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尝试中不断前行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8级本科生成瑞林

发布日期:2020-12-24 03:11    来源:

 

编者按:

2020年,在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学院学生思政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核心任务,立足青年需求、立足学院实际,取得显著成果、获得广泛认可,多名优秀师生和集体获得学校表彰,同学们在学习、科研、实践、志愿、文体活动中拔节而长、出彩成才。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学院将推出系列文章,展示获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风采。

“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在2019-2020学年的奖励奖学金评选中,国家发展研究院共有3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国奖”得主的故事。

成瑞林,国家发展研究院2018级本科生。在2019-2020学年学业测评、综合测评中位列年级第一,曾获三好学生标兵、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团员等荣誉奖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圆满完成志愿服务。2019年至今,先后任国家发展研究院学生会发展部部长、副主席。

(2018级本科生成瑞林)

在课堂内外中超越自我

对于平时学习,成瑞林始终保持着绝对的认真与专注。初入燕园,当时还在经济学院学习的他,听到了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上课是天大的事。”大二进入国家发展研究院学习,面对更高的课程要求,成瑞林凭借大一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学业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大二学年绩点达到3.92,所有课程均取得优秀以上成绩。这学期,成瑞林还担任经济学院“经济学原理Ⅰ”的课程助教,成为大家口中的“助教哥哥”。

(成瑞林在“经济学原理I”讨论课上)

在课程之外,成瑞林积极寻找机会,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从大二上学期开始,成瑞林在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参与助研工作。然而开头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特别痛苦,发现自己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常常要熬到一两点才离开机房。有一次学校里刚下过雪,自己深夜独自踏着结冰的路面,听着‘嘎吱嘎吱’的声音,不禁想到总是报错的代码,心情就变得特别沉重,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做不下去。”但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成瑞林协助完成了中国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数据库的构建,在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自信心也得以树立:“在做助研之前,总担心自己什么都不会。但助研经历让我发现,学习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东西。学院给予本科同学充足的参与研究的机会,只有主动抓住它们,才能不断发掘自己的无限潜能。”

 

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

2019年10月,成瑞林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大活动,并担任集结待命区志愿者。俗称“外围志愿者”的他们,并不能像其他志愿者一样,前往天安门亲历庆祝活动的盛况,而只能在北京大学东门外,目送着方阵师生和其他志愿者踏上征程。尽管带着许多遗憾,但成瑞林和其他志愿者一道,在10月1日那天成为最早行动的志愿者,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凌晨2点半进行集合,3点全部到岗,在方阵师生顺利抵达目的地后,他们悄然回到校园,在屏幕前观看北大学生的风采。尽管没能亲临现场,但成瑞林并不后悔:“外围志愿者的工作总需要有人去做,能够参与到重大活动中,本身就是一种幸福。”除了国庆重大活动之外,成瑞林还积极为学院、学校的各项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无论是北京论坛、优秀中学生夏令营这样的大型活动,还是学院新生训练营、经济学原理辅导等日常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成瑞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提供志愿服务)

(成瑞林与北京论坛其他志愿者合影)

在线下线上中充实自我

从国家发展研究院学生会的部门干事、部长,再到学生会副主席,成瑞林始终怀着服务同学的初心,用心为同学们做实事,而这些工作离不开与同学们日常的交流与联系。刚进入国发院学生会时,成瑞林通过和同学聊天发现,许多同学在转专业之后,对个人未来的发展带着许多迷茫,而这些迷茫基本都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为了帮助同学们在个人发展的关键节点,如海外交换、保研、出国申请时获得更加充分的信息,从而做出最佳选择,成瑞林带领部门其他同学,丰富完善了学生会“心然开朗”成长工作坊品牌项目。通过举办系列讲座、师生交流会、朋辈辅导等多种形式,“心然开朗”项目为本科同学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同时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获得了学院内部的广泛好评。

(“心然开朗”本科学生交流会合影)

除了线下的学生工作之外,成瑞林在线上还扮演着“校园事务爱好者”的角色:未名BBS和“P大树洞”是他最喜欢浏览的地方,他还在BBS国家发展研究院版面担任版务。“逛BBS和树洞,一方面是为了调剂平时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是想看看同学们平时都在关心哪些问题,学校和学院的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对于线上和线下身份的处理,成瑞林是这样认为的:“线上平台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是我们每个人违拗不得的。我们能在线上提出问题,恰恰说明我们的校园治理是有生命力的,这是我从线上线下经历中得到的体会。无论形式是线上还是线下,最根本的是做到对每一位同学保持真诚。只有用解决问题的态度面对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工作才能获得同学们的支持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