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就要命”——要命的不仅是牙疼,更是想象中牙医把“刀枪剑戟”伸进自己口腔那一刻的心惊胆寒。
但,也总有些牙医,用温暖的话语、轻柔的动作、高超的医术令患者如沐春风。
朱全胜,就是这样一枚牙医界的“暖男”。
他大隐隐于市,这个“市”就是“星联口腔”,就在北京最繁华的CBD——朝阳区光华路上。
除了数码01大厦外竖立的灯箱,没有人会注意到高端商务区里的这家牙科诊所。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户外,星联口腔都像一个含蓄而端庄的大家闺秀,没有张扬,没有宣传,没有告白。
但星联口腔诊所内部却又像个欢快活泼、毫不做作的邻家姑娘。
展墙上,一个又一个不同肤色的笑脸汇聚成幸福的海洋,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让喜悦飞扬起来;即使是笑不露齿的一刻,爱意也跃然纸上。
原来,这家诊所会给客人在治疗后拍张照片留念,留住自己和家人开心而美丽的瞬间。
展墙旁边,是孩子的游乐区和画作展区。一个色彩斑斓的牙科诊所,就这样留在了他们童年的记忆中。
因为疫情而全副武装的朱全胜刚刚下了手术台,他的眼角还留有一丝紧张,但更多是见到自己老师的亲切。
诊所虽小,“五脏俱全”——成人诊疗室、儿童诊疗室、X射线室、隔离区,褪去繁华,整体风格“简约而不简单”。
当客人心怀忐忑地等待X射线照到自己口腔里的时候,耳畔却传来了欢快的乐曲声。烦恼随鼓点飘走,沉浸在钢琴与小提琴的奏鸣曲中,一次牙齿的大检查就悄然完成了。
“您看我们的诊所不大,但整体是请日本的设计师来设计的,考虑到了很多细节。比如,这个X光检查室就在诊室走廊的中部,这样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方便了客户,因为从任一诊室走过来距离都比较短。你知道,牙疼的时候,每一步路都很艰难。”
朱全胜说这段话时轻声细语,正如诊所的护士所言,“朱大夫总是满心呵护,有时说话太轻了,我们都要很认真很认真地听”。
朱全胜在北大国发院EMBA班上走的同样是“成熟、低调、有内涵”的路线。他在班级活动中很少说话,却眼角常带微笑,仿佛理解同学的每一分快乐与痛苦。
每一个来到北大国发院读EMBA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北大梦”,都希望能经世济民,大展宏图。但朱全胜却并不急于施展拳脚。
他更看重先把握整个世界和国家发展的大势,再顺势而为,不强求,不冒进,或许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全胜”。
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家不仅要在管理上精耕细作,更重要的是把握宏观改革变化的趋势,找准自己企业和行业的位置和方向。只有先做“正确”的事,再把事做“正确”,才能抓住时代变革之机,避免陷入投资的种种“坑”。
到哪里去看大势呢?
医疗改革在我国经历了一轮又一轮,虽然在“看病贵、看病难”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但很多体制固有的顽疾还有待解决。
下一步医改,路在何方?
就在朱全胜想着未来十年、二十年的事情之时,他的朋友、另一家牙科诊所负责人、北大国发院EMBA2014级校友刘向宏向他推荐了自己“亲测”过的学术殿堂。
“为什么一定要去——国发院?”
“看大势啊!”
读书期间,朱全胜和刘向宏一样,或听课,或参与讲座研讨,近距离地接触了很多国发院的智库专家,尤其是在医改领域掷地有声的刘国恩、李玲、周其仁等教授。
“国家卫健委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刘国恩、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李玲,让我听到了医改界不同的声音和洞见。”
“周其仁老师对医改的观点也给了我很大启发,尤其是那本《病有所医当问谁》。”
两年的读书生涯在毕业论文答辩中落下了帷幕。这个牙医诊所掌门人依然低调而亲和。
但是,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
“视野。”
回答依然很轻,又很重。
读书之前,他更多交流的对象是牙医界的朋友,无论是医学上的学术探讨,还是牙科诊所经营,朱全胜一直希望可以跳到行业之外,看看其他行业的经营模式、治理结构是否可以借鉴到牙科诊所的运营和发展中来。
来到北大国发院,来到朗润园,朱全胜有机会站在学者和其他行业的企业家、精英的肩上,一览众山小,看得更远,也更透彻。
“国发院EMBA的学生非常多元,我们班组织的班级大讲堂活动,同学们会做无私的分享。这样我们能够了解到跨行业的很多内部知识,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业可能的发展路径”。
“我原来想去做连锁模式,但根据这两年对整个宏观形势和医疗改革方向的判断,我认为现在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还要再等等。”
“读EMBA是要和同学寻找共同发展的机会。但如果一大笔钱砸出去,方向选错了,就会满盘皆输。”
“我们正在尝试诊所联盟的路子。医生合伙制的诊所,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医生的积极性,而且使业务更符合救死扶伤的本质,医生会更注重社区、客户中的个人信誉和诊所信誉,而不是资本所要求的的利润率、回报率。”
坚守医疗行业三十年,朱全胜有他自己的见解。
朱全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就读于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一家企业医院,很快上升到主任级别。2000年,不安分的他下海来到合资机构瑞尔齿科。十年历练,他再次走上新赛道,跳出“体制”,选择创业,选择直面经营与治疗的双重挑战。
厚积薄发,徐图大业,是其“智”;
坚守本心,从心出发,是其“仁”;
敢于放弃,敢于选择,是其“勇”。
智、仁、勇之外,他更“志于道”。
正是对道、势的求索,让他选择读书,关注大局,拥有大视野,让他知道在纷繁的实践中选择什么、坚持什么、放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