首席代表、经济学人信息部中国咨询总监许思涛先生一起,在北京大学朗润园万众楼二层展开对话。本次对话由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杨壮主持,此次演讲主题是“财富传承,基业常青之道”。现场吸引了包括北大师生、校友在内的200余名听众到场。
伊夫林•罗斯柴尔德爵士首先发言,为听众简单勾勒了罗斯柴尔德家族250多年的历史。18世纪末,该家族五兄弟分别在法兰克福、维也纳、那不勒斯、巴黎和伦敦建立金融网络,其中在伦敦立业的内森正是伊夫林先生的曾曾祖父。罗斯柴尔德家族支持过威灵顿公爵,甚至造就了巴西独立,在建立金融帝国的同时也不断扩大自身的政治影响力。爵士认为,对于建立家族事业而言,最大的挑战是第一代创造者如何把基业传给下一代。他强调说,父母是家族事业的关键因素,因为他们会为下一代设立行为准则和志向。爵士认为家族企业是一个社群,用情感建立人们之间的联系,要帮助身边的人,明白自己只是社团中的一员,而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最后,爵士为大家分享了罗斯柴尔德家族格言:Concordia, Integritas, Industria(拉丁语:团结,正直,勤奋)。
随后,琳•罗斯柴尔德夫人也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她提到刚进入工作时,自己曾把目标定位为挣四千万,但当时她的雇主(比尔•盖茨)给了她一个最有意义的忠告:不要以钱为目标,而要以梦想为目标,要清楚自己是谁,想要什么。做到这些后,财富的积累是最自然的事情。罗斯柴尔德夫人之后又给大家介绍了家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情况,通过数据说明家族企业在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就美国数据而言,其表现比公有企业好。对此她给出的两条解释是,家族产业会更注重声誉,且会更关注长期利益。当然,家族企业也会遇到问题,譬如不是所有成员都对金融感兴趣,而数据也证明只有不到2%的家族可以维持四代以上。
霍德明教授随后发表简短评论,他说建立家族产业的必要条件是工业化,而中国直到近代才完成现代工业化的演变,因此之前一直没有家族式贵贾,但创立的机会正是在今天;而建立家族产业的充分条件或许就蕴含在罗斯柴尔德的家族格言中:团结,正直,勤奋。对此,罗斯柴尔德夫人补充说,家族企业的成功与这个家族对社会的回馈成正比,那些能延续百年的成功家族通常都会设立慈善基金,为社会作贡献。
随后进入提问环节。当问及家族是如何确保代际延续时,罗斯柴尔德爵士再次强调父母的榜样作用,但如果子女确实对金融不感兴趣,那么不要勉强;这时可以引进家族外成员,但要保证依然是家族在决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这点上,罗斯柴尔德家族比较幸运,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对继承家族事业感兴趣,但是每当家族需要时,总会有一个人站出来,承担责任。
许思涛先生提到,他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80%以上的年轻人希望到企业中去工作,而不是创业。琳女士对此表示惊讶,她认为愿意接受挑战,能够承受失败是重要的。“生命如此短暂,为何不去尝试?”谈到创业问题时,琳女士再次强调视野和梦想的重要性,并提出,在追求财富的同时需要思考社会责任问题。
当问及对中国投资前景展望时,罗斯柴尔德爵士表示看好中国的能源事业。现在大多数投资者都把目光集中在东海岸,中国中部的发展潜力尚待开发。许先生补充道,现在《经济学人》将要把中国单独作为统计单位,中国的发展被世界看好。
活动结束时,北大国际发展研究院向罗斯柴尔德爵士及夫人赠送朗润园织锦画和对话海报作为礼物。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