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 中国农村社会的嬗变

发布日期:2018-12-21 05:30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12月初的光景,寒气凛冽,但仍挡不住朗润园的青年们,对一窥乡野村庄、江村经济真实面貌的热忱,在万众楼一楼的大教室里,第一期朗润青年读书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本次读书会的阅读书目是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

首先进行交流的是16级本科生袁锡林,袁锡林同学从费孝通先生写这本江村经济的经过开始讲起,并结合自己今年暑假在江西吉安社会调研的与财产相关的主题,为我们讲述了自己着重研读的一章以及自己调研所感。

 

16级本科生 袁锡林

 

袁同学举例提到,在导言中费孝通先生提到在开弦弓村与当地农民对话时,发现对他们而言,“是我家的”与“是我的”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并不冲突,这反映出在中国财产观念里,自己与自己家的财产观念并不是分离的,这一点是与西方社会不同的。在《江村经济》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我们平时未曾注意到的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同时,袁同学也提到由于这本书书写年代的久远,书中也存在许多与现在的农村社会有所出入的地方,我们在读的时候,更应该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与意义。

提到《江村经济》一书对我们这些经济学的学习者的重要意义,袁同学讲到,我们现在所接触的经济学都是在教科书上学习一些模型,而这本《江村经济》能让我们在教科书之外,了解更多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了解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是我们平时在教科书的学习中所接触不到的,在《江村经济》给我们呈现的真实世界中,我们能够增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16级本科生 谢添

 

接下来是由16级本科生谢添带来的导读交流,谢同学也主要讲述了这本书对学习经济学的意义以及自己在实际调研时的四点感受。他提起自己之前与汪浩老师的交流经历,汪浩老师认为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进行经济学理论研究时,需要知道在何处会出现所谓的交易成本,这些都要从真实世界中去寻觅。谢同学也提到,《江村经济》这本书对于我们的现实具有很强的借鉴性意义,当他在江西调研时,才发现书中所提到的农村社会各种问题在当今仍是真实存在的。同时,谢同学还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了自己在江西调研非农就业时,所接触到的当地就业途径、非农就业使得妇女家庭地位的提升以及子女教育问题现状,使得我们对暑期调研也充满了憧憬。

最后,徐晋涛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江村经济》这本曾反复阅读过3、4次的书带给他的影响与感受。徐晋涛老师认为费老的这本书可以算作过去一百年内中国学者所写出的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五本书之一,当他在读这本书时,也是被深深震撼了。80年代,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小农经济、封建宗法”这一概念,而《江村经济》正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小农经济,封建宗法”,它所反映的是中国30年代社会变迁中波澜壮阔的变化。徐老师重点讲述了江村经济中的蚕丝业在20、30年代受到日本、欧洲机械化纺织业冲击后,土地制度的矛盾逐渐显现,这一社会变化对地主、佃农关系的进一步影响,可以说整本《江村经济》的核心其实在讲中国土地制度的问题。

徐老师讲到,如果我们想要快速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根源性的问题,我们所需要了解的其实全都在这本书中。80年代国家提出要摒弃“小农经济,封建宗法”,但其实在江西调研时也可以发现,在当今中国的农村社会中,还是有很多东西与80年前别无二致,我们也许需要思考,社会的现代化是否一定意味着与这些事物的决裂,我们曾经花费很大力气想要抛弃的,是否真的有必要摒除。这些种种,都是《江村经济》带给我们的反思与感受。

 

徐晋涛老师

 

 

朗润青年读书会介绍

为了贯彻国发院“以经济学训练为基础的博雅教育”理念,国发院开展一月一期的读书会活动——“朗润青年读书会”。

从下个月起,每个月月初我们会公布本月的推荐书目(由于期末考原因,1月不举办读书会,我们将在12月月底公布寒假推荐书目,开学后即可进行第二期读书会)。每次读书会持续一到两个小时,以学生分享为主体,以专业老师点评为辅助。参与分享的学生可以获赠点评老师签名的书籍作为礼品。

读书会不仅是一种有效阅读的激励,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一个锻炼能力的契机,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

 

 

文字 | 陈潇爽

编辑 | 蒋嘉毅

审阅 | 王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