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
sidenav background

十字路口的选择

发布日期:2005-12-19 08:21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他是朗润园里的精神领袖;

他是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是心怀抱负,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知识分子;

而今夜,他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指明方向。

 

从台湾省宜兰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到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硕士,从台湾军队服兵役到来大陆读书,从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到成为取得博士学位并回国的第一人,在一段段传奇经历中,林老师强调了自己是一个“运气特别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成功是由一系列的巧合叠加而成的。

如果没有在大专联考(相当于大陆的高考)中准考证的失而复得,林老师不会有机会考上台湾大学;

如果不是1971年的“保钓运动”,林老师不会在当上台大学生代表会主席之后选择去军校并留校当排长;

如果不是在火车上偶遇学长,林老师不会将报考志愿由台湾大学历史专业改为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专业;

如果不是准考证的第二次失而复得,林老师不会最终获得MBA学位,而这个学位让他在来到大陆之后有条件要求继续深造;

如果不是“文革的帮助”,林老师不会在北京大学经济系而是人民大学学习;

如果不是在北京大学结识诺贝尔经济学大师——舒尔茨,林老师不可能在其推荐下获得在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成为一名经济学学者,也就没有了他后来的传奇历史。

 

这一系列的“如果”,让人感觉任何有好运气的人都能获得和林老师一样的成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好运气,“要抓住好运气,但是成功更重要的是当遇到一些意想不到,很不幸的冲击时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在那时候,绝对不要放弃,绝对要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情,重新审视当时的环境是什么,做当时能做的最好的事情。”这是林老师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出的建议。用经济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每个人在遇到外生冲击时作有约束条件的最优决策。

两次丢失准考证,林老师都选择了当时情况下的最优策略。第一次丢失准考证的夜晚他没有慌张,保持了正常的心态,使得自己能够在第二天找到准考证后仍热发挥超常。在第二次丢失准考证后他没有只是责怪自己的粗心大意,仍然充满信心的继续复习,使得他能在最后的考试中胜出。而正是这两次不幸事件的训练,使得他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是在芝加哥大学求学还是在北京大学创办经济研究中心,在重重困难面前他总能处世不惊,不断努力,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幸运与不幸运,面对幸运,我们往往容易处理,容易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但面对不幸时,我们往往容易放弃努力,停止追求,从此消沉下去,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理想。能够得到在北京大学学习的机会,我们是幸运的,但谁都不能保证一辈子永远幸运。渴望成功的我们应该学会面对冲击,集中精神,不灰心,不自怨自哀,继续坚持自己的努力,相信好的运气会再次来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林老师的建议让我联想到一部让人震撼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安迪也正是这样一位有着冷静的心态,不屈的斗志、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物,而他最终也凭借自己的坚持与努力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自己。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人生,而最优的选择会带来成功的人生。

 

经济学家们总是在寻找一个需要最大化的目标并且实现它的最大化。这样的理论用在人生追求方面就是每个人在人生中寻找一个人生目标并实现它。我们需要一个不放弃的目标,否则我们会在人生旅程中迷失自己。在这方面,林老师认为“一个人要追求一个比自己大的目标”。于是他选择了从台湾来到大陆,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仍然选择回到大陆,因为这里有他的理想和目标,他以天下为己任,有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每个人都要很仔细的想一次人生的目标,接着就是去做了。”当我们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后,就不应该再徘徊犹豫,而是围绕着个目标而努力。在这个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一些我们并不喜欢的工作,我们也应该踏踏实实的认真完成。因为在这样的不断积累中,我们的人生道路可以走得越来越宽,我们的选择集合将不断扩展,这让我们更有机会调整达到目标的最优路径。只要我们有所付出,就会有个happy ending.

 

今夜,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少了一些彷徨,一些迷茫。在心中告诉自己去寻找一个可以追求一辈子的目标,去保持一个处世不惊的心态,去成为一个非常幸运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