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院学术下午茶系列讲座|姚洋:新时代与中国经济学研究

发布日期:2023-11-28 11:01    来源:

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发展研究院开始推出学术下午茶系列讲座,旨在促进国发院师生内部跨领域交流,鼓励老师们分享新的研究想法,促进思想的交流和潜在的学术合作。本次下午茶是2023年秋季学期的第九次活动,于2023年11月27日下午2点至3点在承泽园333教室举行。本次下午茶由姚洋老师主讲,题目为《新时代与中国经济学研究》。姚洋老师从历史视角出发,系统性梳理了新时代的经济社会逻辑,并展望了中国经济学者未来的研究方向。讲座讨论氛围浓厚,轻松愉悦,教师座无虚席,与会师生在交流中获得了丰富的学术灵感碰撞。


下午茶现场座无虚席

进入正题之前,姚老师首先介绍了选择这一报告题目的背景。这一方面来自数年来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来自新时代对经济学者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号召。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呼吁新的理论,如何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框架,如何解释新时代的诸多新现象和问题,是未来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姚洋老师首先简单梳理了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历程。姚老师强调,百年现代化的核心命题始终是救亡图存,在波折中有其历史规律。在实践和思想中,存在着四个阶段的周期循环往复:早期探索—思想觉醒—展开期和矛盾碰撞—针对展开期矛盾的总解决。在四个阶段中,中外思想经历着排斥、接纳、冲突、融合的循环。

现代化的第一个周期大约为19世纪中期到新中国成立。洋务运动是早期探索的代表,其目的在于建立自主的工业基础,接受外国技术和人才,但拒绝外国资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是思想觉醒的代表,象征着对外来思想的接纳,以及从制度到文化的全面革命。之后的二十年里,中国进入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展开期,马克思主义引入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代表了新一轮的西风东渐,而国共合作与分裂背后则象征着外来思想和本土思想的激烈碰撞。最终,展开期爆发的思想和社会矛盾通过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得到总解决,周期以新中国的建立告一段落。

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现代化进入第二个周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完成土地改革、妇女解放、国家建构、工商业改造等革命任务,并在教育普及、医疗保障等人类发展方面取得惊人进步。阿马蒂亚·森曾肯定道,中国和印度在人力资本方面的差距,是两国开放后经济疼否差别的重要渊源。经历社会主义探索后,中国迎来第二次觉醒,这集中体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社会各界成功凝聚起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共识,中国共产党通过吸纳务实主义、选贤任能等传统政治思想和组织理念也回归中国。随后,亚洲金融危机到2017年前后进入新一轮问题凸显、思潮碰撞的展开期。一方面,中国成为“常态”的发展中国家,腐败、官商勾结、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并成为社会核心矛盾的部分,党组织面临涣散问题。另一方面,金融、教培等领域出现过度市场化的倾向。与此同时,学术界的话语权被西方主导,研究者失去制定自己问题的能力。正如周其仁老师在十年前指出的,大象难以藏身树后,中国的经济体量难以被世界忽视,而现代化进程中萌生的矛盾同样难以被忽视。

因此,新时代的本质是第二个周期的总解决阶段。从内部环境来看,新时代目标在解决改革开放后展开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其一,在政治领域开展反腐斗争、重建党中央权威、打破官商联盟,实践中的金融领域反腐、平台经济反垄断是其中代表。其二,在经济领域,矫正过度市场化、降低经济对债务的依赖、防止过度金融化,这集中表现为整顿教培行业、化解地方债问题、以及整顿房地产和金融业整顿。其三,在社会领域,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其四,则是建立自主的知识和话语体系。从外部环境来看,新时代伴随着世界新的收缩期,这意味着矫正九十年代后、上一轮超级全球化带来的问题。这在欧美国家表现为重建工业化、反思移民政策、宗教复兴等政策潮流,在中国则则表现为调整经济导向、建立自主知识体系等等。

与会师生聆听姚洋老师报告

总解决阶段伴随着中西思潮的融合和变革,姚老师据此提出了新时代思想体系的两个目标。一是“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目标是实现党的理论转换。当下尚未有完善的理论范式来解释中国现实,“两个结合”对于意识形态之争,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话语权之争。二是“通三统”,这一概念最早由甘阳提出,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自由主义三支思潮实现融合,进而助力完成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在社会问题凸显、思潮转变的总解决阶段,经济学者应该做什么样的研究?姚洋老师提出了几点思考。其一是设立中国自己的议题。伟大的经济学理论都来自对时代的回应,中国的经济社会现象中可以诞生出中国自己的经济学一体。其二是从中国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高度思考,发现对中国有用、对经济学有用的大问题。具体而言,经济学研究可以呼应四类问题。第一,展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逻辑,例如中国的现代化如何发生;第二,揭示中国经济成功的逻辑;第三,解决困扰中国经济运行的大问题,例如贫富差距;第四,从新现象发现新问题,例如对数字经济、新能源行业的研究。随后,姚老师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以新政治经济学为例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新政治经济学揭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新时代中,新政治经济学有三个方向值得继续探索:一是从选拔制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治理中的贤能主义和裙带主义;二是聚焦政府组织的运行逻辑,从组织经济学的视角发掘规律;三是把政治经济学和宏观、金融方面的重大问题结合,探究政府干预的内在逻辑及其对宏观和金融系统的影响。除此之外,姚老师也对一些政治哲学层面的衍生研究,例如儒家政治和中国当代政治体制、儒家自由主义、儒家和共同富裕进行了介绍。

新时代呼吁着新的中国经济学研究

在与会师生热烈的掌声中,本次下午茶分享会圆满结束。参会师生对新时代的经济学研究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和姚洋老师围绕基层组织与国家建构、学术话语体系和叙事框架、学者理想和现实困境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讲座虽在下午三点结束,与会师生却热情不减,在享用茶歇之余,仍然热烈讨论着对经济学研究的思考。

文字撰稿:赵家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