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与梦想:林毅夫教授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十周年庆典上的致辞

发布日期:2004-09-18 12:32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十周年庆祝大会,我首先要感谢各位领导、老师、朋友、同学在周末的时候来参加这个庆典,在座有不少朋友是专程从遥远的美洲、欧洲、澳洲、亚洲、和国内各地专程而来,让我代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全体教师和员工感谢各位对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热情支持,你们的关心和鼓励是十年来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前进的最主要力量!

    十年前易纲、海闻、张维迎、张帆和我等几位有幸在国内长大、到国外接受了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育的年轻学者看到了国内改革、开放的大潮给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育以及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提供的机会,怀着学术报国的赤诚和理想,在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和其他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杜润生、高尚全、王岐山、周小川、龙永图等领导的关怀下,在许多学术界、政策研究界的朋友的祝福,和福特基金会、世界银行的帮助下,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十年来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由小到大,专职研究、教学人员从初创时的6人增加到现在的24人,成为北京大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研究力量。在教学上,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以新的课程安排、内容和理念,开办了经济学博士、硕士、本科双学位、国际MBA、金融硕士班等课程,每年培养的学生人数超过2000名。这些项目推动了北京大学和国内兄弟院校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教学改革,成为培养我国未来经济学和管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高级人才的摇篮。在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研究上,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教员倡导以新的、规范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自成立以来,中心研究人员在《美国经济评论》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在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百多篇,出版专著80余部,编著近30部,其中20篇论文著作分别在国内外获奖。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教员除了以身作则,积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还组织了国内经济学界的年会、创办了《经济学季刊》,每年还和美国权威的国家经济研究局举办中国经济年会,邀请著名的经济学家,包括八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到国内来讲学、交流,推动了国内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和国际经济学界的接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自创办以来,还积极参与了国内各种改革和发展问题的实地调查和政策研究,10年来根据调查和研究出版了450期《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对三农问题、国企、财政、银行、股市、WTO、电信、医疗卫生、社保体系、粮食流通、地区差距、收入分配、通货紧缩、经济过热等一系列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分析和政策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对这些问题讨论的深化和决策的科学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十年前在北京大学创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凭的只是几位海外归国的知识分子,抱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希望以所学贡献于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一股热忱。创立之初,六位教员、三位行政人员,拥挤在老地学楼的两间半小房间办公,实在不敢想象我们的理想到底能够实现多少,我们的热忱能够坚持多久。十年来一步一步走过来,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由小到大,逐渐茁壮,在中国的经济学、管理学的教育改革、理论创新和政策研究都做了一点贡献,办公地点也从老地学楼搬到了令人羡慕的昔日皇家园林朗润园。抚今追昔,我们不能不感谢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北大校领导的支持、国内外许多朋友的鼓励、中心所有教职员工的努力,还有众多优秀学生的积极参与。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十八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前曾经有将近两千年的时间处于当时人类文明的顶峰。但是自工业革命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成为世界上最为落后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亡国、亡种的危险,就在73年前的今天,日军突然袭击了沈阳,试图将中国变为殖民地。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以天下为己任,怎样使中国重新富强起来,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知识分子孜孜不倦努力追求的目标。只有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的这二十多年,中国的重新崛起才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给我们在经济、社会上的各种制度创新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中心创办以来的这10年,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好的10年,也只有在这么一个充满着希望、朝气和探索精神的时代,我们10年前创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理念,才有可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同时,也只有中国改革、开放顺利地推进和步伐的不断加速,才对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诸多创新有了不断扩大的需求,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许多设想才有可能一一实现,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才会成为国内不少兄弟院校参考、借鉴的模式。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组建和这10年来的发展也离不开北京大学校领导的远见卓识和宽容。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是国内第一个完全由海外留学归国的学子倡议、组建的教学研究单位,如果没有北京大学校领导的卓越见识和勇于担当的事业心,十年前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不可能被批准创立。创立之初,中心的所有教员刚从国外回来,有满腔热忱,急于想多做点事,时常有办事考虑不周甚至是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是,学校党政的各级领导,不仅没有因为我们的无知、毛躁而批评我们、压制我们,而且,还鼓励我们,支持我们继续探索、创新,只有在这种谅解和宽容的环境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才能够不断茁壮成长。让我利用这个机会代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所有成员,向宽容我们、鼓励我们、支持我们的北京大学各级党政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谢意。

    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国际化的需要,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一开始创立就按国际的规范来组建,中心所需要的研究、工作条件由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自己来筹措。创立之初筚路蓝缕,要是没有许许多多关心中国的命运、认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目标的国内外朋友的支持,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早期不可能有稳定的财源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研究和人员费用。我要感谢福特基金会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创立的前五年,给了启动经费,并且提供了回国的研究人员每人两年的研究和生活补助,世界银行给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提供了五年国内和国外访问学者的奖学金。特别让我感动的还有许许多多海内外的朋友,出巨资赞助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修复致福轩和万众苑,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提供讲座教授基金和学生奖学金,他们的热情支持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进。让我也利用这个机会再次对过去10年来给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提供支持和鼓励的福特基金会、世界银行和许许多多在座的和不在座的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一个教学、研究单位最宝贵的财富是一群有见解、有思想深度的高素质研究人员,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虽然自成立之初即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但是和国外提供的条件相比,毕竟还差得很远。十年来,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从海外归国的最优秀的研究人员,他们所以愿意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回到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来工作,靠的是事业心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此外,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所以能够成为一所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研究中心,还有赖于一群心甘情愿为人做嫁衣裳的行政、科辅人员的长期耕耘、默默奉献,在这里我要说,你们是成就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事业、实现我们共同理想的最大功臣。十年来,我何其有幸能够作为这样一群高素质的研究、行政群体的代表,让我也利用这个机会感谢中心的所有教员和行政人员。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十年前所设立的为经济学、管理学的教育改革、理论发展和政策研究做贡献的目标,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十年来让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教员最感到欣慰的是北京大学和校外许许多多学生对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目标的认同,每当在课堂上,看到一张张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学生的脸,一双双充满着灵气、渴望、信心和探索精神的学生的眼睛,让我们这些作为老师的感到再累也是值得的。薪尽火传,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初创时的目标的最终实现,有赖于众多直接的和间接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学生的不懈努力。得天下英才而教一乐也,让我也利用这个机会感谢今天在场的和不在场的、直接的和间接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校友和学生,十年来带给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员的欣慰和希望。

    作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之一,十年前,我们实在不敢想象会有今天这样的盛大场面来庆祝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十周年。十年转眼而过,虽然社会上给与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许许多多的肯定和赞誉,但是距离十年前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时提出的为中国经济学、管理学教育的改革、理论发展和政策研究作贡献的目标而言,只能说是向前迈出了一小步。

    经济学理论来自于对人类社会经济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必须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创新;经济学的理论也必须不断经受各种过去的和新发生的现实经济现象的检验,才能去芜存菁,知道何者可以暂时被接受、何者应该存疑或是被摒弃。我国自1979年末开始进行的改革开放出现了许多难于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的现象,对当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许多挑战。但是任何现象背后总有产生这个现象的逻辑,不能被现有的经济学理论解释的现象总可以构建新的理论来解释。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给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大好的机会,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金矿。而且,我国正处在史无前例的变革时代,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走向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世界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的经济问题也将成为世界经济学研究的主流问题。用规范的方法来研究我国本土的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经济问题,既是想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做出贡献的所有老师和学生的责任,也是我国学习经济学的老师和学生走向国际学术界最好的机会。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所有教员盼望着和大家一起来挖掘这个经济学研究的金矿、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学科的发展作贡献。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胸怀梦想生活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的人是很幸福的,为梦想的实现而奉献的人是更幸福的,经过努力而看到梦想实现的人是最幸福的。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成为最幸福的人!我们一定会迎来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复兴,迎来引领国际经济学思潮的大师在中国辈出的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