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寄语:朗润园的7月初,正值国发院的毕业季,炎炎夏日,整个园子显得十分热闹。此次国发院校友部邀请到了国发院经济学辅修98级校友—王学永,开启了这一期的专访活动。整个访谈过程中,王学永校友的谈吐交流让我们感受到的不止是一种睿智与沉稳,更多地是一种真诚与幽默。无论是之前在央视的主编、制片人工作,还是之后走出体制自己创业,王学永对于新媒体与社会的独到见解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媒体人对于信仰的坚守与笃定。
王学永坦言,在修读经济学的时候挑战最大的学科是英语。因为初、高中一直都是学习俄语,进入北京大学后才开始自学英语,所以当时看英文版的经济学书籍会觉得有些困难与吃力。但即使如此,王学永还是十分感慨于经济学书籍中经济学大师可以用如此通俗易懂的话语将经济学理念解释清楚,享受着不断突破自我的快乐。
因为大学期间一直对传媒十分感兴趣,同时身处90年代传统媒体发展的黄金时期,王学永校友毕业后先后进入了外文局、新华社从事记者与编辑的工作。2003年中央电视台成立新闻频道,很多新栏目需要招人,王学永以此为契机进入央视,开始了漫漫12年央视媒体人的职业生涯。
虽然接触不同的栏目或多或少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但是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后,日常的工作对于王学来说变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流程化,而此时的内心也越来越难以回归平静。“因为总是在追逐新潮,做媒体的人不容易安静,会相对更加浮躁,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时间与工作碎片化,时间与精力总被一些闲杂的事情所消耗,所以当时我开始写书,记录、梳理我的一些想法及过往的感悟,努力寻找自己内心的平静”。对于王学永来说,写作可以让自己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下来。
在王学永看来,媒体的概念正在被改变与颠覆,现代的媒体更像是一种社会连接器,以此来建立信息的生态,而单独存在的媒体形式很少,所以在未来一切可能都是媒体、一切又可能都不是媒体。这样独特的大环境也使得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以及覆盖人群十分不同。“社会中并没有安稳的工作,所以最大的安稳是自己主动求变、跟上时代。而在央视这样的庞大体系下,栏目的创新、新想法的尝试会因为体制固有的惯性变得困难,所以我选择走出体制,自己创业”王学永坚定地谈到。
虽然创业的过程繁琐而辛苦,但是长期媒体行业经验的积累使王学永校友可以在面对挑战时很快调整,同时心态也会更加沉稳放松。王学永谈道:“在管理方面,其实所有的工作都是个人组织协调能力、判断力、合作能力的集合,创业也是一样,工作流程与要求十分相似;在内容方面,长期的电视台工作经历会使我在看待媒体现象时形成天然的最优预判,看到事件背后更多的可能性;在心理上,也会更加不怕辛苦,所以会相对更放松地享受创业的过程以及其带来的成就感”。对王学永校友来说,做媒体一定要有价值观,价值观不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更是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工作效率,树立自己的特色。
王学永校友谈道,其实焦虑一直存在,每一代、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迷茫与焦虑之处,所以最关键的是每个阶段把每个阶段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到最好、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不需要太多顾虑、过分焦虑。同时,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日常的生活中,与人为善、对任何人与事保持真诚与善意是最为重要的品质,这些品质可以使我们保持良性的社会关系,在关键的时刻得到帮助。
编辑:杨丹
更多经双校友风采:
从北大金融数学到福布斯排行榜--张一甲校友;
以梦为马,厚积薄发--王粒鉴校友专访;
兴致所至,心之所向--郝闯校友专访;
稳健前行,厚积薄发--冯雷校友专访;
初心不改,无问西东--王日臻校友专访;
重回朗润,初心依旧--李冀峰校友专访;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么博校友专访;
大胆前行,路在脚下--支正春校友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