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校友专访”由院公关部和校友部联合媒体人对校友专访。不仅展示校友风采,加深校友相互认知,也希望他们的故事为更多人带来启迪。
本期我们采访的是来自国发院MBA PT2007班李金龙校友。
李金龙:人生就是一场嘀嗒出行
“连续创业者”、“雅虎和谷歌的老将”、“滴滴的挑战者”、“北大国发院BiMBA杰出校友”……这一连串的定义,都是外界对李金龙的粗浅印象。从职业经理人转变为创业者,这一路走来,真正的李金龙更像是个为自己打造安全岛的战士。
从九年前的嘀嗒团,到如今的嘀嗒出行,李金龙和他的几位创业伙伴始终未改初心,致力于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便捷,自己也从中体验到了人生价值的实现,以及由此带来的那份使命感。
世上没有绝对的安全,惟一安全的是保持进取
2010年创业之前,李金龙曾先后在雅虎中国和谷歌中国任职多年,在互联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后,李金龙面临着人生选择,只因为觉得马校长太能“忽悠”,年轻的自己还不是特别的能够心领神会,于是他选择从雅虎中国离开。现在回想起来,他笑称,“这个选择是有问题的,后来马爸爸发了很多股票,如果不走可能早就财务自由了。”
2006年,李金龙拿着一份漂亮的履历,历经九轮、持续两个月的面试最终进入谷歌中国。在当时的互联网人眼里,谷歌是全世界最酷的公司之一。谈及初入谷歌的感觉,李金龙的眼中仍有光芒:“从第一天我就在想,这是我要待一辈子的地方。”
不过,这种兴奋只持续了不到一年。因为谷歌非常成熟的业务流程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使得李金龙只能成为这个机器的一部分。工作越来越深入,安逸也在滋生,“出差的时候,还会趁机打场高尔夫”,随着“越来越流程化的运营”、“接触面越来越窄”“身边优秀的同事比比皆是”。李金龙开始思考,他除了闭着眼睛拿工资之外,自己究竟还能从谷歌这样一个过于完善的平台上学到什么呢?管理抑或是缜密的体系?“自己又该如何快速提升,使得自己可以真正比肩身边这些优秀的同事?”
这让李金龙第一次萌发出想要继续学习深造的想法。一开始他并没有很明确的目标院校,想着“读一个MBA课程就行”,后来经朋友介绍,通过面试进入了北大国发院。李金龙回忆,当时的心情和进入谷歌是一样的,“那可是北大啊!”
如果说在谷歌的经历让李金龙收获了荣耀和专业化思维,北大国发院的MBA课程则给了他很多创业中的实战指导,尤其是系统层面的思考。
李金龙对于杨壮老师开设的领导力课程印象尤为深刻,他所在班级的同学大都来自企业中层,是完成目标型的优秀管理人才,不过也普遍缺乏战略性思维。杨壮老师在课堂上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能区分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吗?这给当时的李金龙带来了很大冲击。在后来的创业中,尤其是核心团队的搭建,“领导力”这一关键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力是你在团队中的影响力,是决定团队为什么会跟着你的重要因素”。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一领导力层面的问题。领导权是组织的,领导角色是由组织安排和调动的,但领导力永远是自己的。有领导力可以打造自己的组织。
2010年,李金龙的生活遇到一个颠覆性的变化——谷歌退出中国市场。这让他不得不思考:“连谷歌这么大的公司都不能带给我安全感,那我的安全感究竟来源于什么?”答案显然只能来自于自己,让自己保持进取之心。如果别人的公司靠不住,那就是自己做一家。如果一个人不安全,那就和兄弟们一起。
最终,李金龙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当年便与宋中杰(担任CEO)等人创立了嘀嗒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嘀嗒团创始团队中,宋中杰、朱敏、李跃军都曾在谷歌工作过。段剑波加入后,形成了五人团队,他们从嘀嗒团一直搭班到嘀嗒出行。
少跟对手硬碰硬,多和用户心连心
嘀嗒团最初所瞄准的是团购风口,在当时的李金龙看来,完全是为他们而准备的。虽然上线的时间略晚,不过他们通过快速扩张代理商队伍,一度做到了继美团、拉手之后的行业第三位置,但很快发现老一套的代理商模式是有问题的,很难长期可持续性发展,而美团较为扎实的直营模式更占优势。
李金龙他们敏锐地感知到这场战争已经没有胜出的机会,很快决定抽身而退。对于这段历时四年的首次艰难创业旅程,李金龙评价道:“我们当时是一群缺乏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的人。”
不过,这段经验成为之后嘀嗒出行的财富:团队要硬核、口碑要好、战略布局要清晰。
寻找第二个创业目标时,五人团想过很多方向,包括当时红极一时的O2O模式:上门送餐、上门按摩等项目,但最终都觉得并非嘀嗒团队最好的用武之地。
2014年,他们决定进军出行市场,真正触动李金龙他们的是公司员工的真实出行状况,“很多员工住得很远,有些在(三河)燕郊,每天清晨5、6点钟就要出门才能赶到北京上班。不少人都通过QQ群、贴吧、58同城等各种渠道找顺风车拼车通勤,这是一个很大的、真实的需求。”
2014年也正是滴滴和快的在出租车市场打得正凶的时候,李金龙他们没有大后台撑腰,而且也不想再犯从前的错误:和巨头硬碰硬。
当时恰逢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指导意见》,他们顺势进军巨头留下的空白:顺风车。
不过,投资人和公众都很担心他们的生存:“滴滴的业务已经很全面了,嘀嗒的存在还有意义吗?”“嘀嗒的市场占有率和滴滴差了那么多,会不会很快被淘汰?”“滴滴融了那么多钱,嘀嗒凭什么跟人家打?”
在李金龙看来,嘀嗒不紧盯滴滴肯定是错误的,大军压境的地方,你必须及时撤出来。但如果只盯着滴滴,那将是更大的错误。公司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基础都是用户需求,必须找准用户群体,尤其是用户群体的核心需求,把产品、服务和体验真正做上去。
滴滴的兴奋点在于快车、专车,出租车都只是他们起步的台阶,快车与专车的运力由专职司机构成,系统基于大数据直接向专车和快车派单,司机和乘客之间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而嘀嗒是专注于顺风车,顺风车的车主大都有自己的职业,分享空座也是顺路而为,系统通过路线匹配对车主和乘客进行撮合,由此车主和乘客之间就形成了平等互助的合乘关系,顺风车抓住了共享经济本质的同时,也和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谈及嘀嗒出行在战略上的突破,李金龙将之归功于在北大国发院所学的战略课程,“当时我这门课的成绩都是A+”。在战略课上,他学到最大的一点是“紧盯对手”,但要避其锋芒,绕开腹地。
在顺风车站稳之后,嘀嗒出行又把出行市场的供给与需求重新梳理了一遍,他们很快发现出租车市场的需求并没有真正得到满足。出租车需要大数据支持减少空驶率,但出租车公司本身无法提供这个服务,在滴滴平台上,他们的排序又相对靠后。提高出租车的运营效率,也是共享经济的应有之义,是道路使用效率的提升,只是这其中的商业模式需要认真设计。
嘀嗒很快找到出租车司机,并重新设计了产品。在做市场推广时,嘀嗒得到了出租车司机的普遍欢迎,用李金龙的话说,“这些出租车师傅都埋怨,‘你们怎么才来?’”
就这样,嘀嗒又捡到一个巨头丢下的机会。在北京让1万名出租车师傅装上APP,嘀嗒只用了15天,而当年滴滴与快的出租车APP之战用了一个冬天。当然,李金龙也清楚:这离不开滴滴和快的市场启蒙的功劳。
目前嘀嗒已覆盖了全国,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85个大中城市,与20个城市达成了战略合作,在所有进入城市的司机端覆盖率都达到了70%以上,其中不少城市甚至接近100%。今年6月,嘀嗒出行凭借优异的市场表现,获得了艾瑞咨询金瑞奖“2019最佳成长产品奖”,这是新经济领域最具公信力的奖项之一。在最新的《中国汽车科技50榜单》评选中,嘀嗒出行也成功上榜“2018汽车科技领先企业榜”。
嘀嗒出行正在收获外界更多的肯定。
当笔者问李金龙是否还会为当年离开雅虎后悔,或者为谷歌遗憾时,他笃定地回答:“人生就是一场嘀嗒出行,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在做选择时,你以为自己是自由的,其实是身不由己,是客观环境的多重原因让你不得不在当时做出那个选择。你的路走得对不对,很多时候取决于你是否遇到了好的伙伴,是否看到了自己想要的风景,甚至超出自己预期的伙伴和风景。毕竟人生最终的评定是你是不是实现了自己内心真正所想的价值,那才是出行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