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淼杰:建设高效先进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发布日期:2022-06-19 04:33    来源:

 

打造更加稳定、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拉升内需、拉升经济、促进消费,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进消费、稳定消费者的信心,乃至提振大家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对推动整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至关重要。

数字化赋能

促消费,是目前国家拉动内需、助力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而在数字经济时代,利用数字技术和服务,尤其是做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相结合,将成为促消费的重要引擎。

所谓产业数字化,即通过数字技术为不同的产业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三大产业。

具体来看,要做到农业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需立足于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推进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数字化水平;

制造业方面,则要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纵深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动装备数字化,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

服务行业数字化有两种途径:生产性服务业强调融合发展加速普及;生活性服务业强调多元化拓展,特别是加快推动智慧能源建设应用,促进能源生产、运输、消费等各环节的智能化升级。

当然,无论是生活性服务业,还是生产性服务业,都要将绿色低碳贯穿始终。事实上,数字化是一项能够有效推进“碳中和”、“碳达峰”任务落地的重要路径。因为数字经济的本质,就是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显著降低物流等成本,以此达到绿色低碳发展的目的。

除了产业数字化之外,另外一个推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方式,就是推进数字的产业化。

所谓数字产业化,指的是能够形成一个全产业链的数字经济系统。最近有很多自贸试验区,包括北京、江苏等地,都在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服务、数字贸易。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到了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0%;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率将达到45%,全国网上零售额需达到17万亿;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要达到46万亿。

这个发展目标是建立在一个高水平、开放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的基础之上。那么该如何打造一个高水平、开放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

一是加速数据要素化进程。建立数据确权,以及数据资产、数据服务等交易的标准化,包括数据采集方面的标准化,涉及数据的标注、清洗、脱敏、脱密、聚合、分析等诸多环节;

二是要推动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持续加大数据开放共享力度,促进数据交易繁荣健康发展。比方说打造一个采取直接交易、平台交易等方式的市场主体,推进数据服务跟数据产品的交易活动,要做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可用”,指的是消费者、使用者皆可使用;“可控”、“可计量”,指的是数据要有标准,可以衡量;“不可见”,则保护了数据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较好地融合,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产业集群,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另外一个体现,同时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工业集群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升级成为数字的产业集群,这样才更加有利于我们弯道超车,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供应链的责任

现实中,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京东的618活动,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微观企业对国家数字经济政策的具体化反馈。今年京东在618发布会上提出“有责任的供应链”,其能力与应用可用“两横四纵”来概括:

其中,“两横”代表了京东在硬供应链和软供应链方面的能力,包括京东物流遍布全国的仓配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以及京东在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方面充分协同和融合的能力等。

这就是企业对传统供应链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的具体落实。京东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能够促进现代化的物流业与制造业更好地融合发展,从而实现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库存和物流的实时共享、需求和供给的更好匹配。

“四纵”则是有责任的供应链的应用场景,具体归纳为重大节点、绿色减碳、拉动消费、产业推动四个方面。

这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使到数字化不只是一个国家政策上的定位,更有微观企业的依托。京东作为典型的新型实体企业,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跟国家和政府的目标相统一,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拉动消费,这样不仅利好企业本身,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带动效应。

供应链畅通的价值和意义

如今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发酵,抗疫保供对国民经济循环构成了一定的压力,在此背景下,物流和供应链畅通,对民生保障和经济生产有着非凡的意义。

只有保证物流供应链的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外双循环才能实现,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立足、贯彻到目前高质量的新发展阶段,真正实现“创新作为第一原动力,协调作为内生特征,绿色作为普遍形态,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共享作为最终目标”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双循环为抓手的新发展格局。

在抗疫保供及全球贸易变局下,我国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和能力优势相对突出。我国拥有41个大类、666个小类的工业体系,是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独有的全产业链比较优势。此外,中国出口的产品在全球排名第一,这也充分体现出我国产业链齐全的优势。

在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疫情之后,全球价值链出现了“短链化”的特征。所谓的短链化,指的是产业链不再像之前一样,依赖于多个国家。虽然现在全球化的基本趋势没有发生改变,但是产业链的长度已经缩短,由原来主要依靠全球所有国家,变成了依靠地区的主要国家。

在产业链缩短趋势之下,我们的产业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打通堵点,保证不断供、不断节;二是保证物流的畅通。其最关键的一点,是打造一个国内统一大市场,这也是目前中国改革的方向所在。

那么该如何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

第一,要保证投入要素。国内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力、数据、运输和能源。

从资本的角度,中国积极引进外资,对内外资一视同仁;人才方面,我们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英雄不问出处。更重要的,是废除户口的制度,让优秀人才可以在不同区域之间自由流动;资金方面,要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获取资金成本上一视同仁,这也是打造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起点。

打造国内统一大市场的目标,是要构建我们的商品和服务的统一市场,做到所有的产品在国内国外的贸易、国内和国外的市场一视同仁。实现这点,要求物流和人员之间畅通,这是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真正落地的一个保障。

如何促进国内物流畅通?第一,我们要通过降低有形的物流成本、缩短物流的时间、降低贸易的成本、废除多余的贸易关卡、取消冗余的检查站、取消过高的过路费等方式来降低贸易;第二,要打造一个看不见的网络高速公路,打造云平台,在京东,阿里,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降低交易成本,最大力度方便消费者,让消费者购物愉悦轻松,愿意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之下提升消费的意愿。

建设高效先进的供应链

要保障供应链稳定畅通,建设更加高效、先进的供应链,需要政府和市场主体保持协同合作。

首先,政府要进行宏观的指导。目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第一,要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第二,对受疫情影响的五大行业,像餐饮、旅游、运输、酒店、部分科技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的减税降费的政策,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来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保障市场主体。

其次,从微观企业市场主体来讲,政府的扶持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市场主体本身,不应该被动地等待政府救助,而是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困难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主动应对困难,认识到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深刻背景,稳定好预期,以不变应万变。

综合来看,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主动,靠前发力;微观政策要更加接地气,促民生、保就业。只有这两方面共同促进,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高效先进的供应链,

从供应链角度,我们要稳住上游的价格,特别是在国际上通货膨胀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要保证上游零部件的价格不会上升太快,以此来降低下游行业生产的压力;同时政府通过降低利率、资金纾困,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对出口企业而言,要做好出口信贷,用好各种出口退税和增值税退让等政策,来促进出口企业的发展。

最后,要积极开拓国内外的市场。在国内市场,着力降低成本、打通堵点,构造国内统一大市场;国际市场方面,要更好地拓宽一带一路,特别是对海上丝绸之路国家。

引导企业,不要只把目标市场瞄准欧美成熟市场,而是应该把目标市场放眼新兴工业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直到企业的出口更加行稳致远。对于企业出口,不只是要看它的量,同时也要保证它的价差,保证出口企业有一定的利润差额。

通过发展数字商品贸易、数字服务贸易,打造一个更加稳定、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拉升内需、拉升经济、促进消费,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