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贸易在产业链中的作用

发布日期:2025-05-08 02:37    来源:

 

贸易在国际供应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贸易,一国对他国产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各国相互成为供应链的一环。近期,美国政府试图用关税政策促进制造业回流,这可能改变国际贸易格局,对世界产业供应链发生重要影响。如果关税通过谈判不能大幅度降低,美国可能面临产业链的缺失,从而可能引起通胀;中国则可能面临供给能力的过剩和就业压力,需要进行长期性的调整。世界各国都需要对供应链的现状和可能的变化做出分析和判断。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对世界供应链的现状和可能的变化做了一点初步的分析,供参考。本文使用Eora26的2015年26产业188国投入产出表。[1] 这种世界投入产出表按国家(或地区)-产业(26产业)分类,包括各国各产业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的数据。中间使用表中对角线数据表示各国国内投入产出,非对角线数据为经过调整的贸易数据。这种世界投入产出表为观察国际贸易在产业链中的作用提供了一种途径。原则上,研究者可以使用各国投入产出表和各国各产业贸易数据自行编制世界投入产出表,但需要大量数据收集和调整,Eora26给我们提供了一份现成的数据(尽管存在一定的误差)。2015年的数据大致代表贸易战以前的情况,进一步研究可以与更近期的变化进行对比。

 

图中,横向为产出,纵向为投入。白色区域为国家或地区组内投入产出,白色为组间供给与需求,实际上是经调整的国际贸易。为处理方便,本文把188国26产业数据加总为11个国家或地区组、7个产业。其中国家和地区包括西欧、美国、其他发达国家(包括日、韩、澳大利亚)、东欧、中国大陆、一带一路亚洲大洋洲、一带一路非洲、一带一路美洲、其他等。7个重新组合后的产业为:农业和采掘业、轻型制造业、重型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和再出口。根据以上数据,本文计算了各国各产业的供给系数。供给系数是国家P对国家Q所提供的产品i占国家Q所使用的所有i投入品的比重。从供给系数可以观察到本国和其他国家的供给在一国供给中的份额。供给系数的分析表明:
(1)国内供给占各国各产业供给的大部分,贸易所提供的供给相对较小。
(2)中国制造业对所有国家组的供给都占中等程度显著的稳定的比例,其中供给系数超过5%的包括对美国重型制造业,对其他发达国家轻型制造业,对亚洲和大洋洲一带一路国家轻、重制造业。
(3)美国在其他国家组供应链中的地位处于中等稍偏低程度,大于5%的包括对其他发达国家的重型制造业和对一带一路拉美的重型制造业。美国对一带一路拉美国家的重型制造业的供给系数超过10%。美国各行业对中国的供给系数都较小。
(4)西欧对东欧的轻重制造业、石化产品的供给,对一带一路亚洲、非洲、拉美重型制造业的供给系数都超过10%。西欧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重型制造业和石化的供给系数也大于5%。
(5)其他发达国家对美国农业和重型制造业的供给超过10%,对中国重型制造业的供给超过5%。
  (6)一带一路亚洲大洋洲国家的农业和采掘业对其他发达国家,一带一路非洲国家的农业和采掘业对西欧,一带一路美洲国家农业和采掘业对美国的供给系数较大,反映了区域之间的传统联系。
(7)从供给来源看,中国来自其他发达国家的重型制造业超过5%。
(8)美国来自西欧的重型制造业,来自其他发达国家的农业和重型制造业,以及来自中国的重型制造业所占份额较大。如果具备条件,可以计算更近年份、使用更详细的国家分组和产业分组来计算供给系数,并和2015年的供给系数进行比较,以发现贸易战的影响。

在计算供给系数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又计算了世界投入产出的列昂惕夫逆矩阵。列昂惕夫逆矩阵表示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加入国际供给的列昂惕夫逆矩阵使用供给系数矩阵乘以各国的直接消耗矩阵取得。[2]使用列昂惕夫逆矩阵第j列之和除以列和的平均值,我们可以得到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表示某部门最终需求变化1单位对各部门生产的波及程度。作者在这部分研究中将数据分为西欧、美国、其他发达国家、中国和其他5组。分组可能影响国家或地区组的相对重要程度,从而影响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1)美国、中国、其他发达国家的各部门的影响力都高于平均水平。其中,中国各部门的影响力高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
(2)美国各部门中,服务业和农业的影响力较高。
(3)中国各部门影响力最高为轻型制造业,但各部门的差距很小。中国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较大,是由于中国占世界中间产品生产的较大比重,对中国很多部门的需求的变动可能对其他国家、其他部门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望未来,由于美国制造业回归需要时间,在一段时间内美国的供应链可能出现空缺。中国需要综合考虑需求量、成本等因素和目前的供给系数、影响力系数和其他指标,寻找国内和国际的替代产业。系数较低的地区和产业的可能的替代成本较高,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文献

Eora, Global Supply Chain Database, n.d. https://worldmrio.com/.

Lenzen M, Kanemoto K; Moran D, and Geschke A (2012)  Mapp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world econom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6(15) pp 8374–8381. DOI: 10.1021/es300171x

[1] 这是比较接近年份的免费数据。

[2] 供给系数矩阵是由国家p向国家Q的供给系数的对角线矩阵组成,直接消耗矩阵是块对角矩阵,其对角块是国家Q的直接消耗矩阵。供给系数矩阵与直接消耗矩阵相乘,用单位矩阵减二者乘积,求逆矩阵得到列昂惕夫逆矩阵。

作者:张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返聘教授)。张帆教授的研究领域为产业组织、国际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