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R04级奖学金班学员学期小结

发布日期:2007-07-23 10:34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作者简介:罗弥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04级学生 CCER04级奖学金班学员 已入选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7年暑期夏令营

   该文为罗弥同学本学期奖学金班小结,希望可以对双学位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提笔前,翻了一翻在奖学金班第一个学期所写的总结,满眼都是发酵得好像要溢出来的激情,却感觉不到踏实;又看了一看上个学期的总结,那时的文字已很不一 样,那种膨胀感已被拉成了丝,又薄又淡,却有弹性而不会断。于是由衷希望每个学期的自己能够拥有更多沉淀,且永存那种对经济学研究淡而韧的激情。

    这个学期在中心上的是三门课,汪浩老师的《产业组织》,李玲老师的《公共财政学》,姚洋老师的《发展经济学》。一个学期修完,我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课。

    《产业组织》是一门看起来有点枯燥、实则非常实用且有趣的课。最初选它 完全是出于凑数,上到一半我才开始庆幸当初没有退课。开始的一个月对于中级微观基础知识的重复强调不免枯燥,因此使得不少同学中途退课。我后来才发现,这 门课的系统性很强,而且里面有很多不大不小的模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太多经济问题。这学期中级微观的一位助教(大概是贾坤)所写的那个引起轰动的关于小论文 的帖子,里面所提出的十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部分都可以用产业组织中的理论解释。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觉得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就像小孩子第 一次玩游戏那样有趣。

    说实话,《公共财政学》不是很有趣,但是它是一门不得不学的基础课,其理论本身对于经济学也很重要。其实我应该在一年前就修这一门课,对后来的学习研究应 该会很有帮助。由于对知识本身失去了那种令人振奋的兴趣,上课的时候我常常对李老师所谈的“题外话”入迷,幸好她每节课都讲了很多这种有趣的内容。同时我 也花了很多时间在那份课程研究上,可以说它对我而言有点像是第二个“校长基金”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作研究总是很愉快的。我也很高兴又碰到了江宇学 长作助教,再次为他的认真负责及对学术的热情所倾倒。不过,江宇学长和我说,他在本科时最着迷的课也是《产业组织》!

    《发展经济学》是导师的课,而且是我最感兴趣的领域。由于各种原因,我 花了很多时间在这课上,譬如因为要帮姚老师整理课本的书稿而很认真地做笔记(当然也是为了好好学习课堂知识!)。由于缺乏系统性,发展经济学也真的挺难学 的。可是,我觉得从这门课、或者说从姚老师身上学到的更多的不是经济学知识,而是经济学学习的方法,以及对于经济学本身的态度,类似于一些接近哲学范畴的 问题。也许这是因为他是我的导师。我和这门课课程论文的搭档、同是奖学金班的孙鹏飞在学期末有过几次关于经济学本质的争论,其中心起源于姚老师发表在《读 书》上的《经济学的科学主义谬误》。其间有那么几次,由于质疑经济学本身的科学性及其它一系列问题,我不禁对经济学有些绝望。后来和柴桦及其他几位学长畅 谈之后,才慢慢重新认识了一个新鲜的经济学,有蛇蜕皮的感觉。现在的我比较认同姚老师对于经济学本质的看法,它由于自身研究对象——人的选择的非严谨性而 不可能类同自然科学。我们需要在学习研究中避免“科学主义自大症”,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在其语言逻辑的精确及完整。经济学更像是给人们讲述短期历史中的故 事,在这点上它有点像历史学。能够有这种认识层面的收获,让我觉得很兴奋。当然,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我仍需要更加努力地去体会,希望能早日有新的思想进 步。

    本学期我还在数学学院修了《常微分方程》,在经济学院修了《随机过程》。前者对于经济学的贡献也许在于其实用性,数学层面纯粹的美也让人很愉悦;而后者又 像是讲故事的另外一种方式,也很有趣。我还在中心全程旁听了沈艳老师的《高级计量经济学II》,有不少地方还不是很听得懂,但有利无弊。

    在研究方面,我和其他三位同学所作的“校长基金”课题在“挑战杯”上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本人也借助此篇文章在本科生“学术希望之星”上取得了优秀 奖。我觉得自己已较熟悉经济学研究的整体方法,进一步认清了计量分析中的一些本质问题,是一个好的开始。姚老师那边的助研工作也进展顺利,我在学期中帮助 他完成了移民子女基础教育相关一系列问题的文献综述,暑假中也在帮助他作世界银行一个项目的相关研究。

    总的来看,本学期的学习研究比较顺利,与上学期相比有一定进步。我希望自己能够再接再厉,逐渐在经济学领域更上一个台阶,也一定会如此做到。八月底的中心夏令营将是一个检验与收获的机会,也希望自己能够发挥出色,争取能在中心继续学习三年,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