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项目展开 / 收起
教学项目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2012-2013年“学术与人生系列讲座”第一讲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12-11-22 08:16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12年11月20日(周二)晚,本学期第一次“学术与人生”讲座在朗润园致福轩大教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张晓波老师作为嘉宾,张老师不仅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学术经历,还悉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困惑,为同学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指引了方向。张晓波老师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张老师出生于农村,从小开始参与农村公社的劳动,十岁以后,张老师举家搬迁到天津,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北省的重点高中。当时学校的条件很差,学生每半年才能回一次家,饭菜的质量也很差,甚至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刚进高中时,张老师很不适应艰苦的环境,但后来过头来才发现,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正是自己最大的优势,在农村的十年和高中的经历对于自己将来做三农问题也有很大裨益,使他可以更好地理解农民,培养和农民的亲切感,使调研过程更顺利。张老师告诉同学们,目前所面临的挑战都是培养自己能力的一个契机。
到了南开以后,张老师印象很深的是第一次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一向优秀的他只考了49分,这件事让张老师深刻地认识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时也激励他更努力地去学习,通过刻苦追赶,张老师的期末成绩考到了90分以上,这件事让他深深体会到,学习没有捷径,必须踏实下苦功才能有所收获。张老师考研的总分很高,但可惜政治经济学这一门的分数较低,不过由于张老师的数学成绩十分突出,还是顺利录入了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到了天津财经大学后,老师告诉他们要先学好计量和数学,打好基础再学经济理论。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张晓波老师受到南开经济研究所的邀请,到经研所工作了三年。在这三年中,张老师开始考虑出国深造的问题。在申请过程中,在师兄的点拨下,张老师填报了农经系,当时农经系排名第一的是康奈尔大学,所以康奈尔就成为了张老师的首选。张老师坦言,当初被康奈尔录取超出自己的预期,后来康奈尔的老师告诉他,之所以录他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他的母校南开在海外享有良好声誉,第二个则是在看了张晓波老师的论文后,觉得他数学不错,也很有做学术研究的潜力,所以就录取了他。
在康奈尔的学习过程中,张晓波老师先后师承多为学术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开始关注生活中的经济学,收获很大,觉得生活中处处有经济学,经济学并不是枯燥无趣的,而是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此外,做经济学研究应该注重实践调研,强调经济研究的人文关怀和政策意义。在康奈尔虽有奖学金,但生活依然比较艰苦,在康奈尔的四年,张老师只去过一次餐馆,学习之余,张老师开始兼职帮研究所做数据核对的工作,由于他工作踏实高效,受到研究所同事的赞誉。博士毕业前夕,由于压力很大,张老师从研究所请了5周假回去写完了毕业论文,关于这一点,张老师也是感触良深——有压力就有动力,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如果能运用好压力,从长远来讲对发展更有利。
在申请教职的过程中,张晓波老师也遇到了不少挫折,张老师曾拿到马里兰大学的interview机会,表现也很不错,但由于经济危机,这个职位最终被削减了,当时张老师也曾感到很失望,但后来有一位经济学界的前辈告诫张老师,不要太在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薪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没有帮助,只要能在前三年发出好的论文,就不愁找不到好的教职。在和国内前辈学者,如已过世的高鸿业老师的合作研究中,张老师深受触动,他感到前辈们都对农村有发自内心的关心,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同时,张老师也深深觉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踏踏实实去做,亲身去经历,不能纸上谈兵,多去跑跑看看,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解理论很有帮助,好的理论往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人有了积累之后很可能突然有一天就会开悟。
至于学术研究的经验,张老师首先认为,学者们往往会想要研究很多问题,但时间却不允许,此时就需要与人合作。首先是与博士生合作,老师发现问题后,手头拥有数据,与博士生合作可以互补,效果较好。此外就是和其他学者的合作,张老师尤其谈了和魏尚进老师的合作经历,他直言从魏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对自己要有高的标准,精雕细琢才能出好的东西。同时,张老师也告诫同学们,在选导师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找已经成名的老师,要抱着和老师一同成长的心态,对自己才是最有利的。
在研究过程中,张老师认为做学术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培养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前瞻性,这是学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张老师告诫同学们切勿跟风,要有超前的眼光。怎么提高观察能力呢?首先,要多问为什么,问题没有愚蠢之说,越纯真越能发现问题,要像孩子一样去提问。其次,要把自己经历过的东西记录下来,强化记忆,同时也能够整理出问题。再次,要辩证地去看问题,没有东西是绝对好或绝对不好的,要懂得自己去甄别。张老师再三强调,做学问一定要记住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不要把目的与手段混淆。
最后,张老师总结说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并不是天赋比别人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踏实,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不仅要踏实做学术,更要踏实做人,这样才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取更多的机会。张老师指出,正如林毅夫老师所说,看问题要看长远,这样才不会拘泥于短期利益,从而有更多的收获。张老师鼓励大家说,“是金子迟早会发光”,比较优势往往是潜在的,比较优势的发现需要一个试错的过程,要先去做,才能挖掘出自己的比较优势。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与张晓波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张晓波老师进行了交流。张老师一一为同学们解答了问题,并再次告诫同学们,要有承受压力的能力,在重压之下也能清晰地思考问题,这样无论将来做什么工作都能有所成就。
【撰稿人:应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