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全球疫情下的中美经贸关系需要新视角

发布日期:2020-06-10 11:11    来源:

背景介绍: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冲击,也对中美经贸关系造成了重大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以往中美经济二轨对话的基础上,开启了在线特别版对话,于北京时间5月13日晚上举办第二场活动。本场活动重点关注新冠疫情下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以下为美方嘉宾荣鼎咨询公司(Rhodium Group)创始人Daniel H. Rosen先生、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关系与太平洋研究学院Barry Naughton教授的发言精要。

Daniel Rosen:观察中美政经关系的三个视角

对话一开始,荣鼎咨询公司创始人Daniel Rosen先生首先向听众分享了他在疫情背景下观察中美政治、经贸关系的三个视角。

第一是表层政治的视角:Rosen先生提出,从表面上看,中美双边关系正处于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低潮期。如今,双方在诸多议题上热衷于相互指责,而其中一些指责带有明显敌意;

第二是短期预测的视角:从短期来看,中美经贸关系的基本面告诉我们,双方在先前签署的一阶段贸易协定中所达成的多项共识在近期都难以得到落实。从微观来说,这是因为美国多个行业的供给能力受疫情影响较大,无法向中国出口足够的商品。从宏观来看,美国近期出台了规模空前的宏观刺激计划,而中国政府对经济本轮的刺激力度则相对有限,这无形中提高了中国增加对美进口的阻力;

三是结构性问题的视角:在Rosen看来,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深层结构性障碍,在于美方对中国改革与开放进程的期望值与中方存在差异。尽管最近,中方释放了一系列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但考虑到如今中美两国经济同时承受较大下行压力,Rosen认为这种压力将转化为深化改革的阻力。也正是因此,美国朝野各界对中国下一步的改革方案预期程度普遍较低。Rosen提出,从中长期来看,中美关系面临的结构性阻碍将继续存在。

Barry Naughton:双边关系的未来不容乐观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关系与太平洋研究学院Barry Naughton教授表示,他完全同意Rosen指出的中美关系在政治层面面临的阻碍。就当前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来看,共和党政客往往倾向于抨击中国,并批判民主党政客对中国过于软弱。而民主党政客则会针锋相对地反击,并在其他领域对中国提出批评,这无疑大大加剧了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

就两国经贸关系的走势,Naughton教授提出了三点观察:

一是中美一阶段贸易协定的执行问题。尽管疫情带来了许多挑战,但中美达成的这一协议目前依然有效。而关键问题在于,中方是否愿意采取措施实质性地增加对美进口?该决策的主动权完全在于中方。当前,与美国相比,中国经济整体上已基本走出疫情困扰,复工复产的水平较高。但是,就中国内部来看,其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服务业中的小微企业承受了较大冲击,市场主体面临的压力空前。在这一背景下,大幅增加对美进口意味着中国国内的部分生产者将受到损失。中国是否依然愿意承受这种损失?这有待进一步观察。

二是中国国内的改革进程。美国的观察家越来越发现,他们难以理解中国释放的改革信号,也越来越难以琢磨中国改革今后的走向。

三是美国国内的政策偏好。在疫情的挑战下,美国各界人士频繁呼吁要重视产业链,尤其是与医疗卫生相关的产业链的“经济安全问题”。今后我们会看到国会和政府出台更多举措,具体落实相关议程。这无疑也为中美未来的经贸关系走势带来了阻力。总的来说,Naughton教授认为目前很难对两国双边关系的未来抱有乐观情绪。

关于中美经济二轨对话

“中美经济二轨对话”活动创始于2010年1月,每年举办两次,1月在纽约,7月在北京,交替进行。这一对话旨在通过两国经济学界基于学术研究的交流,为两国政府、智库和公众更好地理解对方,增进信任,探寻合作共赢之道贡献智慧。对话的成果由双方各自反馈给政府,供决策参考。同时也会举办适当的论坛,提升公众的常识,增进双方的共识。


(张舜栋 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