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2007年春季双学位课程介绍

发布日期:2007-02-26 11:33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发展经济学

(2007春季学期)

 

教师:姚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电话:6275-3103                                                        Email: yyao@ccer.pku.edu.cn

 

本课程是为经济中心双学位本科生开设的课程,讲授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课程注重和中国现实的结合。本课程的先修课为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

 

1.  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

参考书目:麦迪森(2003);Hayami (2001), Chapter 2。

2.  人口和经济增长

a)         人口理论

b)        人口转型

c)        人口与经济发展

d)        李嘉图模型

参考书目:Hayami (2001), Chapter 3;叶静怡(2003),第5章,第15章。

3.  农业与经济发展

a)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b)        农业份额在经济中的下降

c)        改造传统农业

d)        高水平陷阱: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e)         三农问题

参考书目:舒尔茨(1964);叶静怡(2003),第10章;姚洋(2003)。

4.  结构变化和城市化

a)         结构变化的基本事实

b)        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c)        城市化过程

d)        从乡村到城市的移民

e)         中国城市化战略

参考书目:钱纳里,塞尔昆(1988);叶静怡(2003),第11章。

5.  二元经济结构

a)         剩余劳动力和二元经济

b)        刘易斯模型及其拓展

c)        兰尼斯-费景汉模型

d)        中国的二元结构及其意义

叶静怡(2003),第7章、第8章。

6.  经典发展理论中的资本积累问题

a)         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

b)        哈罗德-多马模型

c)        索罗模型及其变形

参考书目:叶静怡(2003),第4章(2001),第6章,第12章;

Hayami (2001), Chapter 5.

7.  报酬递增和经济发展

a)         报酬递增的种类

b)        AK模型

c)        “大推进”理论:罗森斯坦-罗丹模型

d)        斯密问题:劳动分工和市场规模

e)         纵向外部性:赫胥曼模型

f)         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

参考书目:叶静怡(2003),第15章,第17章;舒尔茨(2001)。

8.  技术进步

a)         技术进步的分类

b)        技术进步的测度

c)        技术选择:诱导性技术变迁

d)        技术选择和后发优势

参考书目:Hayami(1999),Chapters 5, 1.

9.  贸易和不平衡发展

a)         经典贸易理论

b)        多重均衡和幼稚产业的保护

c)        中心-外围假说

参考书目:叶静怡(2003),第16章。

10.              贸易和经济发展

a)        双缺口模型

b)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c)        巴拉萨-萨缪尔逊效应对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d)        中国出口结构的提升

e)        贸易、后发优势和技术赶超

11.              利用外资和经济发展

a)        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b)        影响外资技术转移的因素

c)        围绕中国利用外资的争论

d)        出口、外资和进口替代

e)        比较优势和有限赶超

12.              国际经济秩序

a)         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

b)        WTO和国际经济秩序

c)        汇率体系和经济增长

d)        能源

e)         环境

13.              金融和经济发展

a)         金融的作用

b)        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

c)        发展阶段和金融体系的选择

d)        法治和金融发展

14.              自然资源和发展

a)         Graham之谜:为什么资源贫乏的国家(地区)会超过资源丰富的国家(地区)?

b)        荷兰病

c)        实例

15.              可持续发展

a)         环境问题

b)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c)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GDP

d)        中国环境现状分析

参考书目:叶静怡(2003),第20章、第21章、第22章。

16.              贫困和饥荒

a)         贫困的度量

b)        贫困在家庭中的分担

c)        森关于饥荒的权利学说

d)        中国反贫困的成绩

参考书目:Hayami (2001), chapter 7;姚洋(2004)。

17.              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

a)         收入不平等的度量

b)        收入不平等的成因

c)        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

d)        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

e)         不平等、信贷配给和发展

参考书目:Hayami (2001), chapter 7;姚洋(2004)。

18.              市场和国家

a)         市场和国家

b)        发展主义模式的兴衰

c)        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

参考书目:Hayami (2001), chapter 8.

19.              制度和经济增长

a)         什么是制度

b)        诺斯的制度主义学说

c)        有效制度变迁假说

d)        制度主义的局限

参考书目:叶静怡(2003),第23章、第24章;姚洋(2002a)。

20.              发展的规范问题

a)         发展的目的

b)        和谐社会

c)        社会公正理论

参考书目:姚洋(2002b;2004)。

 

 

评分标准:

       作业:20%

       考试:50%

       学期论文:30%

 

主要教材:

       叶静怡:《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Yujiro Hayami. Development Economics – From the Poverty to the Wealth of N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参考资料:

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霍利斯·钱纳里, 莫伊思·塞尔昆:《发展的型式:1950-1970》,李新华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87年。

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姚洋:《制度与效率—与诺斯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a)。

姚洋:《自由、公正和制度变迁》,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b)。

姚洋:“高水平陷阱-李约瑟之谜再考察”,《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第71-79页。

姚洋(主编):《审视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和平等》,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