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院学术下午茶系列讲座|李想:金融科技与货币政策传导

发布日期:2024-01-04 02:40    来源:

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发展研究院开始推出学术下午茶系列讲座,旨在促进国发院师生内部跨领域交流,鼓励老师们分享新的研究想法,促进思想的交流和潜在的学术合作。本次下午茶是2023年秋季学期的第十二次活动,于2023年12月25日下午1点至2点在承泽园333教室举行。本次下午茶讲座由国发院张丹丹老师主持,由国发院访问学者、北大数字金融中心特约研究员、德国哈勒大学与哈勒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助理教授李想老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金融科技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分享。

李想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金融科技(FinTech)的含义,即在金融服务中使用信息科技。近年来,大科技金融(BigTech)所代表的金融创新规模日益上升,同时传统银行也开始积极应对这一发展。同时,货币政策的传导有效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包括银行贷款、企业信贷与投资、家户消费、风险承担等等。据此,李想老师提出了研究问题:金融科技和货币政策之间如何互相影响。金融科技是否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面对货币政策冲击,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银行的反应又是否存在不同?

李想老师从理论推演入手,先为大家展示了可能存在的关系:一方面,由于金融科技会放松金融约束、利用监管套利、与传统银行竞争减弱市场集中度,从而金融科技可能会削弱货币政策的传导;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科技可以修正市场摩擦,同时金融科技更不依赖于长期关系,对风险承担-风险偏好也更为敏感,因此金融科技可能会加强货币政策的传导。

随后,李想老师介绍了其与合作者针对这个主题所展开的实证研究。首先,在宏观维度上,使用省级层面金融科技信贷使用衡量金融科技,并用各省份与杭州地理距离和人口结构作为工具变量,再结合基于M2的货币政策冲击,李想老师的文章采用交互面板向量自回归的方法发现金融科技整体上会削弱货币政策对GDP、物价水平、银行信贷、和房价水平的传导。金融科技信贷对融资约束的放松、相比传统银行的监管套利、以及与传统银行的竞争是潜在的影响机制。

其次,在微观维度上,传统银行面对来自大科技金融企业的竞争时,也会愈加注重自身科技水平的提升。李想老师的文章为此构架了理论框架,并利用42家上市银行的数据,提出基于专利申请数据来度量银行的科技创新并进行实证检验。其研究发现传统银行与贷款相关的科技创新,可以通过降低银行对于贷款的监测成本,增强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

最后,李想老师研究了面对相同的货币政策变化,大科技信贷与传统信贷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的区别。其研究采用了网商银行与传统银行对34万家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数据,通过控制信贷需求,发现大科技信贷比传统银行信贷在广延边际上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更强,原因在于大科技信贷在信息、监测和风险管理上的优势。在场师生随后从金融科技和宏观政策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李想老师也在讲座的末尾提出了诸多未尽的研究问题,比如高频数据中的货币政策度量、金融科技监管、大科技平台的信息匹配、市场力量、价格波动、跨境资本流动等,为大家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研究启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