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项目展开 / 收起
教学项目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第六届西点军校领导力论坛感想——席可颂
发布日期:2018-06-28 09:46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首先对北大国发院能够给我这样的一次机会表示感谢,特别荣幸获得这次机会在三月末参加美国西点军校由宝洁集团前总裁罗伯特·麦克唐纳先生举办的McDonald Conference for Leaders of Character 2018(MCLC)。去的路程赶上纽约暴雪一波三折,但当踏上返程回北京的航班时,却着实感受到沉甸甸的收获。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Making Ripples: Character, Ideas, and Teams”,参与会议有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60多名学生代表。主办方邀请了来自各行业的领袖分享他们的经历和观点,并且作为导师分别带领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
与会代表合影
作为一名研读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学生,我一直对人类行为的决定和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次我带着很多疑问前去参会,比如我一直相信人类的本性无善恶之分,关键是环境(某种意义上也就是社会中的制度)决定了人类行为。曾去过两次美国,在旅行中感受过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东方的集体主义的诸多差异,尤其是中美之间的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会在西点这样一个军事院校体现几何呢?个人主义是会被强调服从的军事集体压制还是被强势的军事力量所放大呢?而他们又是如何看待领导力以及价值观背后的文化差异呢?
西点作为美国陆军军官学校,本身就非常重视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很多学生每个暑假都参与各种实践及军事训练的科目,到了第三、四年就可以完整地领导团队,而且在凭借优秀表现中获得绶带荣誉,进一步激励其形成领导行为。临别时我的组长社会学系大四学生Nolan写的赠言中就提到“感谢你成为我走向officer之路上的重要亲历者和见证者,愿和你继续保持联络去更新对于世界的看法”,超越友谊方面的领导信念让我更感叹于西点的独特培养路径。西点的教授在演讲中反复强调自己有责任为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把关,帮助其形成可以一以贯之、影响一生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未必在带队伍的实在层面,而是在对别人产生思想、观点方面的碰撞和引领。西点同学把乐于分享的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老师、学生、工作人员友好地解答关于他们的各种疑问。也许西点的学生不如藤校的学生更博学、更国际化,但是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微笑和自我认同就是西点的名片。
我们组的合影
美国大学大多非常重视体育,这点非西点独有,但在西点表现得尤为明显,校园里大型体育场、体育馆可以满足学生日常训练比赛的各种需求。春寒料峭的校园里,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参与长途拉练的全副武装的新兵,除此之外,更多学员自愿早起晨练,身着短袖短裤在雪地长跑,强健的体魄让人艳羡。积极参与体育的氛围也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每个宿舍楼里都挂着学生参与NCAA等比赛的精彩照片,很多房间门口的展板骄傲地挂着主人在运动场上获得的荣誉证书。反观我们的学校,高规格的比赛参与范围都局限在特长生中,运动会、杯赛、联赛观众寥寥,日常健身也需要靠打卡的方式强制监督。目前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氛围和蔡先生百年前所言“完善人格,首在体育”相差甚远,这些也许为日后大家的多元发展埋下了隐患。太多人短视地注意当下考试、实习的竞争力而忽略长期的身体锻炼,这可能是中国发展现阶段的必然,但也可谓一种悲哀。西点的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学生们体魄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强化大家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高高挂在主体育场西点校队队服下的大型标语“Beat Navy”、“Beat Air Force”,看到它们,仿佛就见到了校橄榄球队奔跑时万众欢呼的场景和背后生生不息的体育精神。
两天密集的演讲中的很多观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会议三个话题,Character-Ideas-Teams,在我看来是一个由虚入实的过程。
在树立领导的角色层面,McDonald强调要确选择“艰难的正确”而非“容易的错误”,会后的小组讨论中大家帮助我理清什么才是“艰难的正确”而非“艰难的无意义”,这在于你树立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是基于自己的满足而非他人的标准,并且知行合一地实践它。在耗费精力的跋涉中,其实也能够身体力行地感染更多人,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不断发现问题真谛的过程。
我和Bob McDonald的合影
对于营造形成创新想法的环境,我们最应该坚持的是多样性,也就是在树立组织的管理意见时要让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人都参与。比如一个团队切不能都是西点出身的将军,还要有女性、少数族裔和其他专业的学者,这能帮助发现某种策略的细微不足之处并不断调整,相当于避免群体极化并分散决策的系统性风险。关键就是形成敢于和权威说“不”、可以自由分享不同观点的环境(这也正是我在西点所观察到的),这可以帮助形成很多有建设性的讨论,也可以让别人因为你的道理而非你的地位高而接受你的论点、
当将观点分享给更多人时,别人的动机被唤起,从而被吸纳到你的身边、持有类似的立场并愿意和你共同思考问题,这种责任感激励着每个参与者不断提出有效的建议,这是我所知的ideas产生体系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有一点让我存疑的是“政治正确是否真的能提高效率?”。如果一个团队为了实现“多样性”而忽视成员的专业性,这显然会颠倒问题的本质。
构建团队方面,我们组的导师Anderson非常强调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喜欢打猎和高尔夫,每年都会到阿根廷、南非的丛林里度假,他也认为只有领导者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让团队也能做到健康的平衡状态。所以他会在工作的时候尽力做好每段时间的规划,而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完成之并留出空闲的时间追求生活。而在中国,快节奏的生活、从早到晚的工作时间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新一代年轻人的常态,其间差异值得深思。我将他的生活态度记在心头,不过这种差异实在太大,具体原因何在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思考结果。
Anderson 和我们组的合影
除了一些显而易见话语中价值观方面的输出和碰撞,一些其他非语言方面的西点实践也让我受益匪浅。
整个会议的组织过程十分完善,对于危机应变出色,这就是组织者就在领导力层面身体力行地做出榜样。在面临国际学生因为天气情况纷纷延迟的情况下,组织者临危不乱,一丝不苟地处理接待问题,并精细调整会议环节,在我到达时耐心询问我的状况,让我感受到一种“行胜于言”的领导力。
会议中的教学模式可谓寓教于乐。参会的第一天我们参与了一场音乐会,我们直接坐在乐团中间体会音乐的效果,西点军乐团中的指挥和乐团其实就是一个关于领导和成员的模型,比如指挥关注局部而导致整体效果失衡、又比如选取不同的领导导致曲风完全不同,这说明团队对领导的信任和领导对团队的了解不同导致领导效果出现差异。其实一些很普通的问题,用鸡汤的模式说出来没有什么分量,但是真给了你身处其中的一种场景,你才会发觉其铿锵有力。“Leadership is a capacity to translate vision into reality”, 邀请学生代表身处其中的音乐会就讲明了这个道理,把虚处落实,方为提升领导力的核心路径。听者也许过了几年忘记了所有的演讲内容,但还会记得那些场景和背后的道理。
亲身参与的领导力音乐会
参与论坛的美国人的另一个特点非常懂得感恩,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I appreciate that”。组织者在会议行将结束时的晚宴上邀请了所有的工作人员,让所有人起立鼓掌对他们表示谢意。参与会议的东道主西点学生结束时给我准备了悉心写就的卡片。Bob感谢我们能够在延误的情况下还是前来参会,也能够在非母语的情况下积极参加讨论,提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间接。我们组的导师Anderson会在会议结束之后认真感谢我们每个人,尤其拉住我的手跟我说“感谢你,Kesong。通过你我才知道了年轻人,尤其是世界上不同地方的年轻人都在思考什么”。他高兴道:“和你们的讨论让我自己也思考了很多自己生活的问题,并且也让我为下周公司管理会议上要发表的观点进行了一次彩排。”他并未觉得和所知相差甚远的年轻人一起仅仅是例行公事地参与一次校友活动,而由衷地觉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更年轻了,仿佛回到了五十多年前的大学生活”。Woodruff上校同样也跟我们说起了他到访中国偶染疾病而受到精心照顾的例子,这让他一直对中国心怀感恩。
感恩在时间维度的持续就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校友文化。Anderson在听到动情处时将他佩戴了53年的USMA 1965届学生的戒指传给我们看,正面刻着校训和校徽,背面写着他的名字,戒指的宝石闪闪发亮,想这也是他时时拂拭的结果,正如他对母校的赤子之心。除了Anderson对母校身怀感念,Bob无疑也是校友文化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我跟Bob交流的时候他着重提到他对于母校独特的感恩和报效之心,他希望自己作为一种感恩的传递者,也希望我这样的年轻人建立一个基于价值的平台(尤其在北京大学),能够将他的思想进一步传递下去。
西点军校2018届学生戒指
西点学生和我的刻板印象有所不同,不完全是美国大兵的形象,也有很多当代年轻人的时尚和新鲜感。但是符合我预期的一点是很多西点校友想问题很宏观,不仅仅是自己如何过上更好的生活,更是想要提升别人的生活。这些未必全是场面话,在交流中我发现大家会大方地谈论“社交媒体对全球不平等带来的影响以及新一代人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这一方面和美国本身的经济水平有关,他们的生活压力没有中国那么大,更容易对大问题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也缘于西点人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世界最强国的一把利刃,西点的核心不是用暴力制裁别人,而是以强大的实力制止战争的出现,维护和平和社会发展,这其实本身就更加“入世”,也是领导力在军事政治层面落实到人性层面的写照。强势价值观对于其他文明思想的碰撞是如此有力,正所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当我问学生对西点最喜欢的一点和最不喜欢的一点时,他们的答案出奇地一致。他们认为西点培养了他们的纪律意识、坚强的意识和宽广的视野。但是同时也占据了他们比较多的日常时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发展自己兴趣、能力的空间较小。这和我的预期大体符合,西点对于守时的要求堪称严格,这点令我敬佩;但这也堪称一种双刃剑,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大家的创新性,让大家的很多时间都消磨在了程序性的工作中。
受限于语言,很多问题在和他们的交流过程中自然受到价值观的羁绊。不过在和晓韵的交流过程中,我们进一步重构和加深一些看法,我真切地感受到北大拿到多个参与会议名额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外部言论的内部反刍本身就是是一个高效理解的过程。
西点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西点与北大乃至西方与东方之间,文化环境的差异,这让我进而思考行为差异的根源,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而目前的各种新兴的互联网科技对于领导力而言又是另一面镜子,它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的边界,放大了人性的善恶,从而让我们要更加专注于塑造好的制度,这本身就是对领导力进行提纯的过程。领导应该忽略本身的术,而更专注于驭人之道。
临行之前杨老师问我们,西点人的风格是其自身因素使然还是制度使然?我想永恒不变的答案是任何行为都有其先天和后天因素,且这种影响是交互的,先天的特质决定他更乐于接受某种影响从而愿意进入某个团队;而后天的塑造则进一步形成人的风格,所以更愿意产生某种行为。但是我并不认为这种风格是可以持续的,因为西点精神的形成本身和他们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陆军军官学校的地位有关,但是正是有了类似MCLC的价值传递过程,才能让西点精神在哪怕美国不再雄霸之时依旧能够在其他地方闪耀光辉,为人类文明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最后一天早上的离别,Bob让每组同学都用几个词来形容组内的senior fellow,我也在思索什么词最贴切地形容我的此次西点之行,发现最合适的词就是会议主题中的“ripples”。短短的相遇,也许却在文化差异最大的我们东方学生心中溅起了最大的一轮涟漪。这种影响力是自内而外,由虚及实的。这种思考的传递其实就是领导力本身;进一步地,我也会将这些思索向更深处延伸,进而向更广的人们传递,这种涟漪随着领导力的实践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