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红星新闻》专访黄益平:支持创新应该鼓励公平竞争,产业政策要有退出机制
发布日期:2024-03-18 10:42 来源: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去年“新三样”产品取得亮眼成绩,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时今年政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但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困扰。未来产业发展是否还会面临类似风险,从“新三样”到“未来产业”,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过剩局面?
近日,红星资本局就此问题采访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他指出,新三样做得特别好,但也迅速面临过剩产能之忧,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我们要坚定地捍卫我们参与国际贸易的权利,要维护一个公平、开放、公正的国际贸易体系,这毫无疑问的。但与此同时,过剩产能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过剩产能并不是新现象,在我们中国改革开放40年几乎是一直存在的问题,早期纺织业,钢铁行业都出现过,今天光伏也在面临类似的问题。”
黄益平总结为两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宏观不平衡,投资强劲,消费不足;另一方面就是行业层面。当好的产业兴起时,全国资源容易集中,短期内会引发产能暴涨。
黄益平指出,宏观层面来看,主要还是国内经济结构有待调整,投资很多,消费相对不足。“我们今天经常讨论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增长,将来应该由投资来驱动,还是由消费驱动,在我看来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两个之间应该维持一个相对的比例,你有足够多的投资去形成新的产能,但最好也有相应的消费需求来消化新增加的产能,这样的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
从行业层面看,黄益平提到一个现象,当有比较好的产品或产业兴起的时候,全国的资源都会往那几个产业集中,这样在短期内会引发这些产业的产能的暴涨,“暴涨的好处就是这个产业做起来了,缺点就是如果短期找不到很好的市场来消化这些产能,同样也会引发产能过剩的问题。”
黄益平指出,过剩产能的问题在不同行业之间一直游走,宏观层面的问题一直存在,但过去这并没有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原因是我们能够把很多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上消化掉,我们的出口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一直非常高。
为什么最近这个问题会变得很突出?黄益平解释,除了有地缘政治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已经从“小国经济”变成了“大国经济”,“所谓‘小国经济’就是你的供求关系的变化不会对世界市场造成根本性的影响,但当你变成一个‘大国经济’,我们增加或者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供求可能会比较大,有可能打破市场原来的均衡。”
黄益平建议,首先,在支持创新的时候,重点应该放在前端,也就是创新的部分,而不是更多的资源都在生产消费端,因为关键技术突破以后,后面的事情多让市场和企业家去做。“去支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不要去支持很多重复生产,这个是没必要的。后面就应该更多的让市场来做。”
其次,产业政策不要限制竞争,而要支持创新,鼓励公平竞争,对有一些所谓的卡脖子的领域或者技术,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克服这样的一些瓶颈非常重要。“支持的就是创新活动本身,谁想做都可以,但是就看你谁有能力来做。”
再次,产业政策要有退出机制,在有一些领域技术已经突破了,企业已经可以生产了,不要无限制补贴下去。
第四,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在支持创新发展的时候,要算“经济账”。“不要盲目跟着一个方向,集中在几个小部分领域,我们的创新应该更加广泛和普遍。”他建议,除了政府买单的以外,剩下都应该算“经济账”。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