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2005年秋季学期课程介绍

发布日期:2005-05-12 08:51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经济学思想史

 

2005,秋季,双学位课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教师:汪丁丁

学时:4

 

经济学以崇尚“工具理性”自居。故而,经济学“不思”。一门不打算思想的学问, 何来思想史?这是我们希望在这门课程中引入的一个当代问题。为讨论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借鉴来自其他学科的思想。因此,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思想史课程, 其实是要讲解“社会理论”,也叫做“社会思想”研究。可是,另一方面,今日大学之分科设置不允许开设通论社会思想之课程。这样,在“经济学思想史”这门课 程里,我们将介绍那些首先是思想家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看法。借了他们的言说,我们得以了解与经济学密切相关的值得我们思想的问题。

亚当.斯密,经济学之父,不同于今天的大多数经济学家,因为他首先是一位思想 家,其次才是经济学家。经济学思想,于是,可以从斯密的著作开始讲解。另一位首先是思想家的经济学家是小米勒氏,经济学在他那里获得了更符合逻辑的表述。 在马歇尔之后对当代经济学影响深远的经济学思想流派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这门课程,所幸,有了自己的中文教科书,就是蒋自强老先生等人历时数载,精心撰 写的四卷本《经济思想通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我们将节选其中的重要部分,当作这门课程的阅读材料。所选内容,大致划分为13个主题,复 印发给全体同学。选课的同学,应当尽早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堂报告主题(根据目前选课人数,每一主题大约容纳25人,满额之后不再接受报名)。

课堂报告及课堂讨论占总分数的百分之六十,期末考试占总分数的百分之四十。课堂 报告的形式,每一主题占用两课时,由同学们自行组织报告内容,但应尽量围绕复印材料所论的主题。最后,由助教和老师共同对课堂报告综合评分。每一选课同 学,除分享其所在小组的课堂报告的得分之外,还可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获得不超过总分的20%的“印象分”。我们建议每5名同学推选1位组长,故若小组有 25名同学,就可推选5位组长,负责协调课题研究的各方面工作。各小组的组长们应当与助教保持密切联系,以便使小组的课堂报告的形式更加活跃和更激发同学 们思考。


详细介绍请看文件下载

doc 文件下载1.doc