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卓、周鼎: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

发布日期:2025-09-30 11:03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第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正视差距、加倍努力,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当前,人工智能(AI)作为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力量,正加速重构全球竞争格局。随着AI技术迭代不断深化,全面推进AI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主导权的重要抓手。

把握重大战略机遇

全面推进AI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是占领科技创新先机、赢得全球竞争优势的战略支点。AI作为新一代通用目的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其产业化与全要素渗透构成国家竞争新范式的底层驱动力,深度推进AI发展不仅将实现生产力跃升,更能通过核心算法、算力底座与场景落地形成的技术领先,在创新链中占据高端环节、掌握主动权,进而重构国际规则制定权与价值链位势。

全面推进AI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是重构产业生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AI技术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如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金融等,推动传统产业快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性跃升;另一方面通过与量子科技、基因生物等其他前沿技术相结合,催生出一系列战略性新兴行业和未来产业,加速构建更加智能、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

全面推进AI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将打造全球合作、造福人类未来发展的国际公共产品。AI全球治理关系全人类命运,我国作为AI大国,正积极开展AI多边合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加快推进AI伦理规范、技术标准、法规体系等方面的统一互认,推动全球AI发展迈上更高水平。

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巨大,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广阔。在产业方面,我国已基本构建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AI产业体系,预计我国AI市场到2026年将超过19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9.6%,但还需警惕供应链韧性下降、技术生态分裂、国际市场份额流失等风险。在企业方面,我国已在AI领域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0余家,占全球AI产业规模约1/10,但不乏出现行业资源向头部企业倾斜,挤压初创企业生存空间的情况。在场景方面,有数据显示,我国生成式AI当前应用率高达83%、居全球首位,AI“头雁”效应正全方位赋能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各个场景。

重塑AI发展新范式

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与应用场景纵深优势,需在产业基础强化、企业组织优化、场景深度开发三个方面一体发力,系统塑造AI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产业基础强化,构建AI发展体系。应从产业园区、产业链、产业集群三个维度协同推进AI产业发展,构建多层次的发展体系。打造产业园区“点”的突破力——依托国家高新区、国家经开区等国家级产业园区,聚焦核心软件、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关键领域布局建设,根据比较优势推动相关产业领域重点突破。塑造产业链“线”的穿透力——上游依托国家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等加强芯片研发制造,中游以产学研协同着力发展大模型、智能体等核心技术,下游通过“揭榜挂帅”打造标杆应用场景,形成从硬件支撑、技术研发到行业落地的全产业链。锻造产业集群“面”的辐射力——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区域载体,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式的跨区域协同网络,核心城市聚焦基础算法研发和高端人才集聚,节点城市重点发展垂直领域应用技术,周边城市提供算力支持、数据服务和制造配套,“串珠成线”“聚链成群”推动AI产业发展。

企业组织优化,打造AI梯度生态。构建“引进来”与“本土培育”相结合的AI企业双轮驱动体系,通过梯度引育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搭建全球资源对接平台——支持全国重点地区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大引进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企业总部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完善“本土化—全球化”协同体系。强化领军企业带动体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夯实基础模型底座,通过“以大带小”机制向中小企业开放大模型技术平台和能力,形成我国AI企业开源“集团化”作战的新优势。打造初创企业孵化生态——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广实践“政府创新+民营助推+人才支撑+资本加速”的混合型孵化模式,以政策和金融工具“双赋能”为AI初创企业实现技术、资本与市场的精准匹配。

场景深度开发,激活AI应用引擎。AI场景建设是推动技术落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需要构建“数据开放—场景赋能—生态协同”的良性循环体系。政务数据智能化利用——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鼓励各级政府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探索“政府监管+市场化运营”模式,明确权属及收益规则,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数据供给。国有企业场景开放共享——深化落实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鼓励各级国有企业围绕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高价值场景,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加大采购力度等方式,强化与各类AI企业合作。行业智能体应用落地——编制“智能体产业图谱”,开展先进制造、视听文创、家居消费等领域智能体应用示范行动,鼓励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组织推广智能体场景化应用,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智能体。

总之,要全面推进AI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以产业、企业、场景三位一体构筑发展新优势,牢牢掌握AI未来发展主动权。

(作者黄卓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鼎系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智库中心主任助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