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
sidenav background

世界目光的转移: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

发布日期:2005-03-21 10:57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世界目光的转移: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

——CCER Club 学术讲座系列邀请陈平老师精彩宣讲

 

    “不要依靠外援,而要依靠‘自催化’反应来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建立新的结构和新的制度。”

    “中国的经济学家应该致力于总结中国过去经济发展的经验,而不批发,甚至是贩卖西方的观点,为中国社会的不断演进而努力。”

    近日陈平老师严重胃出血,久病出院后的他脸色略显苍白,人也越发消瘦。但当他谈到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应该有自己的理论总结,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依靠自己的技术创新的时候,情绪激昂,博得满堂喝彩。

    3月13日下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陈平教授纵观历史,从“华盛顿共识”的衰落谈到“北京共识”的崛起,肯定了后者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总结,并且希望 能够提出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中国近年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的原因。能容纳180人的教室在开讲前就已经座无虚席,有的同学还从窗户外探头聆听。

    “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都是两位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观点。1989年约翰·威廉姆森针对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转型提出了“激进式自由市场经济变 革”,这就是“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内容。“北京共识”是由美国高盛公司咨询顾问雷默指出的。它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的概括和总结,如坚决进行革新和试验 (如中国经济特区);积极维护国家边境和利益(如台湾问题);以及不断精心积累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

    讲座中,陈平老师首先概括了“华盛顿共识”的基本观点,并从“自由主义”的角度认为这些主张在美国这一依据利益集团而构建的经济体系中是无法实现的。其次 他指出这些观点都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观点(mainstream) ,以亚当·斯密等一批经济学家为代表,并不是约翰·威廉姆森的发明。

    接着他指出了西方应对大萧条所采用的“休克疗法”的具体措施。他指出这些措施不但没有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反而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以及失业率。他风趣地用“泻药”来比喻西方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 大幅削减政府开支和福利预算,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陈平教授还从东亚经济迅速发展的奇迹谈到中国的经验,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应该依靠技术创新,参与经济的全球化,在遵循国际经济规则的同时把握规则,制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