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英文版报告在美成功预发布

发布日期:2020-01-15 12:05    来源:

2020年1月10日上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联合撰写的《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报告(下称《中国2049》报告)英文版在美国华盛顿预发布。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国会、国务院、商务部、国防部、参议院、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等机构,乔治城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高校,以及布鲁金斯学会、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知名智库与企业,以及李侃如(Ken Lieberthal)、尼克拉斯·拉迪(Nicolas Lardy)、迪沃德瑞克·麦克尼尔(Dewardric McNeal)等美中问题资深研究专家等200多位代表参加。BBC、Bloomberg、凤凰卫视、南华早报、日本共同社等媒体对发布会进行了报道。

中美两国的顶级智库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并同时发布中英文研究报告,近年来还是第一次。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主持会议开幕

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首先致辞,他表示《中国2049》是布鲁金斯学会首次与中国知名智库开展系统合作和深入研究的重要成果,对改善美国各界对中国经济的客观认知,增进中美双方知识交流将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代表联合课题组对《中国2049》报告主要成果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进行了简要介绍。

 

发布暨讨论会由上下两场专题研讨环节组成,分别聚焦未来三十年中国国内经济挑战:老龄化、环境和新的增长模式,以及及新的外部挑战:改变贸易结构、技术竞争和全球秩序。

 
第一场专题研讨环节(从左至右:David Dollar、雷晓燕、王勋、王敏、徐晋涛)

第一场专题研讨环节,由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报告主编之一的David Dollar主持。来自中方的代表北大国发院雷晓燕教授、王勋研究员、王敏教授以及徐晋涛教授分别从“老龄化与人口结构转型”、“增长收敛与前景预测”、“城市化与居民消费”、“环境与可持续增长”四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与现场参会嘉宾进行了互动。

 

 
第二场专题研讨环节(从左至右:Mireya Solis、黄益平、Peter A. Petri、Eswar Prasad)

第二场专题研讨环节,由亚太贸易架构师 Mireya Solis 主持。北大国发院黄益平教授,布鲁金斯特约高级研究员、布兰迪斯商学院教授Peter A. Petri,布鲁金斯特约高级研究员、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Eswar Prasad分别从“中国金融改革”、”国际技术竞争”、”人民币国际化”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与现场参会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https://www.brookings.edu/events/china-2049-economic-challenges-of-a-rising-global-power/


《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报告

《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报告由国发院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联合课题组历时一年多共同研究而成,课题由国发院院长姚洋发起并组织,布鲁金斯学会的杜大伟(David Dollar)是美方协调人。报告的英文即将由布鲁金斯学会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个研究的大背景是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目前看来,达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应该是个大概率事件。我们这个研究更加关注“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中国能否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联合课题组由来自中美两国的多位学者共同参与,从十五个不同方面展开研究,所有的分析综合在一起共同回答三个问题:即中国过去四十年经济成功的原因、未来三十年的新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政策建议。

根据报告的预测,中国大概在2025年前后会达到世界银行的高收入经济体的标准。2030年之后,中国的经济总规模可以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2049年时,中国经济增速有可能放缓至2.7%-4.2%,那时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人均GDP已经变成美国的三分之二,可以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

未来三十年,中国将面临低成本优势丧失、人口快速老龄化、全球化政策反转、环境与碳排放压力等挑战。为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跃入高收入国家、实现高质量增长并成功与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本报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    终结“双轨制”的改革策略,尽快减少甚至消除政策扭曲,真正实现 “竞争中性”,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第二,    主动积极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取消生育限制,建设良好、充裕的老年与幼儿护理设施,加强对妇女的职业保护,鼓励生育。

第三,    保护知识产权、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改善诸如补贴与国产化率等产业政策工具,建设基础设施,消除政策障碍,支持创新与产业升级,并充分重视对国际市场的溢出效应。

第四,    公共财政的重点应从支持经济稳定转向提高经济效率与改善收入分配。通过增加划拨国有资产、推迟退休年龄等措施平衡养老账户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缩小不同人群养老金的差别。

第五,    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大力推进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改革,改革监管体系,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

第六,    彻底打破城乡长期分隔的局面,取消户口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的产权安排,支持农民工市民化,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

第七,    采取市场化的政策手段,比如征收污染税与实行碳排放交易,让中国经济走上绿色与低碳排放的发展轨道,提高生产与生活的质量。

第八,    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开放政策,明确进一步开放的承诺与时间表,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在与国际经贸体制互动过程中,灵活处理发展中国家身份和国际角色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