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 顶端访谈》赵波:激发市场活力,关键在于宏观政策形成合力
发布日期:2025-01-09 03:52 来源: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适时降准降息;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对2025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
今年中国经济将有何种走势?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将产生什么效果?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的目标如何实现?中国如何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冲击?
2025年开年之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赵波接受了顶端新闻记者专访。
赵波认为,2025年国内GDP增速将保持在4.5%-5.5%区间。消费市场将有所回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回升,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此外,区域协调发展将取得新进展,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谈宏观政策:关键在于货币政策能否有效配合财政政策
顶端新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这意味着明年的宏观政策基调发生重大变化。其中首次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的“双扩张”政策搭配,而且货币政策是由连续14年的“稳健”改为“适度宽松”。这个改变有哪些考虑?
赵波:宏观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需求不足与企业盈利压力。当前经济面临内需疲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提振市场信心。
二是降低融资成本与防范风险。当前要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特别是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顶端新闻:如何评价这个改变和可能产生的效果?
赵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有望形成“1+1>2”的效果。关键在于货币政策能否有效配合财政政策,真正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避免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对民营企业形成“挤出效应”。只有形成政策合力,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
谈提振消费:关注收入分配,推动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顶端新闻:对比最近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年度重点任务中,前两项的次序作了对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摆在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为何会有这一变化?
赵波:一方面原因是投资驱动模式效率下降。过去依赖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导致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单纯依靠投资已难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消费成为核心拉动力。消费取代投资成为我国过去10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然而,在产能过剩和通缩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提振内需成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
顶端新闻: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被认为存在很大的困难,如何才能完成实现目标?
赵波:首先,要关注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同时,推动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缩小收入差距。
其次,要稳定政策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主要是优化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的供给,提升服务质量,降低居民生活成本。通过长期稳定的政策,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第三,扩大消费补贴范围,激发消费潜力。将绿色家电、新能源汽车等纳入消费补贴范围,鼓励绿色消费和升级消费。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如线上消费、体验式消费等。
谈整治“内卷”: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和创新竞争
顶端新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部分,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为何会存在“内卷式”竞争?
赵波:“内卷”的原因可以归为三种矛盾。
第一种矛盾是供强需弱的失衡局面。在部分行业,例如光伏产业和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以及存货持续增加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种状况引发了生产性“内卷”,进而在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价值链上产生连锁反应,钢铁行业便是典型例证。这些行业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固定投资,只要产品价格能够覆盖可变成本,企业便有动力继续生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价格逐渐逼近平均成本,甚至会出现低于平均成本的情况。
第二种矛盾是科技创新乏力,产品同质化严重。过去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速从10%降至5%,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从5个百分点大幅下滑至1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已然成为经济增速放缓的关键因素,而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创新动力的不足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恶化。唯有创新,才能实现产品价格降低与利润提升的双重目标。同时,创新所带来的专利保护,能够增强产品的定价能力,有效避免价格加成率的下降。
第三种矛盾是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遭到破坏。政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生产活动维持在低效率水平,进而造成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局面。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设置各类壁垒。这些壁垒从过去较为明显的显性形式,逐渐转变为更为隐蔽的隐形壁垒。地方政府追求短期GDP增长,忽视长期效益,往往采用一些“以邻为壑”的产业政策。
顶端新闻:这种竞争为什么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无形的手”来达成一种均衡,却需要政府“有形之手”来干预?
赵波:从市场角度看,市场机制难以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需要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加强监管等方式,来纠正市场失灵。
从企业角度看,创新研发具有公共品属性,企业缺乏动力进行长期投入。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提供稳定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科技创新。
从政府角度看,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利益,往往采取恶性竞争和低价竞争策略。中央政府需要通过加强监管和考核机制,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避免“以邻为壑”的产业政策。
顶端新闻:整治“内卷式”竞争,对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怎样的切实作用?
赵波:一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淘汰低效产能、推动行业整合,将资源集中到高效率、高附加值的企业和行业,提升整体经济效率。
二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整治内卷式竞争有助于打破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为科技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三是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规范,推动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和创新竞争。
四是提升经济效率。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减少资源浪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谈楼市:将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
顶端新闻:当前,房地产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约占中国经济的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怎么看待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遇到的问题?
赵波:过去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主要出现三个方面问题。第一,房价与居民购买力脱节。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过高,远超普通居民的购买能力,导致住房需求被抑制。房价收入比(房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居高不下,有的城市甚至超过20倍。
第二,房企资金链紧张与债务风险。部分房企过度依赖高杠杆扩张,导致负债率居高不下。在融资环境收紧的背景下,房企面临流动性危机,甚至出现债务违约现象,如恒大事件引发市场连锁反应。
第三,政策超调导致市场波动。过去几年,房地产调控政策频繁调整,从“去库存”到“房住不炒”,再到“三道红线”,政策的不连续性加剧了市场波动。
顶端新闻:你对2025年及以后的房地产行业预期如何?
赵波:首先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从短期调控转向长效机制。未来政策将更加注重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频繁调整导致市场波动。同时,通过优化土地供应、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房产税试点等措施,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
而房地产市场也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房地产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
与此同时,住房租赁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
此外,房企融资环境将逐步改善,但监管层仍会严格控制杠杆率,避免系统性风险。
谈股市:强化对上市公司治理监管
顶端新闻:影响A股和信心的因素很多,政策是最重要因素之一。2024年9月下旬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当前的政策会对股市起到哪些作用?
赵波:首先是稳定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和财政政策的积极发力,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提振市场信心。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有助于稳定房地产行业,进而对相关产业链形成支撑。
另外是维持经济基本面增长。政策组合拳的推出,有助于改善经济基本面,为企业盈利增长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为股市提供基本面支撑。
顶端新闻:还有哪些亟待完善的地方?
赵波:首先要完善投资制度。要加强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升市场透明度。强化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监管,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打击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
同时要优化市场结构。推动注册制全面落地,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鼓励长期资金入市,比如养老金、保险资金,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韧性。
顶端新闻:从投资角度看,当前哪些领域是值得关注的?
赵波:科技行业,机遇与风险并存。
人工智能和芯片领域是未来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为行业带来巨大机遇。然而,激烈的竞争和快速的技术迭代,会使部分企业面临盈利压力,同时要警惕估值过高风险。
新能源行业,需警惕产能过剩。
光伏、风电和电动车等领域受益于全球能源转型和政策支持,前景广阔。但产能扩张过快可能导致供需失衡,部分企业或面临价格战和利润压缩。
传统行业,稳健配置的基石。
消费行业受益于内需复苏、促销费和消费升级,业绩稳定,适合长期持有。
谈民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顶端新闻:近年来,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尽管政策环境明显改善,但一些民营企业人士的实际感受与政策出台之间仍存在一些反差,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波: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时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政策红利未能有效传导至企业。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和监督机制,导致民营企业难以充分享受政策支持。
二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时面临门槛高、成本高的问题。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股权融资渠道有限。
三是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有待改善。政府、银行等机构在资源配置上未能完全做到一视同仁,民营企业往往面临隐性壁垒。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现象依然存在,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市场空间。
顶端新闻:有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赵波: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需要下决心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推动资源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通过统一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标准,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第二,推进民营经济立法。制定专门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障。通过立法规范政府行为,防止政策执行中的随意性和不公平现象。
第三,优化融资环境。鼓励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如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
第四,加强政策落实与监督。建立政策落实的考核机制,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民营企业。设立民营企业投诉和反馈渠道,及时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第五,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民营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强政府与民营企业的沟通,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提供精准支持。
谈外部形势:要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顶端新闻:2025年中国经济的最大变数是外需冲击,特朗普上任后关税政策冲击会有多大,是牵动人心的话题。您认为国内受冲击最大的可能是哪个行业?
赵波:国内受冲击比较大的,其一是高科技产业,半导体、人工智能、5G等领域可能面临技术封锁和供应链中断的风险。美国可能进一步限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出口和投资,加剧“卡脖子”问题。
其二是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如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可能受到关税壁垒和贸易摩擦的影响。全球供应链重组可能导致部分制造业企业失去市场份额。
顶端新闻: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赵波:首先,要加强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大对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投入,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支持企业建立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链韧性。
第二,推动贸易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要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拓展新兴市场。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的落地实施,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第三,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第四,加强政策支持与风险防控。政府应出台针对性政策,支持受冲击行业的企业渡过难关。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帮助企业提前应对潜在风险。
顶端新闻记者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