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锋:全球性疫情的经济冲击

发布日期:2020-03-16 02:10    来源:

全球性疫情与美股市场震荡

9号的熔断超过了7%,按照它的规矩,就是熔断暂停15分钟。这个事是跟前后两个事连起来的。第一个是,2月26号,就是2月最后一周,它已经跌过一轮了,累计跌幅约为10%。9号熔断后3月11日又大幅下跌百分之五点几。美国金融市场处于剧烈波动,紧接着特朗普发表了一个讲话,专门从防控疫情、宏观政策、企业救助、居民纾困等方面做出反应。感觉似乎很快转换到一种危机应对模式的氛围,形势相当严峻。

形势评论已经很多。3月11日我做了一个题为“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性疫情”内部讲座,研讨“新冠疫情的国际经济影响”。讲座中我尝试提出疫情国际经济影响四阶段性作用观察视角,把目前美欧金融市场波动看作是第二阶段经济影响的初步表现。过去十余年,美欧经济由于内外困难和大手宏观刺激积累作用,导致一系列结构性和宏观不平衡的矛盾,本来需要采取某种方式加以释放和调整。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扩散,构成了推动其所需调整的一个客观诱导因素,因而可以从全球性疫情冲击影响角度加以观察。

仍在肆虐的新冠疫情作为当代历史上罕见的公共卫生事件,并通过全球扩散造成大规模经济影响,这一局面其发生并非完全偶然,并非一次性的今后永远不会再现的事件。这次疫情与全球化时代环境存在多方面联系,可以将把它作为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性疫情概念下加以观察讨论。

全球化时代有很多好处,但是必然也带来它的问题。从疫情风险角度看,如果一个大国、一个重要的经济体,处于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节点,它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了一个严重的疫情,那在逻辑上可知,它会导致比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更加明显、更加重要的经济影响。换言之,全球化在创造普遍利益并给很多国家提供全新发展机遇同时,必然也会通过相互依存程度上升,导致包括疫情在内的各种外生冲击发生并带来更大扰动的风险代价。

当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前,虽然重大疫情也有明显的国际经济影响,但是影响程度有限,因而这个问题并未引起广泛和足够重视。例如新世纪以来发生的几次国际性疫情,如SARS、甲型流感、埃博拉等,其影响都我无法与这次新冠疫情相比。这也是一些国家早期对疫情严重性认识不够和反应不够及时有力的原因之一。

我在2月12日接受某媒体朋友采访时,从七个方面谈到为什么“本次疫情经济影响更为复杂棘手”,最后一点考虑是:“近年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表现尚可,然而维持历史上罕见持续增长期,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超常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伴随资产价格飙升和金融脆弱性加剧,后续可能发生的深度调整可能带来经济衰退甚至金融危机。外国经济由于自身问题发生重大调整甚至衰退危机,是否会与我国经济疫情冲击派生调整产生某种诱因机制联系和共振现象,……分析疫情经济影响对这些小概率可能情景也需关注”。现在形势下这种可能发生概率显然大大增加了。

疫情国际经济影响四阶段演进

基于经济逻辑及新冠疫情跨国传播现有事实观察,疫情国际经济影响或可分为几个阶段性效应加以观察:一是早期原发国疫情经济影响的外溢作用,二是疫情国外扩散诱发外部经济扰动震荡,三是国外疫情和经济影响回流疫情原发国,四是主要国家经济影响互动共振全面展开;上述划分当然并非绝对,不同阶段效应虽有某种时态继起性,也会有所共时交叉。

大体而言,2月下旬之前新冠疫情国际影响,主要表现为我国经济受扰动后产生外溢效应。一是旅游及相关行业“暂停键”外溢影响;二是对市场预期较为敏感行业部门影响;三是经济受扰动对外贸和供应链的影响。

1月21日武汉加强进出人员管控。此后几天30个省市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到1月27日所有旅游团队业务含出境游全部暂停。2019年春节黄金周(除夕到大年初六)出行人数4.21亿人次,今年1月24日至1月30日全国出行人数总共才1.518亿人次,大降63.9%。境外旅游预计700万人绝大部分未能成行。携程黄金周变成“退票周”。国际旅游及相关行业如酒店、邮轮游轮、航空、娱乐等遭受重创,国外重要景区陷入萧条。

对市场预期较为敏感的行业,如金融市场、大宗商品现期货、石油现期货、海运指数等可能较快产生影响。从数据观察,除了波罗的海指数继续早先下降有所加剧外,这方面可能影响并不明显,而是要到第二阶段疫情在国外展开后再显现。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早期疫情评估影响较小(如0.1%增速),二是没有经历过类似事件。

2月PMI经历仅次于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跌幅,显示疫情对经济正常运行形成很大冲击。由此导致1-2月出口负增长17.2%,进口下降4%。这意味着对中国参与的全球供应链的短期显著冲击。由于我国经济国际影响力比历史时期空前提升,国内经济扰动难免会影响国际经济。最明显直接的是中国春节期间境外旅游订票人数约为700万人,因疫情冲击在春节黄金周及其后基本未能成行,给我国游客春节旅游偏好的国外景区市场陷入短期市场冲击。

另外由于我国在全球供应链占据重要地位,这方面也会受到影响。湖北辐射至全中国的封城、停工乃至延迟复工造成整个汽车产业链短期停摆,使得国外汽车零部件物流配送短期内也受到影响,日韩等国汽车行业感受明显。另外全球供应链依存度较高的电子行业也遭遇较为明显冲击。

如疫情国际扩散有限,如原发国经济影响较小,疫情国际影响大体止于第一阶段,类似埃博拉造甚至非典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影响波澜不惊或比较有限。然而这次新冠不同,2月下旬以来疫情全球范围扩散传播加速,启动第二阶段国际影响。根据各国疫情严重程度、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条件、主导行业的阶段性状态、在全球经济中地位从而有不同表现,阶段II影响国别差异会比较大。

可以把美国CDC有关疫情预期的公开表达引发金融市场第一波剧烈动荡作为开始的表现。目前最引人注目表现集中在美国股市和国际油价方面。2月25日美国CDC预警可能发生严重疫情,引发美股2月最后一周下跌10%。联储3月4日降息50基点到1.09%,但是3月9日再次单日大跌过7%,导致历史上第二次启动熔断机制。引发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和预期。

在疫情导致经济预期走低打压石油需求背景下,3月6日OPEC+联盟有关减产谈判破裂。沙特随即大幅下调4月销往国外原油官价,表示4月原油供应将增加260万桶/日达到1230万桶/日。俄罗斯也随之表示计划增产,诱发国际油价大幅调水。全球经济进入山雨欲来的紧张形势。

后续经济影响有较大不确定性

疫情已经引发罕见金融波动。巴菲特都说,现在看到的是他89岁一辈子都没看到过的。我在日前讲座中也说,这个事件对绝大部分人可能都是一生仅见的事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到底会怎样?冲击大小取决于什么因素?

最重要因素显然是能否较快较好控制住疫情,疫情下一步演变的情况怎么样。这个里面也有好多不确定性:例如你不知道美国现在到底潜伏了多少已感染人群,感染者发病率和重症率高低,疫情对天气变暖的反应怎么样,病毒本身的变异性如何等等样,这些都无法准确预测。另一个就是美国政府和社会的反应。美国政府现在是越来越重视,刚刚特朗普对全国发表演讲就说明这一点。但是各国应对这么大规模和迅猛疫情都没有经验,资源条件都不足,对治理能力提出考验。

虽然难以准确预测,现在看来美国经济难免要受到一定程度冲击。从目前形势看,疫情加上金融冲击,传导到实体经济如果仅仅带来显著增速下滑的有限损失,甚至形成一个比较温和衰退的可控状态,或许已是一个比较好的预后结果。在更糟糕情况下,疫情、金融、经济消极变化互动,经过危机前后多年刺激美国宏观政策空间大幅收窄,加上其国内政治和社会关系紧张,不能轻易排除可能发生堪比2008年甚至更复杂严峻的危机。

对美国经济前景,需要放到当代全球格局长期演变趋势规律下观察,同时结合现实经济矛盾和危机因素。这就要在观察目前疫情和金融波动同时,重视一开始提到的美国经济后危机时期积累的矛盾。后危机时期美国经济增长方式与政策框架,在防范银行风险等方面比较有进步,然而在其他不少方面没有本质变化。例如流动性过多,长期利率低下,资产价格高企,增长过度依赖消费等矛盾等等。加上这几年大搞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国际环境也出现损人不利己的变化。这些背景条件导致美国经济脆弱性,使得其应对外生冲击时面临巨大风险。

当然,或然性不等于必然性。认为美国经济必然出现大萧条或大溃败也缺乏依据。美国经济也有其韧性,不能排除、甚至也希望通过各种努力,美国经济最后这次经历一个显著下跌或温和衰退后又挺过来了。不应低估美国经济和社会在历史上显示出的很强调整能力。说到最后,万一美国经济社会在短中期发生极为糟糕的情形,也不应使我们感到惊诧或不可思议。

欧盟和欧元区困境比大西洋彼岸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十年前欧债危机后,通过三驾马车多轮救助虽然使得几个危机国先后摆脱,然而导致欧债危机的深层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造成新一波冲击。就在希腊2018年宣布正式走出危机前后,意大利因为经济政治矛盾发酵提出要举行是否脱欧公投。这次意大利是欧盟疫情最严重国家,也是首发国中国之外第一个病例有过万国家。

德国默克尔在今天一次会议开场白就说,要准备出现德国五到六成国民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据报道全场哑然,可见最稳健的德国也意识到问题非常严重。欧洲经济影响到底会怎么样?欧洲疫情现在还没有全面展开,它的股市也经历了剧烈波动,跟美国一样对经济影响尚未全面展开。从目前形势看,疫情冲击与金融经济互动,可能会使欧元体制甚至申根协议再次面临欧债危机后新的和考验,甚至关乎欧盟大厦的存废。

东亚地区小型经济体,如新加坡等,对疫情较早重视并采取比较切实防控措施,加上其它一些因素,目前疫情控制情况比较好。它们的阶段性成效较好的防控疫情经验,值得关注和具体总结。东亚另外两个重要国家日本和韩国,一度疫情也比较严重。由于两国在全球经济中重要地位,疫情扰动影响企业运营对全球电子、汽车供应链产生现实影响和预期担忧。不过,由于东亚国家政府对社会管控力相对较强等方面条件,一系列防控措施使得近日两国疫情出现一些积极演变动向。但是也还存在也可能有一些不确定性。

如何应对疫情的国内影响

第一是疫情肯定不能放松,还要持续保持必要的足够强度防控意识和举措。这个上上下下都有共识,没有问题。相信我国国内结束疫情时点不久会到来。

第二要动态地调整经济和防控疫情的关系。现在看来,大家越来越重视经济了。但是仍然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对这个疫情的控制,要保持高压、要保持防控,不要恐怕也不能指望零风险。不要出现一个偶然病例后,动辄就在一个区域甚至整个城市把隔离措施提升一个量级。这个确实也难拿捏,但是我觉得需要切实考虑防控具体措施会提升经济活动交易成本,因而需要比较利弊损益加以斟酌。不能考虑单个指标,需要兼顾。

第三要通过宏调政策修复疫情给宏观经济带来的损害,保持合理经济增速,特别是要优先保就业保民生。这方面议题学界有大量讨论。在扩大政府投资同时,也要考虑财金宏观领域可持续性。

最后一点是要好好地总结体制治理层面的经验教训。与十七年前非典类似,我们在举国万众一心抗击疫情成功经验突出,另外疫情预警人为滞后带来的教训也很大并太过沉重。中国现在这个经济体这么大,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开放的程度这么高,国民对公民基本权利意识空前提升,如果仍采用过去传统高强度管控办法,甚至对公民表达自由度管控在趋势上有增无减,恐怕与执政党确定的现代化目标存在不一致因素。

这次疫情再次显示,这套高强度管控治理模式,暗含了超出人们事先预料的更大风险成本:没有人能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部分由此导致难以承受的危机爆发。无论从什么角度说,都到了与时俱进、反思改革的时候了。如能在这方面有实质性改革突破,我们才能说没有错过危机的警示及其提出的历史机遇,也才能把多难兴邦的古训落到实处。

要建立全球化防疫合作机制,中国将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社会目前当务之急应是各国动员努力与国际合作相结合防控疫情,尽快扭转疫情整体发展加剧的趋势。中国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和基本结束后,有条件为国际抗疫发挥特殊积极作用。第一个就是我们有经验,因为我们是最早有疫情的。第二个就是我们生产物资的能力、供应能力,生产各种医疗器械和防护工具的能力。第三个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源,我们医护人员的这个资源,包括专家的资源。这一块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另外中国在参与协调应对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的国际行动措施方面可以有所作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因为疫情引起国际社会的重大的宏观政策的调整。很多国家都做了宏观政策的调整。美国在3月3号已经有一次降息,然后刚刚欧央行Lagarde也宣布了一个50个基点的降息。中国要在全方位关注评估疫情经济冲击四阶段作用动态演变形势基础上,对我国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国家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实施双边合作应对措施,同时在区域和多边场合参与和倡导推动制定适当应对措施。

危机挑战也带来机遇。例如近年中美贸易战以及中国与发达国家经贸关系调整,显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追赶和全球影响力提升,加上国内体制转型历史进程的某些阶段性特点,会面临国际经济环境深刻演变派生的深刻矛盾与挑战。目前疫情引发变动作为一个新的现实变量,有可能对上述结构性演变注入新的求解因素,也需要我们在各方面力求形成前瞻性判断和应对措施设计。从这个角度看,也需持续跟踪关注和分析探讨疫情的国际经济影响。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